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八)

中医药要走近大众。

首先要让大众听得懂。中医药的名词术语往往让人似懂非懂,或者根本不着边际。中成药的说明书就应该好好改一改。比如小柴胡冲剂,用于“胸胁苦满、往来寒热”,不要说是老百姓,恐怕大多数的医药人员都看不懂。再如六味地黄丸,功效“滋阴补肾”,何为滋阴?何为补肾?老百姓看了必然一头雾水。而所主治的“头晕耳鸣、腰酸膝软、遗精盗汗”的几个症状,根本无法说清楚六味地黄丸的主治范围。再如附子理中丸,本是千年名方,但其说明书上“脘腹冷痛、肢冷便溏”,也让人摸不着头脑,当然也谈不上正确使用。

其次,要让大众信得过。中药及其制剂一定要有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评价。许多中药的疗效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光靠传说往往不能让绝大多数的现代人接受。中药在欧美等国家遭遇冷落,原因主要在此。同时,中药也未必是无毒副作用的,许多中药常常导致肝肾功能损伤,龙胆泻肝丸导致肾衰就是。

三是要让大众用得上。也就是要使中医药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要方便、快捷、经济、环保、卫生,要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念。

四是要让大众认得清。要教老百姓识别什么是真中医?什么是伪中医?这个任务十分艰巨,而中医药界几乎没有做多少这些科学普及的工作。中医药如果离开了大众的支持,就是一株失去土壤的古树,必然轰然倒下。

(此文2007年12月10日中国中医药报收载,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