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精细运动方面

二、精细运动方面

精细运动的主要构成元素包括伸手、抓握、运送、手内操作、双侧协调,工具使用等。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在相应每一个阶段均有不同的侧重部分,接下来,我们将以月龄为线索,对每一个部分的精细运动干预措施进行阐述。

1.0~3月龄

此阶段儿童的精细动作发展与伸手和运送为主,儿童常在仰卧位的姿势上发展这两种技巧,因此,我们可将宝宝平放于床上,让他自由挥动双手,引导儿童自己看手、玩手、吃手。同时,此阶段也是儿童发展双手抗重力姿势的重要时期,在儿童看得见的地方悬吊带响玩具,扶着他的手向上方及中线方向去够取、抓握、拍打。也可在宝宝的手臂上拴上有声音的玩具,诱发主动运动。

2.3~6月龄

此阶段,得益于儿童的头控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因此他们可以发展出更多的姿势,例如仰卧、侧卧、扶坐,也就是说儿童的精细动作也会随着姿势的变化而增加,我们可在这样的多种体位下给予儿童不同方向的伸手探索,尤其是跨越中线的伸手,并在此阶段保持一个长时段的中线位玩耍。除伸手外,抓握动作也在此时期初步体现,但多以全掌抓握为主,此阶段让婴儿触摸不同质地的玩具(摇铃、娃娃、袜子、布书……),可刺激宝宝的手部触觉发展以诱导抓握的随意控制。

3.6月龄

此月龄是儿童已经出现真正意义抓握动作的标志月龄,儿童已经能够做到准确的抓到玩具,因此更强调抓握模式的成熟化,以及伸手的速度与方向。

选择一个合适发展精细动作的体位(坐位)。

注意抓握玩具的选择需要多质地多形状,以不同的形状刺激抓握模式的改变。玩具摆放的位置可由近至远,由中线至两侧的变换。

经常和儿童玩扔掉再拿的游戏,先让小儿两手均抓住玩具(一件一件地给),然后再给他玩具,看到他会扔下手中的一个,再拿起另外的一个。

4.7月龄

儿童在7月龄大时开启真正双手协调,在这个月龄儿童的手已开始向摆弄玩具出发了,而且不仅限于摆弄一个玩具,他们往往同时摆弄两个物品。

注重抓握向桡侧手指过渡,可采用玩具轻触儿童拇指背侧,以增加拇指的使用概率。

玩具换手,有意的引导小儿先将玩具换手,再给予第二个玩具。

玩具对敲,向中线运动敲击发出的声音往往给儿童带来愉悦的体验,在儿童面前将这个动作放大,小儿也会随之模仿,若小儿中线率不高,我们可采取侧卧位来练习。

5.8~9月龄

此阶段准确的伸手、精确的抓握、初步的双手协调都标志着儿童精细动作已进入一个小成熟阶段,因此儿童需要发展出更加复杂的精细动作。

强调拇指对掌的抓握动作。

抓握结束后引导儿童在玩具上练习挤、拍、敲、揉。

准确的释放是精细动作完成的重要步骤,我们可在9月龄时训练小儿玩一些大小不同的玩具,并教小儿将一小的物体投入到大的容器中,如将积木放入盒子内,反复练习。

6.10月龄

10月龄的儿童开始对各种各样的洞洞发生兴趣,这阶段各个手指的分开运动让儿童感到开心,可以布置不一样的洞洞引导儿童利用自己的食指去探索,但一定要注意洞口大小的安全性。

7.11月龄

乱涂乱画:可给宝宝笔和纸,笔以彩色蜡笔为宜,先训练扶着他的手学握笔,再在鱼眼睛处点上小点,他看到“自己会画鱼眼睛了”,十分兴奋,以后他会经常练习“作画”,实际上是胡乱涂画。

将书打开又合上:听过用书讲故事的孩子,懂得将书打开又再合上。未听过用书讲故事的孩子,不懂得翻开书页,只会双手拿书调来调去,不会掀开。无论是否听过故事书,或是否会开合,只要小儿爱玩弄书本,就有教育效果。给宝宝翻的书最好画面大一些,字大而少,故事有趣。在翻书中培养宝宝的专注、喜欢读书、爱学习的性格,“圣童”的学员7~8个月就喜欢翻书,喜欢听故事了。

8.12月龄

翻书:拿专供婴儿阅读的大开本彩图、薄而耐用的书,边讲边帮助他自己翻着看,最后让他自己独立翻书。家长观察孩子是否顺着看,从头开始,每次翻一页还是几页。孩子开始时可能不分倒顺和次序,要通过认识简单图形逐渐加以纠正。随着空间知觉的发展,孩子自然会调整过来。

手的动作:继续和小儿玩多种玩具,加强手的动作练习,如用积木接火车,搭高楼,可达2~5个。自己用瓶喝水、用勺吃饭、和同伴相互滚球或扔球玩、打开盒盖或瓶盖从中取东西等。

9.13月龄

此期小儿开始有了主动性,应和宝宝开展很多动手游戏,以促进“手—眼—脑”协调能力的快速发展,学会许多操作技能。

盖盖,配盖:将用过的盒子、瓶子、杯子当玩具。家长先示范打开一个瓶盖,再盖上。然后让宝宝模仿。宝宝打开一个,再盖上,家长再给他另一个不同的,他又打开,盖上,练得熟练后,再练习给不同大小形状的瓶子配盖。宝宝在这种开开、盖上、配盖的简单游戏中,大大促进了动作智商的发展。

