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的实践经验不能丢
刘:在您的著作里,我们看到很多名中医都对“经方”很推崇,但是经方又很难普及。是不是使用经方,才是稳准狠地治病?好像写文章,话不要多,一语中的,而那些花花草草、啰嗦了一大堆的,你都不知道他是在讲什么。如果我这个比喻成立的话,我就知道经方不能普及的原因了。能把文章写得很“杀”的人有几个人?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对于中医的期望值是不是也不能太高?
黄:经方,是经典方、经验方、经常用的方的简称。但主要是经典方,即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两本称之为方书之祖的配方。这些配方,药物不多,但临床疗效很好,许多处方至今仍然是临床的常用方,比如小柴胡汤、葛根汤、半夏泻心汤、白虎汤等。日本的医生就经常使用这些配方。而现在我国的中医使用经方的不多,就是使用也多在这些配方的基础上,加上很多药物,形成一张大处方。你可能去中医那里开过处方,哪个不是要十多味药物,洋洋洒洒,一配一大包,一煮一大锅。所以,很多人对中医的感觉不好,不想喝水药。其实,按经典配方用药,药不多,煎煮出来,药汤的味道也还不错!有时虽用黄连,病人还不觉得太苦,因为适用黄连的病人大多口苦、口腻,此时服用苦药反觉得口中清爽。中医的这些经典配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古往今来,已经不知多少人尝过多少回!还有,用经方比较便宜,没几味药,而且多是常用药,能值几个钱?按理说,用经方是最好的了,那为什么现在很少人用了呢?要说原因有三:其一是不会用。中医高校中缺乏讲述经典方的好老师,学生得不到指导,没有传授。二是不敢用。因为经方用的是真正的药物,凡药三分毒,用不好是有副作用的。不敢用,还是不会用的缘故。三是不想用。经方用药品种少,而且都是常用药、便宜药,经济效益与开西药开中成药相差甚远,所以不想用。这倒是现实问题!但是我想,能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医院少拿些也是应当的,医院毕竟不是医店!
现在的中医水平从总体上来说,确实不高,许多病人本来是抱着美好的愿望去吃中药的,但结果是深深的失望与无奈。这是令人痛心的。这也是当今中医界要奋发直追的原因。中医不能失去关心它、热爱它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