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与赏析

◎茶艺与赏析

茶席要求

茶席是千百年来,继陆羽初次创建“茶具组合”,经各代不断完善的根底之上展而来的。茶席,原作坐卧之垫具,后引申为座席、座位及酒筵。当茶席与茶联系,就逐步构成内容丰富、特性共同的茶文化表现方式。茶席由茶品、茶具组合、插花、焚香、挂画、关联工艺品等物态方式构成其根本的要素,在特定的茶馆空间形状中,与其他艺术方式相联系,共同完成一个有独立主题的茶道艺术组合全体。茶席是一种物质形状,更是艺术形状。

现代茶艺是一种精致的诗意生活方式,要想从茶的滴水微香中感悟大自然的真味,领略生活的真趣,在茶事活动开始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是布席。茶席布置从广义上讲就是品茗环境的布置,即根据茶艺的类型和主题,为品茗营造一个温馨、高雅、舒适、简洁的良好环境,其主要内容包括照明艺术、音乐选播和茶具组合三个方面。

光线是满足人的视觉对空间、色彩、质感、造型等审美要素进行审美观照的必要条件。但是,在茶席布置时仅仅提供照明是远远不够的,茶室中的灯光还应当能营造出与所要演示的茶艺相适应的气氛,提升茶室的高雅格调和文化品位。要做到这些就应该注意处理好一般照明、局部照明与混合照明的关系。

一般照明是为了满足视觉的基本要求。因此,光的亮度和色调十分重要。品茗场所的光线应当柔和温馨,色调应当顺应季节的变化,让人感到眼睛舒适,心情放松、安详、恬静。

◆ 茶席

局部照明是指为照亮某些需要强调的部位而设置的照明,它能使室内空间层次发生变化,增强环境气氛的表现力,因此在茶席布置时非常重要。例如在泡茶台正上方的屋顶上安装一盏射灯,开灯时,灯光恰好投射在茶盘中央,人们的目光会自然而然地聚焦到射灯所照亮的范围,观赏茶杯中被射灯照得格外艳丽璀璨的茶汤,以及表演者的优美手势。

混合照明是指在同一场所中,既配置一般照明解决整个空间的基本照明,又配置局部照明,突出局部区域的亮度,调整光线的方向,以满足茶席布置的艺术要求。在茶席布置中通常是采用混合照明,主照明灯、屋顶射灯、壁灯、台灯、隐形灯、展示柜灯等都要配置各自独立的组合开关,以满足不同情景的不同需要。

音乐的选播。音乐的选播在茶席布置中至关重要。一间没有音乐的茶室,是没有灵气的茶室;一套没有配乐的茶艺,是没有神韵的茶艺。音乐是生命的律动,在茶艺中应当十分重视用音乐来营造意境。不同节奏、不同旋律、不同音量的音乐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快节奏大音量的音乐使人兴奋,慢节奏小音量的音乐使人放松,柔美的音乐可对人产生镇静、降压、愉悦、安全的效果。在茶室中,音乐主要用于背景音乐和主题音乐两个方面。

背景音乐最适合以慢拍、舒缓、轻柔的乐曲为主,其音量的控制非常重要。音量过高,显得喧嚣,令人心烦,会引起客人的反感;音量过低,则起不到营造气氛的作用。把背景音乐的音量调节到若有若无,像是从云中传来的天籁,有仙乐飘飘的感觉为最妙。

主题音乐是专用于配合茶艺表演的,可以是乐曲也可以是歌曲。同一主题音乐还应当注意演奏时所使用的乐器,例如蒙古族茶艺宜选马头琴,维吾尔族茶艺宜选冬不拉、热瓦普,云南茶艺宜选葫芦丝、巴乌,汉族文士茶艺宜选古琴、古筝、箫、琵琶、二胡等。

