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民间饮食

3.民间饮食

俗话说“东门人扯淡,番薯干当饭”,旧时东门渔村村民主食番薯干,大米则被视为奢侈品,少量掺食,或用于待客。平时两稀一干或两干一稀,留“冷饭娘”,以节约粮食。用灰缸余热焐薯干汤或粥,以节约柴火。灾年则掺食瓜、菜、野草。

自20世纪50年代后,大米产量增加,至80年代成为主食,杂粮移作他用。渔民多嗜烟酒,饮酒能祛寒活血、消除疲劳,吸烟兼计时计程。渔民进补常以酒作辅料,有“老酒浸黑枣”“老酒煮芝麻胡桃”“红糖老酒冲鸡蛋”“肉淘酒”“酒淘鱼胶”等。菜肴主海产及自种蔬菜,以腌、晒为主,尤以糟带丝、咸虾为长菜。70年代后,喜庆筵席,依经济而别,一般惯用十八盆二汤。鱼滋面列首碗菜。近10余年,宴请菜肴渐趋丰盛,冷盘、热菜、水果、点心齐全,而鱼胶、肉丸、甲鱼、河鳗、蟹、盐水虾、咸海鳗为必备菜。

东门鱼滋面嫩滑、爽口、鲜美,汤色泽清白,是远近闻名的海岛一大特色菜肴。制作鱼滋面须选用特别新鲜的鳗或马鲛鱼,去头斩尾,剥皮抽骨,不留鱼刺。将洁白的鱼肉和以蛋清,用手打匀,使其呈软韧膨松、似糊非糊状,放在砧板上,用擀面杖或玻璃瓶滚压成厚约2毫米的薄片,撒上番薯粉(淀粉),使其凝固,稍蒸,取出冷却后切成3—5毫米宽的条状。烧鱼滋面的时候,根据宾客不同的口味,辅之以不同的配料烹煮,是一道招待宾客的极有地方特色的上等佳肴,在东门酒席上作为第一道热菜出盘。鱼滋面始于东门岛,后在石浦发展,今在象山丹城、宁波其他地区等普遍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