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间传说

1.民间传说

鱼的民间故事

象山县三面环海,一面靠陆,沿海海域广阔,素有千里黄金海岸之称。鱼的民间故事是在象山特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中产生的,是象山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依据渔区特有的民俗、民风而创造出来,并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学。如今在象山县内18个乡镇(街道)的60岁以上的老人中流传较广。

过去,渔民生活枯燥,空闲时间只能以闲谈、说笑话打发时间。“三句不离本行”,最初的鱼类民间故事便是在船头、渔埠、网场等渔民集中的劳动场所诞生的。渔民凭着对鱼类习性、特点的了解和细心的观察,以及对鱼类的特殊感情,创作出了诸如《为什么黄鱼身上总是金光闪闪》《为什么每年冬天章鱼会吃掉自己的手脚》《为什么乌贼老是吐水》等鱼类民间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涉及鱼、虾、鳖、螺、贝,几乎遍及象山渔区常见的海洋动物,故事情节构思奇特。

鱼的民间故事从表面看虽结构单一,但其主题鲜明,具有口头性、群体性、变异性、传承性等特征,充分体现了象山渔民的集体智慧,反映了渔区民众乐观向上的劳作态度。同时,鱼的民间故事也表达了渔区民众对强权者的鄙视,对奸猾狡诈者的斥责,对勤劳诚实品质的赞美,对损人利己行为的劝谕。这些故事对后人有着深刻教育意义。

鱼的民间故事传承谱系:第一代任筱和、任筱孚、丁景耕;第二代丁筱忠、丁耀邦;第三代杨正弟、陈良生、丁爵连、张德兴、郦伟山;第四代丁建东、奚文魁、张海峰;第五代丁海东、丁峰、方旭、沈杨洋、曹佳颖。

2018年6月列入第五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更名为鱼类故事。

①黄鱼头上嵌石子

海龙王要举办一次游泳和选美的比赛。鱼儿们都讲黄鱼第一名,因为它不光身上有金子般的鳞,游泳也最快。

有一条虾出来要和黄鱼比个高低,引得在场的上千万种鱼竭力叫喊、鼓动。

黄鱼说:“你对比赛有什么要求?”虾说:“别的要求没有,只要求我从什么地方游,你也从什么地方游。”黄鱼同意了。比赛开始,虾懒洋洋地在礁石中间穿来穿去,黄鱼也只好跟着慢慢游。虾把黄鱼带到了一个礁石丛生、空隙狭窄的地方,黄鱼实在熬不住了,也不看前头,拼命用力往前游,“乒”的一声,一头撞在前面的礁石上,只听“咯”一声,当即昏死过去。鱼儿们拼命救护,才保住黄鱼的性命,不过有两粒雪白的石子陷进黄鱼脑门处,怎么拿也拿不出来。从此每条黄鱼的脑门中间都有两粒小石块,还在身上留下一种后遗症,即浑身一痒胸口就要发胀,还会咯咯叫。

鳎鱼做媒,嘴巴被掴扁

鳎鱼,本来嘴巴长得很“圆滑”,能说会道,常给人家说媒。

一日,龙王出榜为三公主招驸马。梅童鱼自诩全身金鳞,长相标致,配当驸马,要求鳎鱼替它求婚。鳎耳软,经不住梅童纠缠,答应为媒。次日奏知龙王,龙王勃然大怒,骂小小梅童不自量力,骂鳎不识时务,一巴掌把鳎掴得扁扁的,两眼也挤到一边去,成了“扁鳎”。梅童在外偷听,吓得掉头就跑,慌不择路,一头撞在珊瑚礁上,撞得头肿如斗,还嵌进两块珊瑚石,变成“大头梅童”。凑巧遇上虾,虾拉住盘问,得知真相,不觉捧腹大笑,笑得下巴骨脱落,成了“大嘴虾”(即龙头鱼)。故渔民中流传:“大头梅童起祸根,鳎眼睛单边生,幸灾乐祸烂虾,下巴脱落自遭难。”

③河豚肚皮气圆

原先,河豚鱼的肚皮跟海鲫鱼差不多,小得很。

一日,他被渔民网住,肚皮一鼓一吸,眼泪直氽,哀求道:“求求船老大放生。”渔民说:“要我放生容易,但你得动脑筋,让我每日捕满一舱鱼。”河豚点了点头。

河豚放生归第,碰到鲳鱼,轻轻地对他说:“你如果碰着网,要拼命往前钻,否则没命。”后又碰到大黄鱼,又轻轻地对他说:“你如果碰着网,要拼命往后退,否则难逃。”鲳鱼和黄鱼都将他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不久后,鲳鱼和黄鱼都触网了。鲳鱼便拼命往前钻,他头小身大,越钻网得越紧。黄鱼则拼命往后退,他头大身小,一退反倒兜在网中。这就叫“鲳鱼好退勿退,黄鱼好钻勿钻”。渔民可高兴了!

