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方达网友的对话

与苏方达网友的对话

2015-01-08

问:在经方的学习应用中,我的疑惑和问题越来越多。比如:经方医学体系到底需不需要讲病机?如果说经方方证学说的“是什么”,那么经方病机学是说“为什么”吗?黄师在《张仲景50味药证》中讲“桂枝主治气上冲”“人参主治气液不足”,这里面讲的“气上冲”和“气液不足”是否可以认为是一种经方病机的描述呢?

答:经方医学体系需要讲病机,可以称之为方证病机,或者方机。方机是对方证状态及其特征所进行的传统理论的概括。比如大柴胡汤证的方机是“热结在里”,也可认为是实热在里,这些概括,其实还是在说“是什么”,即说明这种状态的特征。经典中,桂枝主治的“气上冲”,后世所说的人参主治“气液不足”,都是这一类。但这种表述,已经在试图说“为什么”,尽管这种阐述是非常简略而且不完整的。要说明这些方证状态是一种什么状态?这种状态是如何形成发展的?用经方进行干预和调控的机理是什么?等等“为什么”,是非常困难的。语言必须非常规范,解释体系必须非常严密,目前中医惯用的语言体系可能需要改进。

问:黄师在最早的培训教材中提到的“寒、热、虚、实、郁、瘀、痰、湿”,是否就是黄师对经方病机学的轮廓讲解呢?黄师之后的培训教材中没有了这个内容,我一直很好奇和不解,最近黄师在帖子里又提到了这八个字。这个内容的意义是什么?是给病人解说病情用的另一套理论,还是促进与其他经方流派交流的桥梁理论呢?

答:“寒、热、虚、实、郁、瘀、痰、湿”这八个字,是本人给患者解释体质的特性时用的术语,但非常粗略,还在摸索过程中。当然,这些术语的使用,与其他中医流派交流也显得更为自然顺畅些。

问:关于“人参主治气液不足”,我已经理解为一种病机概念的描述,这个病机是人的一种虚的状态,具体表现在药人上是人参体质,具体表现在药证上是人参证,是有具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不知道这样来理解可不可以?对不对?

答:对的。这就是前面我说的古代的方机,是从方证、药证上长出来的,但没有完全脱逸,依然有实证性和现场感。

问:在学习应用黄师经方学术的过程中,我有很多疑惑和不解,我相信其他参加过黄师培训班的同学也会有一定的疑惑和不解。现在病机是我心中的一个结,这也是我今年决定读仲景原文的原因之一。黄师最近的贴文中说讲方证不讲病机,是因为病机是混乱的,容易纷争,不能统一,不能作为规范。不知道仲景文中的“亡血”“亡津液”“血瘀”“虚”“实”“胃中干”“藏有寒”“胸中有寒”“脾胃气不足”“胃气弱”等描述是不是仲景的经方病机描述?如果是的话,仲景的经方病机学应该是怎么样的?仲景的这个经方病机学是否可以作为经方病机的规范?

答:方证病机是经方研究的又一领域。张仲景原文中的这些概念术语,是今天研究方证病机的基础,后世许多医家也为之努力过,现代中医学的许多内容就是从此而来。不过,各家学说,纷繁杂乱,反而让人忘记了原本方证病机的方证,犹如一批研究语法的学者,反而不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一样。而当今的中国,需要的不是大批的语言学家,而是一大批播音员和主持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方证研究尤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