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粗大运动方面

一、粗大运动方面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对于高危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能力不同,按照不同的需求将进行干预措施建议。

1.0~1月龄

(1)合适的居家环境支持

①保持房间昏暗。

②黑暗环境睡觉,(必要时开个小台灯)保持安静。

③在婴儿睡眠前和后可用轻柔音乐进行安抚。

④睡眠-觉醒周期的建立。

⑤家里说话声音温和。

(2)体位、姿势管理和支持

①袋鼠式护理(KMC):通过皮肤接触的方式,将婴幼儿俯卧于父母胸前,为其提供所需的温暖和安全

②鸟巢式护理:将小儿至于类似“鸟巢”的支撑物中,让其四肢接触边界,手往中线位刺激,下肢有支撑感,让婴儿处于生理体位上。

(3)感觉刺激

①触觉、压觉刺激:抚触采用正规国际标准法(COT)进行.按头面部、胸部、腹部、上肢、四肢、手足、背部到臀部顺序,力度由轻到重,注意揉搓大肌肉群,进行全身的按摩。抚触时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表情和反应,评估其对力量的承受程度,以便于做相应调整。

②视、听觉刺激:在小儿觉醒状态下,用语言、黑白卡、玩具、音乐等进行刺激。

(4)回应性照护

①非营养性吸吮:通过安抚奶嘴,促进吸吮反射,增强口腔满足感,同时,对于存在疼痛的婴儿,可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②建立亲子关系:加强亲子间的游戏互动,父母表情夸张反馈等,不仅可以缓解父母的养育压力,还有效降低婴儿紧张情绪。

(5)粗大运动发育促进

①仰卧位下头颈部转动:视觉刺激下的追视。

②侧卧位下头颈部控制:侧卧位时头位于中线位,双手可相互触及并可放于口中。

③俯卧位:采用“飞机抱”方式促进伸展模式建立。

2.1~2月龄

(1)头控训练

①仰卧位:支持两侧肩部下的拉坐训练,拉坐过程中直立角度不断增加,并在每个角度下进行头颈部左右两侧的回旋。

②俯卧位:楔形垫、毛巾卷支撑下的俯卧位抬头,并用视觉、听觉刺激加以诱发抬头,在毛巾卷支撑下诱发左右两侧头颈部回旋。

③仰卧位至侧卧位转移:控制膝关节以上,将下肢、骨盆带进行旋转,进行被动式体位转移。

④侧卧位:在视觉、听觉诱发下头颈部的侧方抬头。

(2)被动运动

体操运动:小儿清醒配合状态时,给小儿做四肢被动体操。室内温度适宜,将小儿置于铺好的垫子上,双手轻轻握住宝宝的手或脚,选择合适的音乐,做四肢运动,使小儿感到舒适、愉快。如果小儿紧张、烦躁,可暂缓做操,改为皮肤按摩,慢慢进行调整。

