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皿大赛佳作欣赏

二、培养皿大赛佳作欣赏

第一幅:《路易斯·巴斯德》画像(图6-1),路易斯·巴斯德是巴氏消毒法的发明者。这无疑是一幅充满了情怀的作品。

图6-1 路易斯·巴斯德 

图6-2 神经元

第二幅(图6-2):来自新英格兰生物实验室。这幅作品叫“神经元”,创作者能够培育出这么好看的产黄色和红色色素的菌种让人出乎意料。提交该作品的研究员解释,他们用的是黄色的涅斯捷连科氏菌、橙色的异常球菌和鞘氨醇单胞菌进行绘画。在30℃下培养2 d后,再用氧树脂把作品永久密封起来。

第三幅:《收获季节》就像是一幅传统绘画,真实面目却是脱胎于微生物体和琼脂。作者解释它的制作方法:因用于这件作品的微生物的β-胡萝卜素代谢途径中相关酶被改造,导致色素出现从黄到红的颜色变化。这幅画描绘了一处乡间简陋的农舍和麦子地(图6-3)。

图6-3 收获季节 

图6-4 第一次竞速

第四幅(图6-4):《第一次的竞速》,这幅画描绘的是受精过程,众多的精子争先恐后地抢着与卵子受精,最终只有一个精子获胜。科研人员选用了一种特殊的选择性培养基,红色的菌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色(蓝绿色)的是木糖葡萄球菌,黄色来自谷氨酸棒状杆菌,白色的是猪葡萄球菌。

第五幅:《这不是一杯啤酒》的图案很简单,但这个创意很有趣。科研人员用过氧化氢酶阳性的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绘画。细菌的菌落画出了酒杯的图案,啤酒泡沫则是过氧化氢酶分解过氧化氢在局部产生氧气泡的结果(图6-5)。

图6-5 这不是一杯啤酒 

图6-6 萌宝

第六幅:2017年8月中国微生物学会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微生物培养皿艺术大赛。获得一等奖的作品《萌宝》(图6-6),熊猫宝宝憨态可掬,令人喜爱,创作者主要采用了毕赤酵母和出芽短梗霉进行绘图。

第七幅:《精业济群80载》是为庆祝中国药科大学建校80周年创作的,有人为此撰写了对联,上联:菌为翰墨皿为纸,学子善书;下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横批:生日快乐!(图6-7)突显出作品的与众不同。

图6-7 精业济群

看了这几幅作品有没有为大神们的艺术造诣折服?要知道,用微生物在琼脂上作画,难度非常大。首先,铺到平皿中的琼脂培养基,表面要非常平整,以利于“作画”。其次绘画者完全是在“蒙着眼睛”作画——绘制时看不到任何颜色,完全不知道画成了什么样子,只有当细菌或真菌长出来时才能看到颜色。第三需要把握好微生物接种的量。接种量过大,长出的菌落过多,颜色容易弥漫,线条容易变形;接种量小,长出的菌落少,“画笔”又容易太浅。最后,还需要琼脂培养基有很好的品质,保证菌落的生成和显色。这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