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预防医学

第一节 预防医学

一、预防医学定义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以个体和群体为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为工作模式,以维护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医学统计学、卫生管理学、行为科学与健康促进以及在临床医学中运用三级预防措施。它要求医生除了掌握基础和临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主要有:①预防医学工作对象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②预防医学研究更侧重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③预防医学运用的方法更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较临床医学有着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二、三级预防策略

人体出现健康问题,是接触危害健康的因素,引起机体逐渐发生病理变化,最终导致临床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称为疾病的自然史,其每一阶段都可以采取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措施,预防工作也可相应分为三级,称为疾病的三级预防。

(一)第一级预防

在疾病的发病前期采取的措施,称为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也是积极预防疾病的最根本措施。其主要内容有健康教育、婚育咨询、免疫接种、生长发育评估、高危人群保护、改善环境卫生、职业病预防及卫生立法等。

(二)第二级预防

在疾病的发病期(临床前期),机体已有病理变化,但尚未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在此时采取的措施称为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预防。其目的是在疾病的临床前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主要措施有筛检、年度体检、个案发现和自我校查。

(三)第三级预防

第三级预防主要是在发病后期对患者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防止疾病恶化和伤残发生。对已丧失劳动力的人或残疾者,通过功能康复、心理康复、家庭护理指导等,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降低病死率。第三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各种干预和功能训练等。

在三级预防策略中,一级预防最为重要。一级预防是积极主动、经济有效和无痛苦的预防。对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的三级预防策略。但任何疾病或多数疾病,不论其致病因素是否明确,都应强调第一级预防。如各种恶性肿瘤预后较差,其发病原因虽然仍未完全明了,但一些致癌因子已得到认同,针对其致癌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尤为重要。有些疾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通过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会使预后较好,故除针对其危险因素,积极进行第一级预防外,还应重视第二级和第三级预防。而对有些病因和危险因素都不明,又难以早期觉察的疾病,只有施行第三级预防这一途径。

三级预防的实施,可依据其服务的对象是群体还是个体,分为社区预防服务和临床预防服务。社区预防服务是在社区范围内进行,以群体为对象开展的预防工作。临床预防服务是在临床场所,以个体为对象进行的预防干预。社区预防服务主要由公共卫生人员实施,而临床预防服务则是由临床医务人员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