不久,河豚又被捕住了。渔民想:鲳鱼和黄鱼都听了河豚的话,上当了,假如放了他,将真相讲出去,我不是没有下一回了吗?于是,就不再将河豚放生。

河豚自知上当,气得肚皮滚圆。

④虾蛄弹等的传说

我们现在看到的虾蛄弹将公子帽戴在屁股上,梅子鲓满头都是洞,红朱笔鱼一身血红,虾下巴脱落,黄鲫全身夹扁——这些稀奇古怪的样子,听说都是虾蛄弹拜堂引起的。

虾蛄弹这日要同红朱笔鱼拜堂,高兴煞了,想戴顶公子帽打扮打扮,一高兴,就糊里糊涂将帽子套在了屁股上。

梅子鲓原与红朱笔鱼订过婚,想不到自己的爱人为虾蛄弹所夺,心里一气,一头撞在岩石上,结果未死成,头却撞了许多洞。

这时,虾、黄鲫同来吃喜酒。一看虾蛄弹屁股戴帽,梅子鲓爱人他嫁,头又撞得都是洞,忍不住笑了。虾大笑,下巴骨脱落,怎么也合不上了。黄鲫一开心,蹦进岩缝,全身被夹扁。红朱笔鱼呢?看到老公在这么多人面前出洋相,又气又难为情,全身涨得血红。

⑤鳓鱼本没刺,全拜龙王赏赐

鳓鱼本没刺没骨,软弱无力,步履缓慢。时逢东海龙王百年大寿,水族纷纷前往朝拜,鳓鱼只好提前两个月启程,可仍于事无补,超期三天到达,落得最后一个。

龙王发脾气了,定鳓鱼为不恭之罪,斩首示众。

鳓鱼说:“陛下,小民得知贺期,提前两个月赶路,只因身上无骨无刺,行动不便,因此误期,望明察。”

龙王见竟有如此忠臣,便动了怜悯之心,当即下旨,令各位水族为鳓鱼捐刺一枚,自己则重赏他银盔银甲一副。

从此,鳓鱼长了一身密密麻麻的刺,着一身银光闪闪的鱼鳞。

(摘录自《象山东门岛志略》,有删改)

妈祖的传说

相传妈祖姓林,名默,福建莆田人。随父兄来东门,以捕鱼为生。默娘成年后,不思婚嫁,能预言人的祸福,故渔船出海,都先问她,必然灵验。她乐于助人,每遇狂风暴雨的深夜,为了不让海上的船只驶入迷津,便站在高峰上举着火把,为渔船指引航向。默娘在28岁时不幸病逝。渔民们为了感谢她在世时多次救人的恩德,就在官基山南麓原东门老道头旁建造祠庙,以示纪念,并将其奉为保护渔民安全的女神。妈祖受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封号越来越多,地位也越来越高。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封为“灵惠夫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晋封为“天后”,全称“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谥号长达12字。到咸丰七年(1857),封谥号竟长达64个字。

从“女神”到“天后”,妈祖成为海上船只、渔民的最高保护神。祭祀妈祖的祠庙遍布我国东南沿海及东北和四川、陕西等地,其中福建、台湾尤盛,现台湾妈祖庙已多达900余座,每年来福建湄州岛(传为妈祖成神地)朝拜的台胞近10万之众。而日本、越南、泰国等国家,凡有华人涉足的港口城市几乎都有妈祖庙。东门妈祖庙,一说为宋时建,又说为元至正间(1341—1368)东门设巡检司时建。考其遗存中的石构件形制当在清前,现门楼栋梁上有“大清嘉庆二十四年重建”墨迹。

(摘录自《象山东门岛志略》,有删改)