(3)姿势、体位管理

①平抱位:将婴儿视野朝向前侧,将内侧手上抬,不要压于两者之间,视线平对前方。

②屈曲位下“鸟巢”抱姿势:将婴儿屈曲,头顶部放于抱者大腿处,并用手环抱,下肢放于抱者胸前,视觉刺激下诱发的头颈部旋转。

③俯卧下“飞机抱”:上方手穿过小儿两侧腋下,下方手支撑在腹部,诱发伸展模式建立。

④亲子关系促进:将小儿俯卧放于父母胸腹前,使小儿自然俯卧于父母腹部,双手抚摸小儿背部,逗引小儿抬头。

3.2~3月龄

(1)抬头训练

①仰卧位:支持两侧肩部下的拉坐训练,拉坐过程中直立角度不断增加,并在每个角度下进行头颈部左右两侧的回旋。

②俯卧位:俯卧位下肘支撑训练至45°水平,并用视觉、听觉刺激加以诱发抬头和左右两侧的头颈部回旋。

③仰卧位至侧卧位转移:控制膝关节以上,将下肢、骨盆带进行旋转,诱发上肢的旋转。

④侧卧位:在视觉、听觉诱发下头颈部的侧方抬头。

(2)被动运动

体操运动:同上,但对于本月份小儿,通过患儿四肢被动体操,诱发患儿的主动运动,并采用游戏化方式引领小儿的运动。

(3)姿势、体位管理

①竖抱位:将婴儿轻轻竖抱,并让小儿头、颈、背部靠于抱者身上,视野朝向前侧,可在前方用玩具逗引,尝试头颈部慢慢脱离支撑。

②亲子关系促进:“躲猫猫”游戏,家长在游戏过程中使用的表情要夸张一些。

③被单操训练:将小儿放于舒适、面积大、稍有弹性的被单中,进行左右、前后、顺时针、逆时针各个方向的运动,刺激小儿大脑感觉统合。

4.3~4月龄

(1)被动运动

体操运动:同上,在进行其他训练前可先进行,调动小儿的积极性,能有助于配合后期的训练。

(2)头控加强训练

①俯卧位:双手肘支撑下的抬头训练,抬头至45°~90°。利用视觉、听觉逗引,加强头颈部左右回旋。

②仰卧位:固定小儿上肢下的拉坐训练,在拉坐过程中缓慢进行,诱发患儿抬头训练。

③坐位:支撑患儿双肩于坐位,将患儿缓慢倒向侧边,刺激左右颈部的控制。

(3)翻身训练:仰卧位至俯卧位

①上肢诱导法:控制婴儿肩部,将双臂上举,两臂交叉,带动下肢旋转翻身。也可在花生球上进行训练。

②下肢诱导法:控制婴儿下肢,带动下肢骨盆带回旋,诱发上肢旋转翻身。也可在花生球上进行训练。

③手眼协调训练:将小儿双脚上举,在玩具诱导下两手抓双足。

(4)坐位支撑

①小儿跨坐于抱者双腿上,背部可靠抱者,通过穿过小儿腋下控制躯干,将婴儿慢慢脱离支撑,坐位下头部控制。

②多采用竖抱方式,在竖抱下将玩具放于小儿前方,诱导小儿双手主动拿东西。

③扶腰坐:开始建立坐位,控制小儿腰部,将玩具放置于小儿前,引导患儿坐位下平衡训练。

5.4~5月龄

(1)被动运动

体操运动:同上,对于本年龄阶段小儿,若不配合,则可采用主动诱导的方式进行四肢关节运动。

(3)头控加强,手支撑训练

①俯卧位:双手前臂支撑下的抬头训练,利用视觉、听觉逗引慢慢将小儿胸部抬离,慢慢进行手支撑训练。

②仰卧位:控制小儿手腕下的拉坐训练,并慢慢放回仰卧位。

(3)强化翻身训练:仰卧位至俯卧位

①上肢诱导法:在侧方玩具诱导下,控制婴儿肩部,将双臂上举,两臂交叉,带动下肢旋转翻身。也可在花生球上进行训练。

②下肢诱导法:在侧方玩具诱导下,控制婴儿下肢,带动下肢骨盆带回旋,诱发上肢旋转翻身。也可在花生球上进行训练。

③手眼协调训练:诱导婴儿主动两手抓双足。

(4)坐位支撑

①婴儿跨坐于抱者双腿上,可靠抱者,通过穿过腋下控制躯干,双手可将婴儿慢慢脱离抱者,并将双脚进行高度不平下的平衡训练。

②小儿坐位,控制肩部,缓慢将小儿转换为侧卧位后拉起训练,诱导左右侧手支撑。

6.5~6月龄

(1)被动运动

体操运动:同上,对于本年龄阶段小儿,若不配合,则可采用主动诱导的方式进行四肢关节运动。

(2)翻身加强:俯卧位至仰卧位

①仰卧位:小儿翻身至俯卧位灵活性加强,能主动翻身拿侧方玩具,并在俯卧位下双手玩。不断诱发小儿手支撑,胸部离开支撑面。

②俯卧位:在玩具诱导下上肢后伸带动下肢翻身至仰卧位,并在安全平面不断自由滚动。

(3)坐位训练

①手支撑下独坐:小儿双脚分开,增大支撑面,双手支撑下独坐,可用玩具逗引小儿将视线抬平,不断增加坐位时间,同时,可不断改变手支撑位置,不断进行调整。

②坐位平衡

a.将小儿坐于平衡板上,前、左、右不断改变方向,诱发小儿坐位平衡。

b.将小儿坐于抱者大腿处,让小儿脚底能触及地面并进行下肢的负重训练,控制小儿髋部进行方向变动控制坐位平衡。

7.6~7月龄

(1)被动运动

体操运动:同上,对于本年龄阶段小儿,若不配合,则可采用游戏主动诱导的方式进行四肢关节运动。

(2)坐位加强

独坐:小儿不断脱离支撑物,双手能独立玩玩具,轻微给予不稳定的推力,能够恢复坐位。小儿在玩具诱导下不断达到直腰坐。

坐位平衡训练:将小儿坐于平衡板上,前、后、左、右不断改变方向,诱发小儿坐位平衡。

坐位下手支撑:诱导小儿左右两边的手支撑。

(3)转移训练

仰卧位至坐位转移:将小儿一侧倾斜,控制上肢和髋部,诱发小儿上肢支撑下至坐位。对于此年龄段小儿,其主要目的在于诱发小儿转移过程中的手支撑,不宜让小儿在转移过程中太累,否则后期小儿不愿意进行转移。