茶具组合

◆ 碣滩绿茶

茶具组合及摆放是茶席布置的核心。古代茶具组合一般都本着“茶为君、器为臣、火为帅”的原则配置,即一切茶具组合都是为茶服务的。现代茶具组合是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兼顾艺术性。古人云:“茶滋于水,水籍于器。”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茶具在饮茶时的重要性。好茶、好水、好的饮茶环境,构成了品饮茶的大环境,如果再有好的茶具,那么这个品饮茶的过程才算是完美。我们在选择茶具时,一般本着能够冲泡品饮这个基本要求,既要实用,又要便利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再讲究色彩、造型、装饰等方面。选择茶具时,无论是茶具的颜色还是质地,都要结合茶叶的特点,遵循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茶的质量为原则。对于不同种类的茶进行茶具的搭配,就可以更好地衬托茶的色泽、形态、香味,使品茶的过程趋于完美。

◆ 碣滩红茶

冲泡碣滩绿茶,可选用透明无花纹的玻璃杯,或是白瓷、青瓷、青花瓷无盖杯、盖碗等。以无花纹的玻璃杯为最佳,因为这种茶具可以更好地观赏绿茶的形态和色泽。大瓷杯和茶壶,只适于冲泡中低档绿茶。玻璃杯比较适合于碣滩细嫩绿茶,可观察到茶在水中缓缓舒展、游动、变幻。特别是一些银针类,冲泡后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直立,然后徐徐下沉,如春笋出土,似金枪林立。古人泡茶常使用的是盖碗。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冲泡碣滩红茶可选用内壁施白釉的紫砂茶具,如青花瓷、紫砂壶、盖碗、盖杯等,它能更好地烘托红茶如玛瑙般的茶色。青花瓷是一种运用天然钴料为色料,在瓷胎上用笔描绘纹饰,再聚透明釉,最后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青花的魅力在于瓷质细洁而色白,釉下彩的蓝色彩绘,幽靓苍翠,图案装饰雅俗共赏。青花瓷细致洁净,瓷器上绘制的图案十分美观。用青花瓷来冲泡红茶,可以更加突出红茶的汤色,使其看起来更加的清晰透彻。众多茶友也特别喜欢用紫砂壶泡红茶,因为紫砂壶透气性能好,用紫砂壶泡茶茶叶不易变味。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壶内壁不刷,沏茶而绝无异味。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这与紫砂壶胎质具有一定的气孔有关。因为这个特点,所以很多茶叶爱好者都会养紫砂壶,紫砂壶使用得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

碣滩黑茶选用沸水冲泡,宜选择粗犷、大气的茶具,比如厚壁的紫陶壶或者方便实用的飘逸杯都是可以的。但泡碣滩黑茶首选紫砂壶,这是黑茶与紫砂两者共同决定的,紫砂壶有保存茶汤原味的功能,它能吸收茶汁,而且具有耐冷耐热的特性。黑茶的特点是吸味,紫砂就弥补黑茶吸味的缺陷,提升黑茶的香气,使茶味滋味更醇厚。陶壶也是碣滩黑茶冲泡的较好器具。黑茶中很多都是紧压茶,极耐泡,可随时添加开水泡饮多杯,可以从早到晚喝一天,中途也可不必换新茶冲沏。选用陶壶时,除了用壶泡,其冲泡方法和其他饮法有特别之处:饮用时可将成块的茶叶打碎,用陶壶烹煮,可以在茶汤中添加牛奶、蜂蜜、白糖、红糖等,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调制饮用。

◆ 碣滩黑茶

冲泡方法

水质要求。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质量,古人曾云“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水质对茶汤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还在其次了。用稍差的水,即使冲泡乌龙茶,亦觉不堪一饮。古人的茶书,大多论及用水。所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终不过是要求水甘而洁,活而新。水的硬度直接影响茶汤的色泽和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硬度高,则色黄褐而味淡,严重的会味涩以致味苦。此外,劣质水不仅无法沏出好茶,长期使用生成严重水垢,还会损坏茶具。所以泡茶用水,应是软水或暂时硬水。一般来说,以泉水为佳,洁净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则要视地下水源而论。茶艺馆的水,也多用矿泉水或蒸馏水,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则可汲取山上泉水。一般家庭使用滤水器过滤后的水,也勉强可用。沅陵县境内以山地为主,山高林茂,泉水遍地可见。由于境内工业不发达,生态环境好,水质污染程度极低,用这里的山泉水泡茶口感极佳。

