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操作步骤

四、操作步骤

1.称量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按培养基配方依次准确地称取牛肉膏、蛋白胨、NaCl,放入烧杯中。牛肉膏常用玻棒挑取,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进行称量,称量后用热水融化后倒入烧杯。也可放在称量纸上进行称量,称量后直接放入水中。这时如稍微加热,牛肉膏便会与称量纸分离,然后即可将纸片取出。

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马铃薯先洗净去皮,根据培养基比例适量称取并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 min),用八层纱布过滤得到过滤液,对过滤液进行加热,并在这一过程中将称量好的葡萄糖加入过滤液中,搅拌均匀即配置成培养基。

2.溶解

在上述烧杯中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用玻棒搅匀,然后,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溶解,或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溶解(图1-1)。将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到所需的总体积。如果配制固体培养基,将称好的琼脂放入已溶的药品中,再加热融化,最后补足所损失的水分。在制备用三角瓶盛固体培养基时,一般也可先将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中,然后按1.5%~2.0%的量将琼脂直接分别加入各三角瓶中,不必加热融化,而是灭菌和加热溶化同步进行,节省时间。

小提示

蛋白胨很易吸湿,在称取时动作要迅速。另外,称药品时严防药品混杂,一把牛角匙只用于取一种药品。如若牛角匙数量不够,称取一种药品后,将牛角匙擦干净后,方可再称取另一药品。

图1-1 磁力搅拌加热溶解图

小提示

琼脂融化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烧焦。配置培养基时,不可用铜或铁锅加热融化,以免离子进入培养基影响细菌生长。

3.调pH

在调pH前,先用精密pH试纸测量培养基的原始pH,如果偏酸,用滴管向培养基中逐滴加入1 mol/L NaOH,边加边搅拌;反之,用1 mol/L HCl进行调节,并随时用pH试纸测其pH,直至pH达适宜。对于有些要求pH精确的微生物,其pH的调节可用酸度计进行(使用方法可参考有关说明书)。

4.分装

按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或三角烧瓶内。分装装置见图1-2。

图1-2 培养基分装装置

小提示

培养基灭菌时将培养基的其他成分和琼脂分开灭菌后再混合,或在中性pH条件下先灭菌,灭菌后再按要求调整pH。

(1)液体分装

分装试管的量以试管高度的1/4左右为宜。分装三角烧瓶的量则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以不超过三角烧瓶容积的一半为宜。如果是用于振荡培养,则根据通气量的要求可酌情减少。有的液体培养基在灭菌后,需要补加一定量的其他无菌成分,如抗生素等,添加时装量需准确。

(2)固体分装

分装试管,其装量不超过管高的1/5,灭菌后制成斜面。分装三角烧瓶的量以不超过三角烧瓶容积的一半为宜。

(3)半固体分装

分装时候一般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灭菌后垂直待凝。

5.加塞

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烧瓶口上塞上硅胶塞(或泡沫塑料塞及试管帽等),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而造成污染,同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

小提示

分装过程中,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在管(瓶)口上,以免沾污塞子而引起污染。

6.包扎

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捆好。再在硅胶塞外包一层牛皮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硅胶塞,全部完成后,其外再用一道麻绳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三角烧瓶加塞后,外包封口膜,用麻绳以活结形式扎好,这样方便解开。包扎好后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和配制日期等信息。

7.灭菌

将上述培养基在0.103 MPa、121℃、20 min高压蒸汽灭锅中灭菌。

8.搁置斜面

将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以防斜面上冷凝水太多),将试管口端搁在玻棒或其他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为宜(图1-3)。

9.无菌检查

将灭菌培养基放入37℃的温室中培养24~48 h,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

图1-3 摆斜面

思考与讨论

1.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2.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无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