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我在高中时代就喜欢文学,读小说,写诗歌,主编学校墙报刊物《葵花》,我的梦想是当作家或记者。走上中医之路后,依然喜欢动笔。学徒时代,我整理老中医医案,写实习日记;在读研和执教时代,我写读书笔记,写论文,写论著,写讲稿。10多年前,我主持公益性网站“黄煌经方沙龙”,更是不停地敲打键盘,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引导大家学习经方、应用经方。写作,让我的思维更加缜密,让我的经验得以保留,让我的思想和心得能与大家分享。这三本小册子,就是我这近10年来临床与读书、讲学与访谈、回忆与思考的实录。

临床篇是医案。整理个案,是中医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研究方式。从每个案例中总结经验,训练识别方证的能力,可以让思维变得活跃。历史上整理医案的方法很多,大致有实录式与追忆式两种,我采用的是后者。而且多用第一人称叙事,语言也尽量通俗,因为,我知道我文章的读者大多年轻,而且初学者居多。案例多是经方验案,虽然是个案数则,但是以小见大,读者也可以从中了解经方方证以及识别的大法。

思想篇是对经方医学理论与发展问题的思考,以及我接受媒体采访的记录和我的一些讲话稿。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学习中医以后,曾经困惑、迷茫、焦虑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90年代初期,才心定气平,认准了经方这条大道。面对同道的质疑和学生的困惑时,我忍不住敲打键盘,回答诸如“经方是什么”“方证是什么”“为何要读经典”“如何学中医”“如何学经方”“为什么要推广经方”“经方医学如何发展”等问题。经过思考与写作,我更坚定了推广经方的决心,也明确了推广经方的方向与策略。

云游篇是游记,更是有关经方的随想。这些年来,我出国讲学的机会较多。每一处的讲学,经方都受到听众的极大欢迎。经方是经典方的略称,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配方。经方是中华民族使用天然药物的结晶,蕴含着前人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思想方法和经验。我在推广经方过程中,更加体会经方的宝贵,更能感受到经方的魅力。虽在异国他乡,虽然满目奇景,但眼中唯有经方。云游篇中也有部分我的回忆录,其中大部分是写家乡的食物。我的儿童时代物质极其匮乏,吃,成了最大的快乐,记忆也最深刻。学中医后才明白,中医是一种生活医学,生活常识与生活经验是中医的血与肉,换句话说,中医就是吃出来的医学。所以,作为中医来写这些故乡的普通吃食,就更有感觉。

踏入医门至今已经过43年多了。临床与写作、讲台与电脑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庆幸此生选择了当中医,更庆幸走进了经方的世界,经方不仅给了我当医生的尊严和乐趣,经方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特质更不断给了我写与讲的冲动和题材。这三本小册子里的一篇篇短文,是我在求索医理之路上的点点足迹,更体现着我一个普通中医人的片片情怀。

黄 煌

2017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