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捕捞作业方式

3.捕捞作业方式

捕捞作业种类繁多,按捕捞方式可分为对网、拖网、围网、流网、定置张网、钓捕和诱捕七大类。对网类分小对、中对、大对、背对、机帆船对网作业。拖网类分机帆船底拖网、渔轮拖网、乌贼拖网、机(木)帆船拖虾网作业。围网类为机帆船灯光围网作业。流网类分大黄鱼、小黄鱼、鲳鱼、鳓鱼、梭子蟹流网作业等。定置张网类分打桩张网(单桩张网、双桩张网)、大捕抛碇(单碇、双碇)张网。打桩张网又分反捕、三杠、小跃筝等。大捕抛碇张网又分反杠大捕、潮捕等。钓捕类分竿钓、手钓、延绳钓等。诱捕类分乌贼笼、灯诱扳罾、弹涂竹管等。

渔轮捕捞作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90年代初具规模。1993年,东门岛实现渔轮钢质化,有渔轮353艘。渔轮系双船拖网作业,简称渔轮底拖网。以船型、吨位、功率等相同的机轮2艘,拼对拖曳渔网。每艘配船员10—12名,设船长(老大)、代舵、老轨、二轨、网老司、舱面负责(捕捞长)、伙夫各1名,伙计(捕捞员)若干名。采用二片式尾拖网,依船只功率大小配置不同规格的网具。渔法、操作程序与机帆船底拖网同。70年代初,舟山地区少量渔轮灯光围网作业,配网船1艘、灯船(艇)2艘成1组,网船30人,灯船各12人,灯船配灯手,其船员职责与渔轮拖网作业同。采一长条形网具,灯光诱鱼,将鱼群引至网圈内,用抄网(撩篷)捞获。1989—1996年,东门岛渔民引进、建造尾滑道渔轮20艘,设备先进,抗风性、续航力强,适宜外海、远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