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的问题
2013-09-10
昨天门诊上,有位患儿的年轻妈妈问我,孩子长期服用含有麻黄的配方有无副作用?她的孩子患有严重的异位性皮炎,我今年4月接诊后,给服半张防风通圣汤,病情得到明显控制,皮肤光滑许多,入夜能安睡。在对疗效满意的同时,这位孩子家长又产生了担心。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任何药物都有偏性,何况是麻黄呢?我告诉她,有病则病当之,当身体不适的时候,服用药物应该是比较安全的,特别是对证下药后。同时,我还告诉她,药不是饭,不是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这也就是说,病情稳定,药量就可以减少,或者干脆停药。
安全用药,是当今临床医学极为关注的领域。如何保证安全用药?首先,不是简单地采取无毒的药物,是药三分毒,是刀必有刃,关键是严格掌握适应证。在经方人的眼睛里,那就是方证。方证相应,是经方用药的原则,既是取效的前提,也是安全的保证。第二,选择合适的药物用量。药物的毒性往往与药量有关,特别当有效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的情况下,安全用药就显得更为必要。比如附子、乌头、马钱子就是这样。但许多安全量是因人、因病而异的,也就是说,药量问题也与方证相关。第三,选择合适的剂型。比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汤剂,如用散剂,那中毒的几率必然大。第四,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不同的时间服药,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麻黄类的方,在空腹服用就容易出现心慌、出汗等反应,而餐后服用就不明显。第五,用药的节奏要合理。急性病服药,可以是每天两剂,频繁服用,比如小柴胡汤退烧,每天服用一两次是不行的,必须2~3小时服一次。但是,对于慢性病的调理,如果让患者每天3次喝汤液,十天半月还可以,如果要半年一年,那许多人是无法坚持下去的。我在临床上,常常让患者有吃三五天停两天的,或隔天服用的,还有每天仅仅服用一次的,或者根据身体感觉,有不适时再服用三五天的。这种服药的节奏,我还在临床上观察和摸索。
安全用药,是个大课题,但古代留下的经验不多,药理研究的结果还需要临床验证,我们的现有工作与时代的要求还相距很大,我们必须在临床注意观察和总结经验。总有一天,我们会把每首经方的使用说明书写的细致清晰,有适应证、功效,也有禁忌证、不良反应,还有现代药理……让百姓看得明白,让医生用得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