坐位至俯卧位转移:将玩具放于小儿侧边,诱导小儿侧边拿玩具过程中手支撑和俯卧位转移。

(4)爬位建立

匍行建立:用玩具诱导小儿练习匍行,家长可把手放于小儿脚底,帮助其向前移动,也可采用游戏方式,用毛巾等将小儿腹部提起,使小儿手、膝支撑,体验爬行。

8.7~8月龄

(1)被动运动

体操运动:同上,对于本年龄阶段小儿,若不配合,则可采用游戏主动诱导的方式进行四肢关节运动。

(2)直腰坐

①直腰坐:在平面上,可达直腰坐,并在后、左、右侧施加推力时,可控制坐位稳定,并在坐位下诱导小儿左、右侧面扭身拿物。

②平衡训练:将小儿坐于平衡板上,前、后、左、右不断改变方向,不断提高小儿坐位平衡。

③高坐位平衡训练:将小儿坐于跟小腿一样高的支撑物上,控制小儿髋部,维持坐位平衡。

(3)转移训练加强

①仰卧位至坐位转移:在侧面放置玩具,控制小儿髋部,诱发小儿上肢支撑下至坐位。

②坐位至俯卧位转移:将玩具放于小儿侧边,诱导小儿侧边拿玩具过程中手支撑,并帮助小儿控制髋部下恢复坐位。

(4)爬位

①匍行建立:用玩具诱导小儿练习匍行,家长可把手放于小儿脚底,帮助其向前移动,也可采用游戏方式,用毛巾等将小儿腹部提起,使小儿手、膝支撑,体验爬行。

②四点支撑训练:小儿俯卧位下将其腹部抬离支撑面,手、膝支撑训练。也可采用毛巾等来抬离腹部。

③倒退爬行:小儿会出现手支撑下向后移动,可提供宽敞的环境让小儿进行倒退练习。

9.8~9月龄

(1)被动运动

体操运动:同上,对于本年龄阶段小儿,若不配合,则可采用游戏主动诱导的方式进行四肢关节运动。

(2)坐位下转移

①坐位至四点支撑位:玩具放于侧边,小儿侧边转移至四点支撑取物,可帮助小儿控制髋部下恢复坐位。

②高坐位平衡训练:将小儿坐于小凳子上,双脚支撑下控制坐位平衡。可用玩具诱导小儿双手拿物。

③坐位下迈步训练:小儿跨坐于抱者大腿处,支撑小儿站立下旋转上半身,诱导下肢迈步。

(3)转移训练加强

①仰卧位至坐位转移:在侧面放置玩具,诱发小儿双上肢支撑下缓慢至坐位。

②坐位至俯卧位转移:将玩具放于小儿侧边,诱导小儿侧边拿玩具,并恢复坐位。

(4)爬位

①加强四点支撑训练:小儿俯卧位下将其腹部抬离支撑面,手、膝支撑训练。也可采用毛巾等来抬离腹部。

②膝立位手支撑训练:诱导小儿双膝跪位,双上肢支撑于高支撑物上,并诱导慢慢推动支撑物下的滑行。

③腹爬训练:提供安全、宽敞的环境下,玩具诱导性下助力小儿的爬行。

10.9~10月龄

(1)被动运动

体操运动:同上,对于本年龄阶段小儿,若不配合,则可采用游戏主动诱导的方式进行四肢关节运动。

(2)移动

①爬行取物:玩具放于两侧边,小儿转为俯卧位下爬行取物。

②高坐位扶站训练:将小儿坐于小凳子上,双脚支撑下控制坐位平衡,帮助扶物站立。

③坐位下迈步训练:小儿跨坐于抱者大腿处,支撑小儿站立下旋转上半身,诱导下肢迈步。

(3)转移加强

①俯卧位至坐位转移:玩具诱导下手支撑,一侧上肢回旋带动躯干至坐位。

