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疗中的医患关系

第一节 全科医疗中的医患关系

一、医患关系的内涵

1.医患关系的定义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广义的医患关系,“医”不仅指医生,还包括护士、医技人员、后勤人员等。“患”也不仅单指病人,还包括他们的亲属、律师及造成身体损害的肇事方等。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是医患关系的核心。

2.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医患关系是人类文化特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医疗活动的关键和医疗人际关系的中心。著名医史学家亨利·西格里斯博士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人群:医生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是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所以医患关系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互动,在现代医学伦理的概念中,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赖合作之基础。

3.全科医生是病人及其家庭的朋友

患者是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的直接对象,是指有健康问题而需要医务人员帮助的社会成员。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开始了一种新的医学形式,这种医学将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融为一体,不强调分科,而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疾病与健康的影响,除了治疗疾病外,还关注疾病的预防、病后的康复及病人的家庭乃至社区的健康问题。所以在许多国家便将这种医学称为家庭医学,而从事这种医学工作的医生,则称为家庭医生,即全科医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明显高涨,因而非常需要这种以关怀、照顾人的疾病和健康为主旨的全科医生。全科医学为病人、为家庭、为社区提供可亲的、可及的、全面的、贯彻始终的医学服务,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全科医学精髓的体现。

二、医患关系的本质特征

1.医患关系的特点

美国功能学派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和福克斯认为医患关系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有相似性,因此他们将医患关系的特点归纳为4点:支持、宽容、巧妙地利用奖励和拒绝互惠。

(1)支持

包括使自己可以被病人利用,并且尽力为处于依赖状态的病人提高所需要的保健照顾。在医患关系中,医生变成了在病人生病期间依靠的支柱。

(2)宽容

在医患关系中,病人被允许有某种方式的行为举止,而这些举止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允许的。病人的某些行为和举止之所以得到宽容,是因为生病期间病人对他的疾病不负责任,只要他继续承担病人角色并承担希望和尽力恢复健康的义务。

(3)巧妙地利用奖励

为了在获得病人的服从时提供另外的支持,医生要建立并巧妙地利用奖励。通过控制病人非常重视的奖励,就可以增加医生的权威和病人的依赖性。

(4)拒绝互惠

在医患关系中,尽管医生给病人以支持,并且比较宽容患者偏离常规的行为,但医生通过在人际反应中保持一定的距离来保证医患关系的不对称性。也就是说,医生了解病人的真实感情,但不以允许病人了解自己的真实感情。

2.医患关系的性质

医患关系既是一种人际关系,也是一种历史关系。医患之间建立的人际关系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于人们的关系及人们对其性质的认定是不一样的。从最初服务于氏族部落的巫医,到具有独立行医能力的职业者,再到承担社会功能、在医院工作的职业群体,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始终处在不断变动的状态中,基于这种变动,人们对医患关系的性质也在做着不同的解释。例如将医患关系定位为信托关系或契约关系等。

医患关系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辩证统一,贯穿于医学发展和医疗实践的全过程。古人云:“因患而求医,有患才有医;医因患愈而荣,患因医高而敬。”患者必须信任与支持医生的诊疗与判断能力,而医生则要能够倾听患者的意见且用心看诊,两者兼具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