船眼睛

旧时东门岛大小船只,均有一对乌黑的船眼睛。讲起船眼睛,有一个美丽而悲壮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捕鱼人,姓周名一郎,他有一个美貌的女儿,叫海囡。父女俩相依为命,过着与世无争的安逸生活。有一天,周一郎在猫头洋捕到一条鱼,形状很奇怪。仔细观察,离开大海的它好像很伤心,双眼直流眼泪,目不转睛地盯着一郎。一郎开了一个玩笑,把鱼流出的眼泪抹到海囡的眼睛里。突然,海囡的眼睛发生了异常。瞬间,她就能看透海底的一切,哪里有暗礁,哪里有鱼群,一清二楚。在海囡的指点下,一郎和渔民们网无虚撒,渔船潮潮满载而归。从此,渔民们过上了富裕的日子。不多日,这消息传到了渔霸的耳朵里,渔霸仗势欺人,把海囡抓走,说海囡是海妖,把她关在土牢里,不给她吃喝,逼她说出眼睛的秘密。海囡知道自己落在恶魔手里,是不可能活着出去的。当父亲探望她时,她毅然把自己的双眼挖了出来,请父亲速将两只眼睛装到船头上,作船眼睛,使渔船顺利航行,潮潮丰收。从此,新造渔船都要装上船眼睛。

“文革”期间,船眼睛习俗被废。

(摘录自《象山东门岛志略》,有删改)

东门庙与老虎礁

传说,观世音修炼成菩萨后,欲寻宝地开设道场。一日,观世音菩萨腾云驾雾,来到东海,经过象山东门岛。一看这块地方位置太好了:东门山与南面隔海的对面山之间是东门港,北面隔海与大金山之间是石浦港,两港在对面山、南田、东门岛的庇护下风平浪静,碧波青山,风景如画,正是设寺传经的好地方。观世音在云头想起师父讲过,一块好佛地必定要有一百座山头。啊!东门山山头少了些,如果和对面山岛连在一起,一百座山头就够了。观世音菩萨就捉来一只老虎精来拉山。那老虎精站在对面山岛湖礁湾嘴,把缆绳的一头拴住东门门头嘴,用力拉啊拉,眼看快要拉到了,吧嗒一声缆绳断了,老虎精向前一跨,“扑通”掉到海里,因为不会游泳淹死了。天长日久,风吹浪打,渐渐变成了老虎礁。

东门门头与湖礁湾嘴两峰对峙,地势险要像天门,老虎礁成为门的地栿。一出东门,潮水奔腾冲荡,便可见神仙居住的十洲,一进东门就波平风息。观世音菩萨想,既然东门山佛国造不来,就在东门山上造一座东门庙,庙神号为天门都督,让他保佑抲鱼人太平无事,鱼货满舱。

最后,观世音菩萨寻到普陀山,在那里建造了海天佛国,在东门山只造一座庙。东门庙是象山县最早的古庙之一。

东门人有个习惯,每年农历七月半放水灯,祈求天门都督保佑国泰民安。

(摘录自《象山东门岛志略》,有删改)

东门阿爹

从石浦乘渡轮马上就可以到东门岛。一踏上码头,沿港而立全是一幢幢漂漂亮亮的别墅,墙上的各色面砖好像在夸耀这里的富足。这里的人都有一张充满自信、喜气洋洋的脸。

但东门有过自己苦难的岁月。旧谚说:阴间地狱十八层,阳间人分二十四等,讨海渔民最低等。那时东门岛流传着一首民谣:“东门抲鱼人,裤带网纲绳。前头有风暴,后头有强盗。三寸板内是娘房,三寸板外见阎王。”渔船一旦出海,家里人就提心吊胆。打鱼人妻子总是叫儿子和囡到海边,隔海看“阿爹”的抲鱼船是否回来。抲鱼人儿子和囡一见渔船进门头,看见阿爹抲鱼拢洋,就欢天喜地地大叫:“阿爹来啦!阿爹来啦!”东门船埠头、直街、横街喊声震天。如果“阿爹”没回来,抲鱼人妻子就要流眼泪了。

天长日久,“阿爹”就成了东门人的口头禅。外人听到东门的男女老少都爱称自己为“阿爹”,总以为是这里的渔家人出言不逊。但你听了下面的故事,可能就会更了解东门岛,更了解东门人。

传说,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这样的夜晚,渔家的妻子儿女都难以安睡。深夜,有一户人家还点着昏黄的油灯,因为出海的丈夫还没有回来。母亲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叫囡到海边埠头看看自己的丈夫、囡的爸爸是否回来。过了很久,母亲听到门外的脚步声,连忙问道:“你是谁啊!”渔家的女儿为抚慰母亲绝望的心,就在门外回答:“我是阿爹。”这声“阿爹”包含着多少渔家的辛酸,也体现了东门人与大海抗争的不屈性格。