②坐位至俯卧位转移:小儿能在控制自身稳定下自由取两侧玩具。

③仰卧位至坐位:对于部分小儿,先将自身转为俯卧位后再靠手支撑转为坐位。在此阶段,小儿可靠躯干旋转一侧后手支撑直坐位。

(4)爬位

①腹爬训练:提供安全、宽敞的环境下,玩具诱导性下,设置简易障碍物鼓励小儿翻越障碍物。

②四爬训练:在不同环境、情境下诱导小儿爬行,难度越来越大。

③高爬训练:在四点爬行基础上,帮助小儿扶高物体站立,或在膝立位下双手推物游戏。

(5)扶站训练

①跪位至站立:小儿跪立位,一侧下肢支撑,双上肢扶物下站立训练。

②扶站下坐位控制:小儿扶站位下双上肢扶物下缓慢至坐位。

11.10~11月龄

(1)被动运动

体操运动:同上,对于本年龄阶段小儿,若不配合,则可采用游戏主动诱导的方式进行四肢关节运动。

(2)移动

①爬行能力加强:在安全、宽敞的环境下不断翻越障碍物,四肢平衡、协调能力不断加强。

②高爬扶物站立移动:小儿高爬扶物后进行立位下左右移动。

(3)站立训练

①跪位至站立:小儿四点支撑下转为膝立位,膝立位前行或手支撑下转为站立位。

②扶物或靠墙站立:小儿可扶物体,或靠墙进行左右移动。

③立位平衡训练:将小儿放于平衡板上,控制骨盆带下左右、前后变化来诱导立位平衡。

④站立位下缓慢坐下:小儿扶物下慢慢降低重心至坐位。

12.11~12月龄

(1)被动运动

体操运动:同上,对于本年龄阶段小儿,若不配合,则可采用游戏主动诱导的方式进行四肢关节运动。

(2)移动

①攀上爬下:此阶段小儿具有熟练的爬行技能和极强的攀高欲望,一刻不停地“攀上爬下”,小儿自我探索、自寻其乐、增强才干的动力。应创造条件和宝宝开展爬“大山”“越障碍”的游戏。

②双手扶物和靠墙站的移动能力不断增加,不断地移动。对于此阶段小儿,应特别注意安全,若出现跌倒之类的,小儿将会产生步行恐惧。

③独站训练:将小儿靠墙,慢慢诱导小儿脱离支撑面,进行片刻独站训练。

④立位平衡训练:小儿在平衡板上站立训练,不断增加难度。

⑤扶走训练:扶小儿双手进行步行练习,可鼓励小儿进行走楼梯等。

(3)环境支持

对于本阶段小儿,移动能力不断增强,但由于小儿平衡、协调能力不足,易发生跌倒,因此,提供宽敞、舒适、安全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需要家长与小儿进行互动参与。

13.12~13月龄

(1)继续练习行走

①独走几步:训练小孩能够稳定地独自站立,之后再练习独自行走。开始可在父母间学走,再到独自走几步,以后逐渐增加距离,拖拉玩具可以增加学走的兴趣。

②蹦跳:让宝宝双手扶床沿、沙发站稳,你可以喊着口令做双脚轻轻跳的示范动作,宝宝借助双手的支撑力量,模仿着用两脚踮动,你要鼓励并喊着口令。反复几次后,你一喊口令,宝宝就会随声踮动双脚,这对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培养勇敢、坚强的品格很重要。