倒豆、捡豆:备两个广口瓶子,其中一个放上豆子数粒,让宝宝练习倒豆,从一个瓶子倒到另一个瓶子,开始时,家长扶住瓶,以免瓶子倒,稍微扶一下往里倒的那只手,对准瓶口往里倒,慢慢就不往地上洒了。备两个小盘和两个瓶子,让宝宝把盘子的豆子捡到瓶子里,亲自同捡,看谁快,宝宝如果都能放到瓶子里,就鼓励,或发小红五星以示奖励。

搭高楼:搭积木是宝宝空间知觉和手—眼—脑协调水平的重要标志。开始搭时总搭不上,放歪或掉下来,家长在旁稍微扶一下,放一个,要拍手给予表扬,以增强宝宝搭高楼的兴趣和成功的满足。

套塔:家长示范,将一个彩环套在垂直的塑料桩(或木桩)上,然后让宝宝模仿一个一个往上套,套上一个,鼓励宝宝,如拍手,或者说“啊,宝宝真棒”“啊!套上了”“噢,宝宝成功了”,待宝宝熟练后,便可让宝宝按颜色或者大小顺序套成彩色塔。

插片:此游戏需要更高的协调能力和手部小肌肉关节的协同作用来完成。家长先示范,由简单到复杂,让宝宝学着插插片,练习造型。

10.14月龄

接龙:用积木接龙,大人先示范,后让宝宝自己接,同样也可接火车,接好后,予以鼓励和赞扬。

穿珠子:家长先示范,然后扶着让孩子穿,如果不会,可练习穿塑料的,穿上后,表扬,并牵着塑料绳两端和孩子一起抡,以激起宝宝对这种因果关系的专注和思考。

11.15月龄

摆积木:能自己用3~4块积木“搭高楼”,或排5~6块“接火车”。大人不在时能自己玩1~2分钟。

用手指将小球投入杯内:大人先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稳小球,拿到杯口时说“放开”,让小球落入杯内。孩子拿球时,大人也告诉他拿到杯口时“放开”。当孩子放入第一个球,家长点头表示赞同,以后孩子会继续将桌上4~5个球准确地放入杯内。倒出,放入。这是手—眼—脑协调不可忽视的训练,切不要怕浪费时间而不引导孩子做此游戏。

12.16月龄

穿珠子:用塑料绳穿固定瓶盖的小环,学会将绳子放入小眼内之后,再让孩子学穿大的别针后面的圆孔,逐渐孩子会穿算盘珠子、扣子。

投小球入瓶中:示范用食指、拇指拿稳小球,拿到瓶口时手放松后,使球落入瓶中。熟练后可以计算每分钟孩子能准确投入几个。

13.17月龄

穿珠子:会用绳穿上几个珠子。孩子会将绳子穿入小孔内,但要在孔的另一侧将绳子提起,这个动作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渐渐可加快速度,并提高准确性。是手-眼-脑协调训练的好方法。

开门:会拧开门把,推开门,或者会拉开横栓和扣吊,打开柜门,有些孩子会将钥匙插入锁眼,学着转动开锁。

14.18月龄

倒来倒去:会用手泼水或用塑料小碗装满水倒来倒去。大人可以帮助孩子将小瓶小碗装满水让它们沉到水下面,又将水倒空使小瓶小碗浮在水面。

玩沙:用玩具小铲将沙土装进小桶内,或者用小碗将沙土盛满倒扣过来做馒头。孩子玩的沙土要先过筛将石头和杂物去掉,用水冲洗过。每次玩之前要用带喷头的水壶将沙土稍微浇湿,以免尘土飞扬。玩耍完毕用塑料布将沙土盖上。玩沙是促进皮肤触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15.19月龄

穿珠画画: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如用尼龙绳穿珠子,用筷子夹菜,解系按扣等,要边示范边让小孩学做,反复练习。会正确握筷子后,可以用筷子吃饭。诱导孩子涂涂画画,如画直线、圆、曲线等。拼图是一种很好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的训练,家长可将一幅图如人头像或一个水果剪成两瓣或三瓣,让孩子试拼图,你先示范,然后让孩子模仿。

玩套叠玩具:套碗、套塔、套桶等,是一种按大小次序拆开和安上的玩具。大人可以示范指导孩子按次序装拆,孩子会聚精会神地自己尝试。既培养了专注能力,又学会了大小的顺序。孩子通过用手操作,眼看实物一个比一个大,渐渐体会了数的顺序和空间感知能力。

16.20月龄

手的操作:在小儿真正形成大小、多少概念的基础上,再教孩子给物品配对。先配形状大小的同类物,如塑料瓶和瓶盖,即大瓶配大盖,小瓶配小盖,以及为两只鞋、袜、手套配对,动物亲子配对等。

倒米和倒水:用两只小塑料碗,其中一只放1/3碗大米或黄豆,让孩子从一只碗倒进另一只碗内,练习至完全不洒出来为止。再学习用两碗倒水。

按大小套桶:按大小顺序套上6~8层的套桶,能分辨一个比一个大的顺序,而且手的动作协调,能将每一个套入,并且摆好。

17.21月龄

手的操作:继续练习手的精细技巧,如用面团示范捏成盘子、碗、勺等,鼓励小孩子模仿去做。

定形撕纸:用缝纫机把纸扎出一定形状,按照针孔撕纸,使之出现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让宝宝学做。

拼出4~6块切开的图:家长利用一图一物的美丽图片裁成4~6块,让孩子自己拼上。拼图能锻炼孩子从局部推及整体的能力,又可练习手的敏捷准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