这就是东门人,他们最了解大海,憎恨大海,又对大海充满了希望。

1956年,象山县造第一对机帆船的是东门岛,因为东门人懂得只有性能优良的船才能征服大海。船就是东门人海上的家。后来的东门人不满足于几十马力的木质渔船,他们宁可空着地基不造岸上的家,也要使海上的家实现现代化。濑村体制改革,推行股份制,东门岛现拥有300余艘渔轮。渔轮上配了雷达、彩色鱼探仪、对讲机,还有能与半个地球通话的“单边带”电台。渔民的家中马上也要安装“单边带”了。这下阿爹随时都能与自己的妻子儿女聊家常了,但那声“阿爹”或许还将继续流传下去。它既是东门人在汪洋大海中拼搏上千年的历史标志,又是东门人今后驾驶钢质渔轮征服海洋的豪言壮语。

(摘录自《象山东门岛志略》,有删改)

沉东京

传说从前,象山东门岛外面有个东京城,城里人交关坏,吃人肉,喝人血,看见好看大姑娘就抢。玉皇大帝知道了这事,想把东京沉掉。但一忖东京城里的人不一定都这么坏,就派吕洞宾到东京城里去察访。

吕洞宾扮成一个卖油翁,到东京城里去卖油:“卖油呵!卖油呵!五个铜板可买一瓶。”

城里人听说五个铜板能买一瓶油,都拿最大瓶来买。他们见卖油翁闭着眼睛,不收铜板,于是,有的丢一个铜板,有的不付铜板,就抬去了一缸油。

有一户人家,只有娘跟儿子两个,很穷,靠儿子砍柴度日。娘听说外面有油买,五个铜板一瓶,想买点吃吃,就交给儿子三个铜板去买点油。

儿子看见人家买油,有的一个铜板不丢,有的丢一个铜板,盛了一缸去,也就学别人样,丢三个铜板,盛了一瓶油。

儿子买好油回到屋里,娘问:“你只有三个铜板,咋会买来一瓶油?”儿讲:“人家买油,铜板有丢一个的,也有不丢的,我看别人样咯。”娘听了很生气,讲:“人家卖油是做小本生意,快点去还给他。”

儿子听了娘的话,回到卖油的地方,要把油还给卖油翁。卖油翁问其为啥要倒还。儿子讲:“我只给你三个铜板,打了一瓶油,还差两个铜板,我娘要我把多打的油送回来。”

卖油的吕洞宾一听,心想:东京不是也有好人吗?他对其讲:“东京要沉了,什么时候沉不晓得,你只要看到那边桥头石狮子的鼻头出血,就带你娘逃好了。”讲完,卖油的人就不见了。

儿子回到家里,把这事讲给他娘听,娘讲:“你快点去对其他人讲,叫他们快逃。”儿子听娘话,就到每户人家去讲。不过,大家不相信,都讲儿子发神经病。儿子也把这事告诉了一个屠夫。屠夫听说石狮鼻头出血东京要沉,不但不相信,还要耍耍他。

第二天一早,屠夫把猪血涂在桥头石狮子的鼻头上,然后回到屋里等着看好戏去了。这时,儿子正起早上山去砍柴,走过桥头,望见石狮子鼻头真的出血了,赶紧奔到街上,边跑边叫:“石狮子鼻头出血了,东京要沉了,大家快逃啊!石狮子鼻头出血了,东京要沉了,大家快逃啊!”大家都听到了叫声,相信他的有,是好人,都逃了,不相信他的人也有,是坏人,都不逃,屠夫最不信,只管笑。儿子奔到家里,背起娘就逃。等好人统统逃到城外,东京城“轰”一声沉了,然后潮水很快跟上来。说也奇怪,潮水就是跟在儿子及其娘的脚后跟,他们逃多快,潮水涨多快,刚好没淹着他俩。

逃啊逃啊!他们一直逃到舟山,逃不动了。娘讲:“我岁数介大了,淹死也没啥,你快点逃吧!”儿讲:“要死同时死,我咋好丢掉娘独自逃呢?”儿子实在背不动娘了,只好放下其娘,准备一起死。奇怪的是他们脚步一停,潮水也不走了。

后来,他们就在歇脚的地方定居,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定海。

(摘录自《象山东门岛志略》,有删改)

孟姜女缸沉秦始皇

传说范喜良被秦始皇抲去造东京长城,孟姜女给丈夫送寒衣。一打听,范喜良已冻死,被秦始皇压在长城底下了。孟姜女大哭。她哭声“天”,长城倒半边,她哭声“地”,长城倒千里。

秦始皇知道了此事,把孟姜女抲来也要填长城。一看,这个女人介好看,就讲:“你给我当老婆好吗?”

