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书

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2012年,在冯骥才先生的倡导下,国务院决定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由住建部等部门负责,评审公布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014年,冯骥才先生以文化大家的先知卓见,亲力亲为,领导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文化工程。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积极响应,在2015年做出规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宁波市第1至第3批1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2016年,我们对参加立档调查的骨干进行了集中培训,恰逢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鸣鹤)国际高峰论坛在宁波慈溪举行。冯骥才先生在鸣鹤古镇与参训人员见面,并满腔热情地鼓励:“你们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志愿者,我也是志愿者,我们共同努力,把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好,守护中华民族的乡愁。”这给宁波的民间文艺家以极大的鼓励。由此,我们形成了由50多位骨干,共100多人参与的立档调查团队。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联十分关心和重视,积极推荐,宁波市委办公厅下发文件,将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团队列入2016年宁波市文化创新团队,给予重点支持。

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大量的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守护传统村落的文化灵魂,延续传统村落的文化血脉。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传统建筑和自然环境是它物质性的有形文化符号,而真正代表传统村落精髓的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体的民间文化。如果说建筑类的文化遗产是传统村落的躯壳,那么民间文化则是传统村落的灵魂,而且很多民间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仍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完整的传统村落形态,不仅包括古民居、庙宇、宗祠、古桥、古树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应包括各种生产生活民俗、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手传民间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科学完备的传统村落档案,使传统村落的文档成为记录完整的地域建筑史、民情生存史和传统文化史的资料,从而为今后传统村落研究、保护和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正因为如此,传统村落的保护理当是整体性的保护,传统村落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不能互相割裂。失去了精神层面的民间文化,就如切断了文化的血脉,传统村落徒有躯壳,就没有生命的活力。

民间文化是在漫长的农耕时代里积淀形成的文化遗产。村落建筑中存在着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众生产生活中遗存着大量的民间信仰、民间风俗、民间故事、农谚歌谣、俗语老话甚至地名文化、土特产制作技艺等民间文化。许多民间文化是在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土壤中产生和存在的。如对于所在村落的山、水,当地人会寄托美好的愿景,赋予它灵气,因而口耳相传着美丽的民间故事和歌谣,千百年不息地传承。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传统村落都具有它独特的个性,这与它的自然环境、生活族群的历史变迁有密切的关系。每个传统村落的独特的民间信仰、民间风俗,以至民间传说、歌谣、谚语、谜语、老话、生产技艺等,组成了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它既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又体现一乡一村的个性。这种民间文化拥有它原初的特性和独有的文化意义,扎根于它生存的土壤。它直接表达了传统村落的精神特质,是村落的灵魂所在。多姿多彩的传统村落之所以至今仍魅力四射,正是因为它们各自蕴藏着丰厚独特的民间文化。今天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文化战略意义,就在于为千姿百态的民间文化留住生存空间,让它们有效地传承下去,从根本上保护这些古村落形态的整体性和文化的延续性。

对于传统村落民间文化的抢救工作,民间文艺界和知识界理应率先行动,形成文化自觉,敢于担当,对历史和民族负责。面对浩如烟海的民间文化珍藏,我们本次田野调查期间,团队全体人员下沉到民间去,深入田野间,深挖细掘,逐一记录梳理,精心搜集,细心整理民间文化中各种类型、各种民俗事象,尽可能全面、真实、客观、准确,形成系统科学的文献档案资料。特别是诸位主创,遍访中老年原住村民,不厌其烦,反复追寻,不疏不漏,对年岁特别大的村民进行抢救性口述记录。我们深知错过了重要的知情人、见证人,就错过了历史,有些文化信息可能会从此湮没、消失。我们在这次田野调查中,历尽艰辛,不仅遍访村中的长住居民,而且对迁居到邻村、城镇,甚至远走他乡的村民也进行追踪调查采录,这着实是抢救性的工程,当我们整理定稿出版时,有些当年被采访的老人已驾鹤西去,真乃“时不我待”啊!

民间文化的丰富性体现在传统村落里,民间文化的精华扎根于传统村落里,民间文化的多样性显示在传统村落里,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在传统村落里。只有抢救保护好民间文化,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才能达到科学完美的目标。只有坚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建筑特质、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传统技艺等的合理利用,活态传承。只有保护利用好民间文化,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才能更有效地推进传统村落的美丽乡村建设科学发展。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明确提出:“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传统村落的田野调查,正是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的必要和重要的一环。我们希望这18部《宁波传统村落田野调查》能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和民间文化传承,提供有力支撑。为宁波文化强市建设展示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同时能推动更多珍贵的传统村落进行抢救性立档调查,以守护乡村的文化灵魂,延续乡土的文化血脉,强盛城市的文化根基,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做出新贡献。

戊戌酷暑于堇山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