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的自然演变

传统中医的自然演变

刘丽明(《扬子晚报》记者,以下简称刘):中医是传统医学,传统医学处在现代社会里,它的哪些部分还活着?哪些部分已经改变了,或不存在了?

黄煌(以下简称黄):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历史相当长,不说中国人服用天然药物的历史,就说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那也应该有2000多年了,那是从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算起的。这几千年来,中医学的历史没有中断过,而且至今依然在卫生保健事业中发挥着作用。东汉时期成书的《伤寒杂病论》依然是中医院校学生必读的书籍,其中的一些配方现在用得很好,比如小柴胡汤,我想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古方。

就像中国许多文化一样,中医学是在不断变化的。有的东西慢慢被社会淘汰了,有的东西则继续保留着,还有许多新的东西不断在产生。比如原来的中医用毛笔开方,现在的中医都用硬笔,可能还要发展为电子处方。再比如过去的中医没有体温计、血压计,更不懂红细胞、白细胞,但现在的中医可以和就诊者交流许多现代医学知识。还有,中医的诊疗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过去没有中医院,中医或是坐堂,或是在家门诊,或是出诊走方。再有,过去的中医大多数不分科,但现在你走进中医院,那架势与一般的综合性医院也没有多少差别。这都是中医在形式上的变化,至于在内容上、学术上的变化,那就更大了。这里恐怕一时说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