◆ 泡茶

水温要求。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特别是在饼茶团茶时期,控制水温似乎是泡茶的关键。概括起来,烧水要大火急沸,刚煮沸起泡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温通过对茶叶成分溶解程度来影响茶汤滋味和茶香。绿茶用水温度,应视茶叶质量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以80℃左右为宜。茶叶愈嫩绿,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滋味较苦;水温过低,则香味低淡。至于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味淡薄。此外需说明的是,高级绿茶用80℃的水温,通常是指水烧开后再冷却至该温度。若是处理过的无菌生水,只需烧到所需温度即可。

茶的用量要求

茶叶用量,并没有统一标准,视茶具大小、茶叶种类和各人喜好而定。一般来说,冲泡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严格的茶叶评审,绿茶是用150毫升的水冲泡3克茶叶。茶叶用量影响滋味的浓淡,这完全决定于各人的习惯。初学者可尝试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茶汤浓度。

碣滩绿茶冲泡方法。相比于乌龙茶,碣滩绿茶冲泡程序非常简单。根据条索的紧结程度,应分为两种。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第一步均需烫杯,以利茶叶色香味的发挥。外形紧结重实的茶,烫杯之后,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盖。此时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叶片展开,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芽似枪叶如旗;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此时叶底成朵,鲜嫩如生。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叶评审中,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若高于60℃,则烫嘴也烫鼻;低于40℃,香气较低沉,味较涩。这个时间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觉温度合适即饮;如用盖碗,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完全依靠经验。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则可续水,此乃二泡。如若茶叶肥壮的茶,二泡茶汤正浓,饮后口舌回甘,齿颊生香,余味无穷。饮至三泡,则一般茶味已淡。条索松展的茶,如采用上述方法,则茶叶浮于汤面,不易浸泡下沉。应采用如下方法:烫杯后,取茶入杯。此时较高的杯温已隐隐烘出茶香。冲入适温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盖茶叶),此时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茶艺馆中,普遍是直接用水冲击茶叶,这种方法不妥。这种茶本身比较舒展,无须利用水的冲力,这样易烫伤嫩叶。如用玻璃杯,则沿杯边注水;如用盖碗则将盖子反过来贴在茶杯的一边,将水注入盖子,使其沿杯边而下。然后微微摇晃茶杯,使茶叶充分浸润。此时茶香高郁,不能品饮,然恰是闻香最好时候。稍停约两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再冲水至满。冲水方法如前。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间,别具茶趣。

碣滩红茶冲泡方法。步骤一,新鲜的冷水注入煮水壶里煮沸,因为水龙头流出来的水饱含了空气,可以将红茶的香气充分导引出来,而隔夜的水、二度煮沸的水或保温瓶内的热水,都不适合来冲泡红茶。步骤二,注入正滚沸的开水,以渐歇的方式温壶及温杯,避免水温变化太大:步骤三,谨慎斟酌茶叶量。冲泡浓茶,每人用1茶匙的量(约2.5克的茶叶量),但是想要泡出好红茶,建议最好以2杯的茶叶量(约5克)来冲泡成2杯,这样能充分发挥红茶香醇的原味,也能享受到续杯乐趣。步骤四,将滚水注入壶里泡茶。水开始沸腾之后约30秒的时间,水花形成像一元硬币大小的圆形时,来冲泡红茶,最为适合。步骤五,静心等候正确的冲泡时间。因为快速的冲泡无法完全释出茶叶的芳香,一般专业的茶罐上,都会标示出茶叶的浓度大小,这关乎茶叶冲泡闷的时间。例如:浓度分为1~4级(1为最弱,4为最强),冲泡时间则是从2~3分半钟,依次递减。步骤六,将壶内冲泡好的茶汤倒入茶杯中。茶杯有各种不同的造型,但一般而言,都是属于底较浅而杯口较宽,因为这样除可以充分让饮茶人享受到红茶的芳香,还可以欣赏到它迷人的茶色了。步骤七,依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糖或牛奶。若是选择喝纯红茶,所着重的完全就是红茶的本色与原味。而奶茶用的茶叶一般而言都属于口味较重,并带有一些涩味,但是加入浓郁的牛奶之后,涩味会降低而且口感也变得丰富一些。

