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文化传承人丁爵连
丁爵连,1941年3月出生于东门岛,毕业于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历任东门学校教师、教导主任,东门初中教导主任。
1982年,他了解到宁波海洋渔业公司需要大量捕捞技术人员,同时也看到石浦渔区正在发展大马力渔船,迫切需要捕捞人员,于是提议创办象山县水产技术学校。1983年秋,在东门初中内设立轮机专业班。1996年开始寻访东门岛上的文物古迹,挖掘、整理海岛文化,访谈当事人及其后代,撰写海岛史籍。编写《话说东门》《秤锤礁惨遇》,给东门人民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为搜集历史资料,他一次次往县档案馆跑,翻找古籍,将资料摘录在笔记本里。夜以继日地劳作,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象山东门岛志略》《象山妈祖文化述略》《中国渔业第一村》相继出版,以仿志书的体例、翔实的资料记载了东门岛的历史与现状,展现了东门人“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勇立潮头、开拓创新”的历史画卷。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丁爵连发现岛上有不少历史古迹,它们散落在村庄或山间,没有受到任何保护,有的已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于是下定决心修复。第一,丁爵连发动子女、亲友和岛上居民集资修复东门岛灯塔,筹到10万资金。1998年12月,古老的灯塔以崭新的面貌重新立于门头山顶,成为石浦港船舶的导航标志。第二,丁爵连发动乡亲,并带头出资出力,按原样修复“二难”墓,为墓道复铺石阶、石板,供后人参观、缅怀。第三,为保护古建筑,弘扬妈祖文化,丁爵连集资近20万元,呕心沥血,修复东门天后宫。
丁爵连还积极牵头举办四年一届的“东门渔民谢洋妈祖赛会”。每次热情撰写祭海文,为赛会的成功举办四处奔走,以期形成浙江象山东门岛妈祖文化游览圈,筑巢引凤,招商引资,传承渔区妈祖文化,增强市民的海洋保护意识。同时,丁爵连还带头集资修复明初抗倭指挥中心——东门岛城隍庙,购买大炮,筑城墙,铺山路,再现古城墙昔日风采。另外,蔡元培雕像、电影《渔光曲》摄影基地等历史文化古迹的恢复工作也在丁爵连的关注中。在他的积极呼吁下,东门灯塔暨任氏“二难”墓、东门天后宫、东门岛城隍庙等相继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传承民俗、奏响渔家乐曲,丁爵连会同几位行家整理出72节拍的民间古谱,组建了东门岛“渔家船鼓队”,同时添置3艘鼓眼彩船、16只大鼓、16副大顶钹。排练时,丁爵连和演员们在岛上各村和船埠码头间巡回表演,征求村民尤其是民间老艺人的意见,并邀请文艺界的专家对鼓阵立位、擂鼓击点逐一修正完善。
2002年,石浦举办“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节,东门岛的代表节目《渔家船鼓》首次出岛表演,一举成功。在历届中国开渔节的开船仪式中,40余人随着“呜呜呜”的螺号声,敲起了乘风破浪、扬帆远征的欢乐鼓点,抑扬顿挫、跌宕起伏,鼓出了勇敢的渔民与狂风巨浪拼搏的精神。《渔家船鼓》还在宁波市第二届农民文化节闪亮登场。2005年,渔家子女又参加了上海旅游节的表演。
丁爵连是“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2006年又被省文化厅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在他的牵头下,首部海岛志《象山东门岛志略》成书,该志为东门渔村成功评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提供了详细的史实,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