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的医疗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
一、我国目前的医疗制度
医疗制度与社会制度及经济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社会条件,不同的历史时期,医疗制度的内容和方式有所不同。在一个国家内,往往是多种医疗保健制度并存。世界各国的医疗制度大体有3种基本类型:①国家资助和自费医疗相结合的医疗保健制度。主要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②健康保险制度。健康保险种类繁多,基本形式是由居民通过一定方式聚集部分或全部资金,以解决集资者本人或其赡养者的医疗费用。它由政府或私人举办,资金由国家、雇主或个人支付。主要在西欧、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③国家保健服务制度。主要在英国、瑞典等国家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实行。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根据享受对象可以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二、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HS)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1.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广泛、方便群众,能使广大群众获得基本卫生服务,也有利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服务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利于将预防保健落实到社区、家庭和个人,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化卫生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将广大居民的多数基本健康问题解决在基层。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调整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功能、布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大中型医院为医疗中心,健康教育等机构为预防、保健中心,适应社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
社区卫生服务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迫切要求。社区卫生服务可以为参保职工就近诊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帮助参保职工合理利用大医院服务,并通过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增进职工健康,减少发病,既保证基本医疗,又降低成本,符合“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长久稳定运行,起重要支撑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多种形式的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使社区卫生人员与广大居民建立起新型医患关系,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德政民心工程,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2.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
社区是由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一定的地域里形成的生活上相互关联的集体。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群和基层作为着眼点。目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因此,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思想认识,把健康与社会经济的双向性作用落实到社区,成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1)强化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有效措施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原有的城市二级医疗保健体系被打破,有些地区基层保健任务难以落实。社区是初保的落脚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落实初级卫生保健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实行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职工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势在必行。由于实行定点医疗制度,又缺乏合理调节患者流向的手段和方法,造成承担转诊患者的大医院人满为患。为此,把预防工作和职工医疗保险结合起来,使社区卫生服务成为医疗保障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坚持预防为主,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可以逐步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可以解决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且实行双向转诊,这些都降低了职工医疗保险的费用支出,促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3)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需要
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医生应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社区为范畴,以家庭为单位,对人群提供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可以有效地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4)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由于重视预防保健工作,患病率和就诊率下降,实行双向转诊,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上涨。
(5)适应人民群众新的医疗需求
社区内人群在得到医院内的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还能享受到如上门服务、家庭医生、健康咨询、个人健康顾问等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融洽医患之间的感情,提高医疗质量。
(6)基层医院走出困境的根本道路
调整医院的服务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改变传统的就医方式,变坐等患者为上门主动为患者服务,使医院的业务工作从重视诊断治疗扩大到同时重视预防保健,从院内服务扩大到社区服务,注重健康促进、心理咨询,也就是只有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才能够改变重医轻防状况,使基层卫生保健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增强了基层卫生机构的活力,成为基层医院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