碣滩黑茶冲泡方法。步骤一,是取茶。如果是黑茶茶饼,首先茶刀顺着茶饼纹路倾斜将整茶撬取。如果是黑茶颗粒,可以直接取一颗冲泡。如果是整支黑茶,可以用剪开竹黄、粽叶,再用铁锤钢钎撬取。步骤二,是投茶。取黑茶约8克,投入茶具中。泡黑茶的茶具一般用紫砂壶、盖碗、瓷壶。步骤三,冲泡。按1∶40左右的茶水比例冲入沸水冲泡黑茶。步骤四,是茶水分离。按下如意杯按钮使茶汤分离,可冲泡数次。步骤五,是品茶。依据个人习惯,直接用如意杯品饮,也可将茶倒入品茗杯中请客人品饮。

碣滩茶冲泡艺术赏析

茶艺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茶艺起源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是一种生活艺术。它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对于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茶艺在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华茶文化。

沅陵碣滩绿茶茶艺解说词

第一道:梧桐映月去妄念(焚香)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茶都讲究平心静气。心有梧桐月,处处水云间。焚香一炷,祭茶祖,除妄念。通过点燃这炷香,来营造一个祥和和肃穆的气氛,“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

◆ 茶艺展示/郭川陵摄

第二道:铜壶滴漏洗尘心(烫杯)

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必须至清至洁。“茶色白,宜黑盏;茶色黑,宜白盏;茶色黄,宜绿盏;茶色绿,宜白盏。”用开水再次烫洗一遍本来就干净的绿茶,洗杯如洗心,做到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三道:鲸阁晓钟择妙器(择器)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壶、碗、杯、盘、托等,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从传统的品茗艺术而言,茶具是整个品饮艺术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质地精良、造型优美,并富有文化意蕴的茶具,对于衬托茶汤,提高品茗情趣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道:虎溪云树候佳茗(观形)

雅燕飞觞,清谈挥座。陆羽称茶为“南方之嘉木”,把茶饼称“月团”,黄庭坚把茶称“云腴”,苏东坡喻茶为“佳人”。茶形之美。尽在见仁见智之间。碣滩茶,条匀紧实,银毫满披,“碧峰青天树纷纷,积雪初疑是白云”。倾国倾城的唐睿宗李旦的妃子胡凤娇喜爱的碣滩茶,如今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乃至国际名茶,深得饮茶者青睐。

第五道:酉水拖蓝汲龙泉(鉴水)

茶者,水之神也;水者茶之体也,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泡茶选择水十分讲究,宋代蔡襄《茶录》中写道:“水泉不甘,能损其味。”沅陵龙泉山、凤凰山古树参天,山灵水秀,其水清、轻、甘、活、洌,极益于茶性的发挥。

第六道:金盘捞月养太和(凉茶)

羽扇出灵智,玉壶养太和;金盘洁如镜,晓花照无眠。碣滩绿茶属芽茶类,因其细嫩,若用滚烫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芽茶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故只宜用80℃开水冲泡。“玉壶养太和”就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使水温降至80℃左右,用这样的水泡茶不愠不火,恰到好处,泡出来的茶汤色味俱全。

