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用药的自由裁量权
2013-09-22
1997年,我们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曾对国家人事部、卫生部认定的330位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开展了一次临床用药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他们常用中药的最小量和最大量的区间通常在1∶5到1∶50之间。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区间?这是与中药量效关系极为复杂相关。
中药是天然药物,中医治病又讲究辨证论治,也就是说中医用药不单纯是针对某一种疾病,而是针对一大类疾病或者某种特殊的体质或状态,量效关系就变得非常复杂。就中药本身来说,涉及品种、产地、质量、加工、炮制等因素;当中药到中医师手里,又会考虑配伍、煎服法,以及服用者的年龄、体质与所患疾病、环境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均可以影响到药效。所以,当问卷调查问及您用这味中药的最大量与最小量为多少时,名中医们自然就写出了其较大的变化区间,有的甚至达到1∶100的区间!由此可见,中药的用量的模糊和复杂。
长期以来,古代的先贤们对中药的量效关系做了非常了不起的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经方已经规定了在方证相应前提下的用量及方剂配比,作为经典的临床规范,为后世医家所遵循。但由于年代久远,中药品种质量的变迁,其用量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这项研究的复杂性甚至不亚于史学界搞得夏商周断代工程!没有国家的支持,光靠中医界自发的甚至个体的研究是根本无法成功的,也就是说,要确定一个中医用量的精准的区间在近几十年内是不可能的。
目前最让中医界感到困惑不解的是,作为国家权威的标准性文件《中国药典》,对中药用量已经做了严格的规定。根据2010版的《中国药典》记载,其中中药用量的最小量与最大量的比例通常在1:3左右。这与我们调查的结果反差太大!不知其依据何在?从现实来看,《中国药典》如此规定,给当今中医的临床以及科研教学带来极大的麻烦,甚至制造了无法规避的法律风险。为此,我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修改《中国药典》,将书中中药用量的区间扩大,给中医用中药一个符合临床实际的自由裁量权。
2012年在江苏省政协大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