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沟通概述

第二节 沟通概述

一、沟通的定义、类型及基本要素

沟通在生活中和很多问题相关,如医患关系紧张等,其中很多都是因为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研究沟通非常有必要。

(一)沟通的定义

沟通又称人际沟通,是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信息、思想及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联系过程,最终目的是信息传递顺畅、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交流和谐。沟通的过程其实就是信息传递与接受的过程,即信息交流的过程,其模式就是由信息源发出信息,通过一定的传播通道(如视觉、听觉等)让接受者接到信息,经过整合后将接受者的反馈信息再传递出来的反复过程。

(二)沟通的类型

1.按具体结构划分

可分为非正式沟通与正式沟通两种。非正式沟通又有集束式、流言式、偶然式等典型形式;正式沟通有链式、轮式、全通道式、Y式等形式。

2.按信息流动方向分类

可分为上行沟通、平行沟通和下行沟通3种。

3.按照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分类

可分为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直接沟通是无需特殊沟通媒介作为载体的人际沟通,如谈话、演讲等。间接沟通是需要某种媒介作为载体所进行的人际沟通,如电话、网络等。间接沟通在人际沟通中日益重要。

4.按沟通方式分类

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包括声音语气(如音乐)、肢体动作(如手势、舞蹈、武术、体育运动等)沟通,最有效的沟通是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结合。此种分类是日常应用最多的分类方式。

(三)沟通的基本要素

1.信息源

即信息的发送者没有信息源,就无法进行人际沟通。

2.信息

信息是沟通的内容,是信息发送者编码的语言或非语言符号。

3.信息渠道

信息渠道是信息的载体,即信息通过何种方式、用什么工具从信息源传递给接收者。常用的信息渠道有对话、动作、表情、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电话、电报、信件等。

4.接收者

沟通的根本目的就是信息被接收者接收,接收信息后会解码。

5.反馈

是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相互间的反应。有了反馈沟通就成为一个连续的、相互的过程。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减少沟通中的一些误会,让沟通双方更容易达到目的。

二、人际沟通的类型、原则及方式

(一)人际沟通的类型

1.语言沟通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非常好的、有效的沟通方式。沟通的模式有语言和肢体语言这两种,语言擅长的是沟通信息,肢体语言更善于沟通思想和情感。

语言沟通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图片或图形。口头语言包括我们面对面的谈话、开会等。书面语言包括我们的信函、广告和传真,甚至包括现在用得很多的E-mail、博客等。图片包括一些幻灯片等,这些都统称为语言的沟通。

2.非语言沟通

是指在人际知觉和沟通过程中,凭借动作、表情、眼神、实物、环境等进行的信息传递。目光接触即人际互动中视线交叉,相互之间的目光接触,可以加强表达效果。在全科医学医患沟通中,迎合对方的目光,意味着你对谈话的专注和兴趣。实际上,在我们的声音里也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肢体语言。我们在说每一句话的时候,用什么样的音色、语速、语调等,都是肢体语言的一部分。

(二)人际沟通原则

1.坦诚的表达

真实坦白地讲出来你内心的感受、感情、想法,但不要夹杂太多感情色彩,不要责备、抱怨、攻击,恶语中伤可能直接导致沟通失败。

2.互相尊重

只有给予对方尊重才有沟通,若对方不尊重你时,你也要适当地请求对方的尊重,否则很难沟通。

3.理性沟通

不理性只有争执,不可能有好结果。所以沟通不能够信口雌黄、口无遮拦,但也不是不说话,要平静地解释,等待转机,等患者情绪平复时就容易沟通了。

4.耐心和爱心

全科医疗中患者各种层次的都有,有时候确实难以沟通,在这种情况下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爱心更是最伟大的治疗师,耐心是沟通成功的根本,任何急躁、烦躁、轻蔑等表情、话语都可能导致交流失败。

5.要有适宜的技巧

技巧在交流中非常重要,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舌头,不说不合时宜的话,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把话语说得恰到好处。经常使用的技巧有倾听、情入、建立关系和说服等。

(三)人际沟通的方式

全科医疗中医患沟通不管是语言还是非语言的沟通,常见有3种方式。

1.消极顺从型

全科医生为了取悦患者、表示友好或不去伤害患者所采用的方式。有些患者非常强势,很多医生就采取此种方式。

2.进攻型

全科医生采用非常强硬的态度,确立我是医生、我是主导的方式。例如,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些医生对病人说:“我是医生还是你是医生,来我这里治疗不听我的听谁的?”

3.自信型

此种沟通方式是坦诚的,不卑不亢的,尊重患者但不畏惧,也不是对患者咄咄逼人,是要和患者建立彼此信任,互相尊重,商量着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