第七道:凤鸣丹山迎佳人(投茶)

苏东坡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绿茶的投放方式有上投、中投、下投三种,因碣滩茶条索紧结,故采取上投法冲泡,即先向杯中注水至七分满。当水流直泻而下注入杯中时,恰似滔滔雪浪。令人体会到人生旅途中遇到困境时,只有定下心来才能安然度过。这也是茶人所追求的茶趣中的平和明雅意境。

第八道:美女梳头润莲心(润茶)

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是在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第九道:碣滩流瀑三重浪(冲水)

茶有四“谛”,即和、静、怡、真。静而和,怡而真。碣滩绿茶冲泡时,同样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碣滩三重浪花,向客人点头致意,并体现其间茶的四“谛”。

第十道:笏山叠翠沉清江(泡茶)

“东城湾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半盏茶叶卧杯底,碧玉再开一树花。”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称之为“碣滩笏叠翠,碧玉沉清江”。在水中荡漾的茶叶渐渐安静,静卧杯底。茶在杯盏的沉浮之间,如人生的坎坷艰辛杯中之茶,经热水浸泡,虽苦涩无甘,但后味却清香宜人。杯盏之中余香仍流,耐人寻味。

第十一道:壶头夜月捧玉瓶(奉茶)

佛教故事中,传说观音菩萨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表演者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捧玉瓶”,意在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第十二道:五溪春波展旗枪(赏茶)

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雀舌”,标直的芽茶为“银针”,弯弯的芽茶为“齐眉”,卷曲的芽茶为“春螺”。品茶之前,先观赏在青碧澄清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生命的绿精灵在跳跃、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第十三道:二酉藏书悟茶香(闻香)

“学富五车,书通二酉”,意为某人学士广博渊厚,而此成语即出于沅陵二酉山的二酉藏书洞。自古书香、墨客、茶香一体,所谓闻香识趣,便是品茗一大精髓要义。品碣滩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绿茶与花茶、乌龙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第十四道:黄草朝霞品至味(初品)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碣滩绿茶的茶汤清纯甘甜,淡而有味,甜而且香。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浓韵醉人,但只要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绿茶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纯、至真、至美的韵味。

第十五道:白田映雪通仙灵(再品)

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诉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众人相聚品茶,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品了头道茶之后,请嘉宾自己泡茶,通过实践,从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第十六道:碣滩秋水为君清(谢茶)

“两岸青山白云间,一曲清溪一曲山。”品尝完沅陵碣滩茶之后,茶艺表演接近尾声,清茶一杯回味长,以茶结缘情意浓。四海宾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沅陵的山、沅陵的水、沅陵的人、沅陵的茶,恭候您再次光临。

沅陵碣滩红茶茶艺解说词

第一道:“宝光”出现

碣滩红茶条索坚秀,锋苗好,色泽并非人们常说的红色,而是乌黑润泽。国际通用红茶的名称为“Blacktea”,即因红茶干茶的乌黑色泽而来。请来宾欣赏碣滩红茶。

第二道:清泉初沸

热水壶中用水冲泡的泉水经加热,微沸,壶中上浮的水泡,仿佛“蟹眼”已生。

第三道:温热壶盏

用初沸之水,注入瓷壶及杯中,为壶、杯升温。

第四道:“号子”浑响

用茶匙将茶荷或赏茶盘中的红茶轻轻拨入壶中。碣滩红茶也被当地称为“号子”。

第五道:悬壶高冲

这是冲泡碣滩红茶的关键。冲泡红茶的水温要在100℃,刚才初沸的水,此时已是“蟹眼已过鱼眼生”,正好用于冲泡。而高冲可以让红茶茶叶在水的激荡下,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

