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间工艺

1.民间工艺

象山船模

象山造船业历史悠久,船模艺术是将真船按等比例缩小做成模型的民间工艺。船模种类繁多,形态逼真,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爵溪的独捞船船模和东门大捕船船模最有代表性。

制作船模的工艺流程为:画图,选材,定龙筋和船头鼻,固定梁和绕柱,制作底板、船尾栏板、船侧板,填缝隙,上漆,制作锚桅篷、橹桨等船上物件。

象山船模的制作人多是造船师傅,其中詹孟福和杨雪峰为代表性传承人,杨雪峰的“杨氏古船坊”还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该项目于2012年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象山鱼拓

鱼拓技艺流传于象山沿海地区,主要分布在石浦镇(东门岛、檀头山岛、渔山列岛)、鹤浦镇、高塘岛、晓塘乡、墙头镇、爵溪镇六个乡镇街道。鱼拓是一种将鱼的形象用墨汁或颜料拓印到纸上的技法,作品可附上花鸟或山水画,题写诗词,钤盖印章,形成诗、书、画、印、拓融为一体的艺术品。鱼拓也是记录和展示不同种类的鱼的身长、形状、颜色等体表特征的一种方法。

鱼拓是从中国传统艺术碑拓得到灵感而衍生的一门艺术。据说在我国宋朝时就出现了用墨制作的鱼拓,但无翔实的史料和鱼拓作品可查。清代,鱼拓这种技法就已经在象山石浦等靠海一带出现,渔民们逢年过节就将新鲜捕获的鱼涂上墨鱼汁,将鱼体正反面按压在红纸上,分别贴于门窗上,象征年年有余,丰稔昌盛,表达了渔民淳朴美好的期望。

在制作方面,鱼拓需要纸、墨汁或颜料、刷子等工具。制作鱼拓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法是指将颜料直接涂抹在鱼身上,然后用宣纸将颜色翻印下来,类似印刷的过程。间接法则是用拓包蘸取颜料并拍打紧贴在鱼身上的宣纸,类似碑拓的过程。

鱼拓的魅力,不仅在于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使人们能从中提高美学修养,还能丰富鱼类知识,保护鱼类资源,享受高雅情趣。

鱼拓传承谱系:第一代袁桂香,第二代王阿土,第三代卢圣贵,第四代王羽、曹佳颖、张军民。

该项目于2018年6月列入第五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