⒉网络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阅读诞生了。网络阅读具有无法取代的优势,那就是迅速、快捷,信息量大。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最多的信息,也可获取国内外最新的信息,网络阅读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网络阅读又兼具了文本阅读与影视阅读的一些特点,读者可以通过文字符号的咀嚼提高自己的语感,也可以对文本进行再加工。另外,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还可以借助生动的动画、美妙的音乐,提高了阅读兴趣。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即从文本阅读转向超文本的阅读,从单纯的阅读文字转向阅读多媒体电子读物。网络在课外阅读中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背景资料,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读书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通过网上资料查询,课间交流,不但培养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前,可先从网上查阅笛福的生平资料及作品的背景介绍材料,这样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就会深入一些。阅读《火烧云》一课,可到网上寻找火烧云的图片,激活阅读的内在动力。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网络资源丰富,容易获取,围绕某一问题查阅资料,并对此进行分析总结,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所以利用网络支撑语文探究式学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
比如,在学习《鸿门宴》一课时,就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式学习。
(1)课前准备。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把先前已经知道的有关司马迁及其《史记》的信息做一整理。然后上网查找有关司马迁和他的作品信息。
(2)阅读作品初步选题。仔细阅读课文,针对司马迁和《史记》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在网上建立选题库。
(3)小组研讨,确定选题。网上浏览试题库,打开思路进行选题。象下面的问题就属于比较有价值的开放性题目:“有人认为项羽是失败的英雄,用文学语言说是悲剧英雄,你怎样认为?他失败的原因除性格之外,还有什么原因?”“毛泽东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这首诗中写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教参认为《鸿门宴》一文表现了项羽沽名钓誉的性格,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4)搜集资料,整理提纲。围绕选题再次在网上搜集筛选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将其整理成提纲发布到网上。
(5)课上交流,成果展示。在课堂上点击网页,由小组选题代表将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向同学们进行阐述,学生进行讨论。
(6)进行评价,后期总结。
上网阅读,对阅读选择与判断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一个人上网阅读信息,应该抱着一定的目的,即要考虑如何用最经济的时间,获取最佳的知识信息。在阅读选择能力方面,要求能够准确及时选择自己所需知识信息的源头,以最快的速度一网打尽自己所需的材料。这就需要我们熟悉网站内容,熟悉上网途径,尤其是能够及时截获网上的最新信息。同时,要学会对网上知识、信息的真伪良莠进行判断。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一些虚假的知识信息更具有蒙蔽性。如果不练就一双慧眼,很可能把石头当宝玉,把鱼眼当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