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渔具

2.渔具

渔网 由网衣、钢索、浮子、沉子等构成。清代前用布做网。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除捕海蜇网用稻草编织外,其余均用苎麻编织,称苎麻网。定期用栲皮(栲胶)、猪血浸染,晾晒或烤蒸后使用。20世纪50年代后期代以棉纱网,质软、量重、易燃。1961年后试用尼龙网,因弹性大、易滑网眼及成本高停用。1964年起试用聚氯乙烯、聚丙烯等合成纤维编织(称塑料网),逐步取代麻、棉网。70年代初实现网具塑料化。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网具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引进和开发疏目浮拖网、着色流刺网、三层流刺网、桁杆拖虾网、梅童拖网等。1998年4月,成立象山县渔具研制中心。

手网 圆锤形,伞状,上小下大,高1.5米左右,上顶封闭,连有绳索一根,下底圆口直径3米左右,周围有6—7寸深反内向袋囊,用锡制沉子固定,能沉底着泥。人在竹排或小船上,将手网抛入海中罩捕。20世纪40年代使用较多,50年代渐少,60年代罕见。

对网 有小对网、大对网、机帆船对网。网形似裤子,俗称“裤脚网”。主体叫网衣,由翼网、身网、囊网、三角网和缘网等组成,形状、网目、尺寸、网线材料各异,采取增减网目编织而成。左右两翼为翼网,俗称“脚头”或“网旦”,包围、拦兜鱼群入翼网。身网又称“网身”。囊网则为容纳渔获物,俗称“脱子”,身网与囊网联结成身囊网,通称“袋筒”。三角网,俗称“肚褡”,用粗线编织,缝于翼网之间的网口处。缘网,又称“片子”,用较粗的线或双线编织,以增加网衣强度。

张网 又称定置网。有大、小捕船张网,沿岸打桩张网等。大捕船张网,分单碇、双碇张网。网口椭圆形,网身圆锥形,结附网衣的网口纲周长116米,网衣纵向拉直长78米,网目长27—147毫米,用聚乙烯编织。沿岸打桩张网,又称近洋张网。打桩张网,分反捕网、三杠网等。三杠网口呈方形,网身圆锥形,结附网衣的网口纲周长约18米,网衣纵向拉直长约12米,网目长10—70毫米。反捕网形与三杠网同,结附网衣的网口纲周长约22米,网衣纵向拉长约14米,网目长10—50毫米。

围网 呈梯形,结附网衣的上纲长350—400米,下纲长400—450米,网衣中央最高部位拉直高度为110—130米,两侧纲长各16—18米,网目长25—40毫米,用乙纶、锦纶线编织。

流网 分大黄鱼、鳓鱼、鲳鱼、梭子蟹流网等。鲳鱼流网呈长方形,数片网衣连接的纲长约70米,网衣拉直高度或侧纲装配长约8米,网目长140毫米。梭子蟹流网,简称蟹流网,长方形,每片网衣结附网衣的上纲长约20米,网衣拉直高度或侧纲装配长约3.5米,网目长160毫米,均用锦纶丝编织。

拖网 有机帆船底拖网,大、小机帆船拖虾网,小机帆船拖乌贼网,渔轮拖网等。机帆船底拖网,用较粗塑料线编织,俗称大拖风网,形似机帆船对网。翼网较短,上纲长42—48米,下纲长60—69米。网口网衣拉直周长170—195米,网衣纵向拉直长92—108米,身囊网长60—80米,网目长30—213毫米。拖虾网规格、型号较多。大机帆船拖虾网网口呈长方形,桁杆长22米,下纲长25.8米,袋筒3只,网口网衣拉直周长112米,网衣纵向拉直长21米,网目长26—43毫米。小机帆船拖虾网较小,无袋筒,用聚乙烯编织。渔轮拖网形同机帆船底拖网,结附网衣的上纲长50米,下纲长62米,网口网衣拉直周长210米,网衣纵向拉直长115米,身囊网长90米,网目长60—400毫米,用聚乙烯编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