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韵沅陵

美韵沅陵

天之下,湖之南,有一个地方,帝师善卷居二酉,传《龙书》而德化万物;大禹治水道经大楚南,圣人山上禹王碑里蕴传奇。有一个地方,千年激流横渡,五月龙舟只为祭盘瓠;肩荷五谷香油,九月跳香方知祀辛女。有一个地方,屈原叩问,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王阳明心语,烟花日暖犹含雨,鸥鹭春闲自满洲。有一个地方,林则徐赞曰,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沈从文诉说,美得令人心痛。

这个地方,就是大风起于深泽、沅水到此拐弯的沅陵。

这个地方,就是两次封王、一次封侯,曾经盛极千载、如今日新月异的沅陵。

五万峰青山掬波探首,两百里沅酉明月涉江。这里,有二酉藏书的薪火相传、夸父逐日的锲而不舍;这里,有龙兴讲寺的山河袈裟、凤鸣丹山的风流清雅;这里,有楚风流韵的诡谲神秘、五溪烟水的共话桑麻;这里,有山高水长的一见倾心、茶韵天香的日月乾坤。

沅陵,倚武陵雪峰,萦沅江酉水,上扼云贵,下蔽湖湘,素有“湘西门户”和“西南要塞”之称。楚秦黔中郡治所之地,汉高祖五年(前202)置县,隋改置辰州。自古有“天下积储在楚,楚之咽喉在辰。辰安则楚安,楚安则天下安”之说,历为郡、州、路、府、道和湘西行署治所,曾是湘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一城压五山,一江控五水,一县容五湖。沅陵的悠悠烟浦、澹澹云山,泛泛渔舟、闲闲鹭鸟,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沅陵的醇厚人文、子曰诗云,雕梁画栋、蒹葭回响,无不使人迷醉其间,其蕴藉丰盈、韵外之致,非胸中夙有烟霞者不能畅之。

沅陵的山,巍峨峻险,绿意盎然。高山因流水而苍翠,厚土因青碧而幽深。林籁泉韵、鱼跃鸟飞,令人流连忘返。

沅陵的水,回环激荡,澄澈清柔,有“水上丝绸之路”的美誉。夹岸高山中,一路日月星辰风雅颂,一路天地家国赋比兴,乡野阡陌,诗画铺陈,令人叹为观止。

沅陵的茶,千年国饮,无射独尊。五溪春波展旗枪,辰龙关里候佳茗。“盛唐一帝,中日二相;皆问何茶,惟有碣滩。”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演绎一个时代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的新传奇。

沅陵的人文,逸韵高致,大化天成。天下二酉、一脉圣地,一处藏书,光耀千古。上承千年之粹,下启万载之魂。贤士俊彦、人才辈出,泱泱胜概、蔚为大观。

时值脱贫攻坚,全域旅游兴起,沅陵雪藏多年的山水人文,开始掀开她神秘的盖头,一如洛神,含辞未吐,气若幽兰,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沅陵,这位遗世独立的处子,袅袅婷婷,楚楚可人。或淡妆、或浓抹,带着时代的新姿,从大唐深处的秋水长天中走来,从山骨水魂的朦胧婉约中走来,这必将是一场拭目以待的复出、一次荡气回肠的遇见、一脉倾国倾城的相知。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示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要求,市委、市政府“一极两带”“一个中心,四个怀化”战略部署,沅陵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一中心三基地”发展战略,切实推进“一路一水一线”建设,致力把沅陵建设成为武陵山片区次中心城市、湖南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碣滩茶产业基地、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基地;重点建设辰龙关至筲箕湾沿路百里九乡十万亩茶旅融合经济走廊、五强溪至盘古沿水百里七乡四十万亩渔旅融合经济走廊、二酉至七甲坪张家界南线百里六乡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着力构建县城沅水、酉水交相辉映,城北、城南、太常相得益彰,“两水三镇小武汉”城市格局;着力扮靓文韵沅陵、水韵沅陵、绿韵沅陵、茶韵沅陵四张旅游名片;着力打造沅陵、张家界、凤凰大湘西旅游“金三角”;着力构筑“六纵五横四港”外联内畅立体交通体系;着力发展有色金属、水利水电、电子信息、碣滩茶业、生态文旅“五大百亿产业”,以及粮油作物、林药果蔬、畜禽水产、特产加工、电商物流“五大配套产业”。

期许每一个与沅陵相遇的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可享受、可回味,从而具备不一样的视觉震撼力、历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生活沁润力、快乐激荡力。基于此,怀化学院专家团队精心编撰了“美韵沅陵”全域旅游丛书,即《文韵沅陵》《水韵沅陵》《绿韵沅陵》《茶韵沅陵》,努力凸显沅陵的神奇魅力,展示沅陵的文化内涵,以期让更多的人走进沅陵、了解沅陵、热爱沅陵、繁荣沅陵。

沅江号子唱古今,二酉薪火承文韵。夸父杖绿披辰州,欲引碣滩灌乾坤。古老与现代、创新与发展、协调与突破、开放与包容、绿色与共享,千古沅陵,美韵天成。沅陵,一个韵味十足、美得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不仅仅属于辉煌的历史,更属于荣耀的将来。

是为序。

201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