(2)行走能力不断提高

①行走自如:继续练习独立行走,使小儿从蹒跚的几步,逐渐到较长距离稳定地行走。如小儿拉着拖车类的玩具走路,与同伴比赛谁走得快,采用让他扔球、捡球、跑来跑去找玩具等游戏的方法训练宝宝的综合动作能力。

②爬楼梯:练习手脚和全身的动作协调。如让小孩爬上几级不太高的矮滑梯或台阶,然后再扶住滑下来,反复练习。家长要注意安全保护,坐滑梯要穿合裆裤,以免蛲虫交叉感染。

14.14~15月龄

对于独立步行的小儿,后期多采用不同方式的运动游戏来提高其平衡、协调能力。在进行游戏过程中,安全第一。

①动作游戏:和小孩在地上玩多种动作游戏,如与小儿玩球、踢球等,这样可锻炼小儿在独立行走中自如地做各种动作。可让小儿推着婴儿车玩,教他推车前进,转弯等,还可练习侧身走,后退走,大人在一旁保护,并不断表扬他走得好棒。

②抛球:给孩子一个玩的球,教他举手过肩用力将球抛出,反复练习,直至能向前方抛球。以锻炼平衡和动作协调能力。

③扶栏上下楼梯:大人牵着小儿扶栏上、下楼梯。让小孩自己扶好楼梯扶手,一步登上,两足站稳再向上迈步。熟练后放手也先从上楼梯开始。自己上楼梯后,家长再牵着孩子慢慢学习一步往下迈,两足在台阶站稳之后,再伸足下迈。一面迈步,一面鼓励“宝宝真勇敢”。

④会跑步家长拉着小儿一只手教他慢跑步,可与孩子同跑,让他模仿你跑,逐渐站在孩子前面拍手叫他跑过来。如果大人不帮助,他不会自己停止。

⑤双足跳下一级台阶:大人用双手牵着孩子从最后一级台阶跳下。孩子渐渐学会单手牵着跳下台阶,更喜欢在散步时由父母牵着手,双足往前跳跃。

15.16~17月龄

①上台阶(楼梯):如小儿行走比较自如,可有意识地让孩子练习自己上台阶或楼梯,从较矮的台阶开始,让小儿不扶人只扶物自己上,逐渐再训练自己下楼梯。

②学跳、学倒退走:让小儿练双足跳,拖着玩具倒退走,或做“你来我退”的游戏,练习能较稳定及持续地倒退走。

③跑与小儿玩捉迷藏、找妈妈的游戏:在追逐玩耍中有意识地让小儿练习跑和停,渐渐地孩子学会在停之前放慢速度,使自己站稳。逐渐使小儿能放心地向前跑,不至于因速度快,头重脚轻而向前摔倒。

④掷球与小儿一同掷球,并说:“扔到我这边。”父母各站一边,小儿站中间,让小孩学向两个方向扔球。

⑤双脚跳拉着小儿的双手与他对面站立,先示范双脚跳一次,然后与孩子同跳,开始练习时可拉着孩子的两只手,让他双脚跳,逐渐由一手牵着跳到扶物跳,进一步让他自己跳。反复练习,对脑平衡系统的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⑥爬上高处让小儿搬个板凳放在床前或沙发前,先上板凳,上身趴在上面,然后把一条腿抬起放床上,帮助他爬上去。孩子渐渐学会爬上椅子,再到桌子上够取玩具。独自够取高处之物,会有一定危险,家长应将热水瓶及可能伤害孩子的物品移开。桌子上不要铺桌布,不放易烫易伤物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⑦继续跑步练习,如把小球滚出2米之外,让孩子跑过去拾回来,再滚出去,再拾回来,反复练习。

⑧在小孩行走自如的基础上,玩一些走步的游戏。如把地上五块地板砖比作桥,让小孩练习从桥上走,以训练他的平衡能力。

⑨让宝宝练习踢球,如父母分别站在他的左前方和右前方,边喊口令“把皮球踢向‘爸爸’或‘妈妈’”,边鼓励孩子踢球,做对了给表扬。

16.18~19月龄

①走“S”形线:用粉笔在地上划一个约10米长的“S”形线,让孩子踩着线往前走,走到头,并且始终能踩着线走,要给予赞扬。如果完成得好,可根据小孩情绪来回走几趟。能促进左右脑的健康发展。