孟姜女讲:“你要我做老婆,好咯,你要依我三个条件。”秦始皇讲:“别说三件,三十件也依你。”孟姜女讲:“第一件,把我丈夫从长城底下挖出来。第二件,造好坟把我丈夫葬掉。第三件,我丈夫要葬到对面山,从旱路走,从水路回,你坐缸,我坐桶。”秦始皇统统依了。

葬了范喜良后,秦始皇坐缸,孟姜女坐桶,从水路回来,孟姜女对秦始皇讲:“我敲桶,你敲缸,敲热闹点,好拜堂。”秦始皇想孟姜女想得昏了头,听了孟姜女的话,拼命敲起来了,七敲八敲,“砰”一下,缸敲碎了,秦始皇像秤锤一样沉到海中淹死了,现在东门岛与檀头山之间有个秤锤礁,据说就是当年秦始皇溺死的地方。

秦始皇一死,孟姜女这口气出了,就跳海自尽了。

(摘录自《象山东门岛志略》,有删改)

孟姜女怒沉东京城

从前,东门岛外面有个东京城,让孟姜女一蹬蹬沉了。孟姜女怎么会沉东京城呢?

相传,东门外海中的十个小岛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一日,秦始皇到渔山岛嬉戏,望见三个仙人在下棋,便立在旁边看。看着看着,仙人转过头来讲:“君家,该归去了,你已经立在这里三年了。”

秦始皇讲:“我不去,想和你们做伴。”于是,棋下了一盘又一盘。

“你不去啦?”

“我不去。”

“你不去,国事无人管,咋办呢?”

“那叫马保去管。”

仙人听罢,用神水往马保身上一喷,马保便同秦始皇长得一模一样。

秦始皇高高兴兴地拍拍马保的肩膀讲:“这样吧,你做皇帝,我在这里不去了。”

仙人给马保两朵花,一朵盛开着,一朵是花蕾。仙人吩咐他:“盛开的给秦始皇的娘,花蕾给秦始皇老婆。”但是马保回去后把仙人的吩咐弄反了,这朵花蕾不好看,给娘;盛开的好看,给了秦始皇老婆。已开的花是要谢的呀!秦始皇老婆一天比一天老了;花蕾只管开起来,越开越好看,秦始皇的娘一天比一天年轻好看。秦始皇就要其娘做老婆。老娘讲:“你要我做老婆?除非造个东京城,让城里厢晒不着太阳,我才能嫁给你。”

造个东京城,要太阳晒不着,得多高呀!老百姓统统被抽去造城了。冻死的也有,饿死的也有,城还是造不起来。

有个仙人告诉秦始皇:“这个城,世界上只有范喜良能造好。”于是,秦始皇下圣旨要抲范喜良。范喜良逃跑了,一逃逃到孟姜女屋里。

孟姜女曾对天发誓:何人看过我的肉身,我就嫁给谁做老婆。这日,她刚好在洗澡,被范喜良望着了,孟姜女一定要嫁给范喜良。范喜良讲:“我是逃犯,你不能嫁给我。”孟姜女一定要嫁给他,这夜就洞房了。秦兵知道后,把范喜良抲到东门岛外东京造长城,之后范喜良冻死了。

孟姜女思念丈夫,要去探望。到了东京,让秦始皇望着了,这女人生得介好看,皇帝想要娶她。孟姜女不肯,用脚用力一蹬,地塌陷了,她再跳起来蹬了三蹬,东京沉了。也有人讲沉了东京,涨起崇明。

(摘录自《象山东门岛志略》,有删改)

东门婆敲三扇破铜锣

旧时岛上有一个习惯,遇有大小事,鸣锣通告。如失物招领、寻物启事、通知集会、渔船出洋,均由专人走街串巷,边鸣锣,边喊叫。冬天夜晚,就能听到“笃、笃、嘭!”的敲更鸣锣声,接着是“灶前扫清爽,水缸要挑满,小心火烛,谨防小偷”的喊声。1939年5月间,石浦镇镇长陈玉书带国民党水警队至东门抓壮丁,乡人正忙于准备捕鱼。在这紧急关头,金大娘带着两个妇女,各拿一扇破铜锣,边敲边喊:“石浦水警队来抓人啦!放火啦!大家快来啊!……”不一会儿,岛上男女老少,手拿扁担、冲杠、锄头、菜刀齐出动,把陈玉书沉尸海中,此事轰动了整个象山。从此“东门婆敲三扇破铜锣”的事迹名扬浙东沿海一带。

(摘录自《象山东门岛志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