第六道:分杯敬茶

用循环斟茶法,将壶中之茶均匀地分入每一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一致。

第七道:喜闻幽香

一杯茶到手,先要闻香。碣滩红茶香味浓郁高长,又有“茶中豪杰”之誉。香气甜润中蕴藏着一股兰花之香。

第八道:观赏汤色

红茶的红色,表现在冲泡好的茶汤中。碣滩红茶的汤色红艳,杯沿有一道明显的“金圈”。茶汤的明亮度和颜色,表明红茶的发酵程度和茶汤的鲜爽度。再观叶底,嫩软红亮。

第九道:品味鲜爽

闻香观色之后即可缓啜品饮。红茶以鲜爽、浓醇为主,与红碎茶浓强烈刺激性口感有所不同,滋味醇厚,回味绵长。

第十道:再赏余韵

一泡之后,可再冲泡第二泡茶。

第十一道:三品得趣

红茶通常可冲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细饮慢品,徐徐体会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

第十二道:收杯谢客

碣滩红茶性情温和,收敛性差,易于交融,适于调饮。透过特殊的“碣滩香”香气,领略其独特的内质、隽永的回味、明艳的汤色。感谢来宾的光临,愿所有的爱茶人都像这红茶一样,相互交通,相得益彰。

沅陵碣滩黑茶茶艺解说词

第一道:典雅别致黔中瓷

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的茶具是历史悠久的本土古黔中陶瓷。杯盖为天、杯把为地,杯身为人,此为天地合一。瓷质晶莹润泽,细腻美观,色泽典雅,造型别致。

第二道:美人卷帘登华堂

即赏茶,沅陵碣滩黑茶,采用三级以上黑毛茶经过炒、渥、蒸、踩等数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整个茶身由三层卷包而成,内两层是蓼叶、粽叶,外层是手工编制的花格篾篓。现层层剥开,宛如揭起卷帘,如幽居深庭的黑美人卷款而来。观其色,外层乌润,锯成片状茶饼,取适量茶叶备用。

第三道:洁杯净具和清境

泡茶之前,须洁杯净具,一来表达对客人的敬重,二来提高杯温使茶性更好发挥,三来营造品茶的氛围。此刻耳边音乐轻柔缥缈,眼前茶具洁净晶莹,引人进入一个“清、洁、净、和”的品茶境界。

第四道:沅水清清育佳茗

茶是天涵地蕴之灵物,碣滩黑茶的优异质量为沅陵灵山秀水所孕育,今天选用的龙头井山泉水,用此来冲碣滩黑茶,更能体现其色、香、味。

第五道:玉叶金枝飘然至

将茶投入茶壶中,投茶量以壶的五分之一左右(具体投放量要依茶叶的存放时间及质量而定)为适,茶叶伴着金枝飘然而至,宛如玉叶金枝的佳人随风而至,令人遐想。

◆ 沅陵碣滩茶茶艺大赛/滕建勋摄

第七道:激流回荡求琼浆

以高冲的手法向杯中注水。水直冲入壶激起水花,茶叶随之翻转,激荡茶叶加速茶汁浸出。

第八道:甘露点点润心田

将茶汤依次均匀注入品茗杯中。茶是少数同胞的生命之液,点点茶汁如甘露滋润整个民族,借此道程序预祝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太平盛世。

第九道:细品“碣滩”论天下

碣滩黑茶陈香扑鼻,细细品啜,滋味醇厚滑爽,回甘明显。碣滩黑茶具有提神醒脑、消食化腻、醒酒、解毒的特殊功效,陈年老茶更是功效卓越。毋庸置疑,她将成为人类健康的守护神,试问茶界天下,谁主沉浮?唯健康是尊!

第十道:古道悠悠千载情

临风一啜回味长,一杯香茗千载情,茶马古道的脚印曾留下多少艰辛,又寄托了多少希望,今天,我们品尝悠悠古道的茶香,追忆昨天的茶情,喜结今日的茶缘,延续明日的茶愿,再次祝各位:“品碣滩黑茶,享一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