②越障碍:在地上平放六块砖,每两块间距5~10厘米,让小孩练习在砖上走,每步踏在一块砖上,家长要在旁保驾,以防孩子磕碰在砖头上。这对小儿大脑平衡知觉,空间知觉的发展大有好处。

③展翅飞翔:带孩子去户外宽敞的地方,同孩子一起张开双臂当翅膀学鸟飞。一面同孩子唱歌,一面有节奏地使双臂上下运动,两腿快快地小跑和跳,使上下肢同时活动,让孩子高兴。

④跳远:与孩子相对站立,你拉着他的双手,然后告诉孩子向前跳。熟练后可让他独自跳远,并继续练习从最后一级台阶跳下独立站稳的能力。

⑤踢球赛:用凳子搭个球门,你先示范将球踢进球门,然后让孩子试踢,踢进去要给予鼓励。

⑥跑与停:在跑步熟练的基础上,继续练习能跑能停的平衡能力,如对小孩喊“开始跑,一、二、三停”,要反复练习。注意,大人要站在小孩的前方,使小孩易于扶停而不易摔倒。

17.20~21月龄

①足尖走路:继续训练小儿走路能力,如在地面上划一条S形曲线,让他用足尖走在线上,完成得好,给予奖励。

②走“平衡木”:把长方形的8块砖放平,铺上15厘米宽的木板做成平衡木,让宝宝在上面行走。开始可扶手保护,反复练习,至行走自如。

③做“模拟操”:在唱儿歌的基础上,配合手臂及双腿动作。如儿歌“早晨空气真正好,宝宝练习跳一跳”,念第一句时两臂上举左右摆动两次,唱第二句时两手叉腰双脚原地跳两次,训练边唱边跳。

④自如地走、跑、跳:我是勇敢的小宝宝与小儿玩“你来追我”游戏,可与小儿互相行走追逐,躲闪,边跑边说:“你都追上我了,我快跑。”练习自如地走、跑、跳,以及作长距离走路。

⑤走“平衡木”:继续练走“平衡木”,牵着孩子一只手,让他在15厘米宽的木板上走,或在“道牙”子上走,渐渐放手自己走。

⑥上攀登架:带孩子去儿童乐园,鼓励小儿从攀登架下往上爬,大人在一边保护。

⑦骑“三轮车”:让小孩子自己骑小三轮童车,必要时可用小绳拉着,帮助他用力。逐渐练习使宝宝能独立骑“三轮车”往前走。

18.22月龄

①抛接玩球的游戏:让小孩学接抛球,大人站在小孩的对面,把球直接抛到他预备好的双手当中,反复练习后,增加抛球距离,锻炼小孩手臂抬高或略弯腰动作,将球接住。同时训练小孩能举手过肩的抛球动作,并比赛看谁投得远。

②荡秋千:带小孩到儿童游乐园荡秋千,跳蹦蹦床,扶宝宝从跷跷板的这一边走到那一边,或坐在跷板的一头,大人压另一头,训练平衡能力及控制能力。

③跳高:练习跳跃动作。将10厘米高的小纸盒放在地上,让孩子跑到近前双足跳过去。反复练习,要注意保护他。

④跳远:带小孩去儿童游乐园,示范双足立定跳远,鼓励他学跳,与小朋友一同练习,边跳边说:“看谁跳得远?”

⑤跳格子:在单足站稳的基础上,训练单足跳,也可以教小孩从一个地板块跳到相邻的地板块,熟练后玩跳格子游戏。

⑥踢小球:与小孩一起玩球,拿小方凳当作球门,在距球门一米处示范踢球入门,鼓励宝宝学踢球入门,成功了,给奖励。

⑦骑“三轮车”。在会骑“三轮车”的基础上,熟练骑三轮车技能:如会骑车走直路、会拐弯、遇到障碍物会停车等,以锻炼平衡及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