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护理指导

一、日常生活护理指导

(一)提供适宜的环境

高危儿应安置于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居室,应备有空调及空气净化装置。一般正常足月儿在穿衣及包裹棉被的情况下,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在55%~65%为宜。

(二)预防感染

注意环境清洁卫生,完善清洗设施,接触高危儿前后要洗手或涂抹消毒液,患病或带菌者应离开宝宝房间。高危儿照护者勿用手接触自己的鼻孔、面部及口腔,避免交叉感染。室内应采用湿式清洁,以免灰尘飞扬。

(三)做好皮肤护理

高危儿衣服宜宽大,质软不用纽扣,尿布应柔软,吸水性强,注意眼睛,鼻腔,外耳道,口腔的清洁护理。新生儿出生时皮肤胎脂不必擦去,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但皮肤皱褶处的胎脂可用消毒植物油或温开水轻轻拭去。体温稳定后,每日可沐浴,以达到清洁皮肤和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同时可检查脐带皮肤完整性及有无感染等。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

(四)脐带护理

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结扎脐带,消毒处理好残端。脐带脱落前,应注意脐部有无渗血,保持脐部干燥不被污染,一般出生后3~7天残端脱落。脐带脱落后,应注意脐窝有无分泌物及肉芽,有分泌物者先用3%的过氧化氢棉签擦拭,再用0.2%~0.5%的聚维酮碘棉签擦拭并保持干燥。有肉芽组织可用硝酸银烧灼局部。

(五)合理喂养

正常足月儿生后半小时即可报至母亲处哺乳,以促进乳汁分泌,提倡按需哺乳。无哺乳者可给配方乳,正确定期监测体重,以便于评价其营养状况。针对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需要制定详细的营养计划,从而帮助高危儿追赶发育。

(六)新生儿抚触

在高危儿住院期间进行抚触,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士操作,并且对高危儿双亲进行培训,出院后由其接替操作。主要包括头部按摩、腹部按摩、胸部按摩、背部按摩等,每次持续15min,每天3次。

(七)听觉训练

在进行抚触训练的同时,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家长在进行各类操作时都需要给予安慰性的语言,给高危儿更多的安全感。

(八)视觉刺激

指导家长在距离高危儿约30cm处,摇动彩色球(红黄绿三色)对高危儿进行视觉刺激,在进行哺乳、洗澡、更换尿布等操作时,也应注意对高危儿视觉、触觉、嗅觉等刺激。在2月龄后,除了视听觉刺激外,还应指导家长完成被动体操,每天2次,每次1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