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的实施
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是指全科医生在医疗实践中充分考虑服务个体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考虑家庭对病人疾病和治疗的影响作用,根据病人的客观病情和实际需要提供切实的医疗技术服务和生活帮助。医疗技术服务包括全科医生提供的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和处置方案,社区护士提供的护理照顾、病情监测及临床医生提供的功能训练和物理治疗等;生活帮助包括全科医生为病人寻求社区资源的支持、照顾临终病人及家庭等。全科医生在提供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时,可根据家庭照顾目的和内容的不同,采取家庭访视、家庭咨询、家庭病床、家庭康复等一种或多种形式进行家庭照顾。
一、家庭访视
家庭访视简称家访,是指在服务对象家中进行的有目的的访视活动,是家庭照顾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体现了以家庭为背景的理念,对促进全科医生与病人及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家访的目的
家访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疾病,促进个人和家庭健康,其具体表现为以下7个方面:①为居家的病、伤、残者提供各种必要的医疗、保健和护理服务。②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鼓励和帮助家庭充分利用各种健康资源。③促进家庭成员的正常生长发育,并提供有关健康促进和预防疾病的健康知识。④全面评价家庭结构和功能,充分发挥家庭功能,促进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心和理解。⑤消除家庭环境中的不安全、致病因素,确保家庭环境的健康。⑥建立朋友式的医患关系,获得病人及其家庭成员的信任。⑦开展全科医学教学和相关科学研究。
(二)家访的种类
根据家访目的的不同,可将家访分为以下3类:①评估性家访。评估性家访是对照顾对象的家庭进行评估,通常是一次性的,常用于有家庭问题或心理问题的病人以及年老体弱病人的家庭环境考察和评估。②连续照顾性家访。连续照顾性家访是为病人提供连续性的照顾,常定期规律地进行,主要用于患有慢性病或行动受限制的家庭病床病人以及临终病人。③急诊性家访。急诊性家访是对临时发生的病人或家庭紧急情况的处理,多为随机性的。
(三)家访的适应范围
家访的适应范围包括如下:①家庭成员发生急症时。②活动受限、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和病人。③患有久治不愈慢性病的病人。④有心理社会问题或不明原因不遵医嘱的病人。⑤临终病人及其家庭。⑥新成为服务对象的或有新生儿的家庭。⑦需要做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评价的家庭。⑧需要实施家庭咨询和家庭治疗的家庭。
二、家庭咨询
(一)家庭咨询的概念
家庭咨询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过程,咨询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自己的相关知识和交往技巧来帮助人们认识问题,做出正确的决定,最终有效地解决问题。
当家庭出现功能障碍或家庭处于危机状态时,便需要全科医生提供必要的帮助,这种帮助可能是家庭咨询,也可能是经过家庭治疗专业训练的医生提供的家庭治疗。家庭咨询是全科医生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可以在诊所中、病人家庭中或路上相遇时进行。家庭咨询不仅需要全科医生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沟通交流技巧才能够完成,因此,家庭咨询不仅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更是一种艺术性的服务。
(二)家庭咨询的主要内容
家庭咨询的对象不是家庭中的某个或某些人,而是整个家庭。因此,家庭咨询的内容往往是所有家庭成员都需要共同面临的家庭问题。咨询的内容可能涉及家庭生活周期的各个阶段、疾病的整个过程及问题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全科医生要具备比较广博的知识,要掌握一定的咨询技巧,以便为个人及其家庭提供理想的咨询服务。我国引入全科医学相对较晚,所开展的家庭咨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家庭保健知识。如家庭遗传学问题、家庭生活周期各阶段的保健问题及营养指导。②家庭成员间关系问题。如婚姻关系、婆媳关系、母女关系问题等。家庭关系问题的核心通常是交往方式问题、角色扮演问题等。③家庭生活问题。家庭生活周期各阶段出现的儿童行为问题,退休、丧偶、独居等生活问题。④疾病的治疗、照顾与康复问题。如各种恶性肿瘤及其他各种慢性病等的继续治疗、照顾与康复问题;患病后病人情绪反应严重或病人病情难以控制需要照顾等问题。⑤家庭生活事件适应与应对。如各种突发的家庭生活事件发生后家庭角色的转换、适应、应对处理办法及家庭内外资源的利用等。
三、家庭病床
家庭病床是医疗单位对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某些病人,在其家庭就地建立病床,并坚持中西医结合原则,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以家庭为单位,将生物治疗和心理行为干预结合起来,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相结合的一种照顾服务。在国外的全科医疗服务中,家庭病床服务是家庭访视的内容之一。在我国,家庭病床服务被视为家庭访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天津,而后为了满足患者及家庭的医疗服务需求,以家庭病床科的形式在各级医院中开展服务。
家庭病床对于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对于患有慢性病、老年病、精神病等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具有方便、及时、有效、经济等优点,而且家庭病床使得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深入家庭,能够与病人及其家庭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关系,将临床治疗与预防、保健、康复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这种服务形式越来越受到病人及家属的欢迎和关注。
四、家庭康复
(一)家庭康复的概念
家庭康复是以家庭为基础进行康复的一种措施,是指对临床治疗后或急性期后的慢性病病人、老年人及残疾人,在家中提供一些适宜的技术、治疗及康复训练的活动。家庭康复的目的是控制或延缓疾病的发展,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负面影响,帮助患者适应家庭生活环境,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家庭一员的身份与家庭其他成员相处,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命质量。
(二)家庭康复的内容
①介绍疾病知识、相关并发症的防治处理和简易康复器材的使用方法,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家庭成员对康复训练的认识,激发病人家属参与病人康复训练的积极性。②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运动训练、语言能力训练、康复性医疗体育训练、家务活动训练等,以及开展心理咨询、家庭保健和社会服务等,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提高其生命质量。③协调社区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促进全面康复的实现。
(三)家庭康复的原则
家庭康复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家庭康复以病人及其家属为主体,开展康复的主要场所为患者家中。②需要根据康复对象的疾病种类、病情程度及自理程度等不同而区别对待。③原复工作开始的越早,坚持的越久,效果则越好。④应正确使用康复知识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