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文素养内涵

第一节 医护人文素养内涵

一、医护人文素养的含义

随着医护人员对人文素养关注度的提高,很多学者对人文素养的定义说法不一。虽然关于“人文素养”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存在着一些共识。张翠娣在《护士人文修养与沟通技术医护》中认为,人文素养是指医护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所具备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以及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内在修养,主要强调语言文字、人际沟通、伦理认知、理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周烁等指出:“医院不仅要出名医,更要出良医,在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上要有高标准、严要求。”此观点把榜样的引领作用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好的人文素养并非天生,需要在工作中“塑造”出来。学者曾静提出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所应该具有的“八心”内涵:仁慈之心——注重爱人;责任之心——注重忠恕;慎独之心——注重自律;好学之心——注重谦虚;进取之心——注重创新;协作之心——注重团结;纤巧之心——注重细节;交流之心——注重沟通。社会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国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的核心精神。在归纳总结学者们对人文素养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医护人文素养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精神,是医护人员的内在品质,是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具有人文知识、能运用人文方法解决问题的内在的综合品质,主要表现为对人文知识的最基本的认识能力和运用能力,具备人文精神以及理解人文与社会的相关关系的能力。

二、医护人文素养的结构

医护人文素养的含义包含了四个关键词——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人文精神、人文与社会的相关关系,这些因素构成医护人文素养相对科学的素养结构。首先,人文知识能从学校学习,模仿他人等方法中获得;其次,人文方法即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再次,人文精神是在获得人文知识过程中形成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最后,人们对人文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也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当然,医护人文素养不仅仅包含了这几个因素,还包含语言文化修养、理论道德水平以及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而且医护人文素养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衡量标准的不一致而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