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谚诗词

◎茶谚诗词

“酒壮英雄胆,茶助文人思”,茶能触发文人创作的激情,提高创作效果。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欢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据唐代陆羽《茶经》所载,我国唐代以前已经出现了不少茶叶文献。从唐代陆羽《茶经》问世至近代,茶业书籍已有100余部,既有综合类的如《茶经》《茶谱》《大观茶论》等,内容涉及茶树栽培、茶叶采制、茶叶审评、制茶工具等多方面;也有就茶事中一项或几项内容进行专门论述的专著,如讲述烹茶用水的《煎茶水记》,介绍制茶、饮茶器具的《茶具图赞》等;还有专门论述某一地区、某种名茶的历史、生产情况和茶叶特色的地方性茶书,如《东溪试茶录》就专门记述福建建安茶叶等。民间大量出现的咏茶诗,尤以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与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广为流传。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文人以写诗抒发情感,民间百姓则以茶俗歌谣来表达茶事活动中对生产生活的直接感受。其形式简短,通俗易唱,寓意颇为深刻,内容有农作歌、佛句歌、仪式丧礼歌、生活歌、情歌等。

沅陵历史文化悠久,秀美的山水,厚重的农耕文明沉淀,多样的民族风情滋养了丰饶、色彩纷呈的民歌文化。据县文化馆数据显示,目前保存在册的民歌有5类,唱腔100多种,约一万首,以号子、小调、山歌、茶歌为最,旋律跌宕起伏,歌词雅俗相容,无论在乡村野陌、夜炕聚会、劳动现场,几乎无工不唱、逢人必歌。在酉水旁、沅江边、夸父山下、辰龙关口、瓦乡古寨等涌现了一大批像扁担花、覃凤道那样的当红歌王。

沅陵由于种茶、制茶的历史早,范围广,产量大,茶人多,加上著名的山歌、茶歌传统,每到清明前后,茶山上的采茶姑娘小伙摩肩接踵,茶歌也随之四处飞扬。茶歌有传唱的,也有即兴原创的。“开园”采茶,最荡人心魄的是茶山对歌,清代诗人张旬的《辰阳竹枝词》中就“谷雨节前采茶去”“界亭新雨簇春纤,茶社新歌阿鹊盐”便是对茶山茶歌的真实写照。

农作耕耘的茶歌

送茶歌

大田栽秧排对排,望见么妹送茶来。

只要么妹心肠好,二天送你大花鞋。

青青桑叶采一篮,竹心芦根配齐全。

还有大娘心一片,熬成香茶送下田。

薅秧歌

太阳斜挂照心怀,碣滩么妹送茶来。

又送茶来又送酒,这样的主人哪里有。

赞茶歌

说赞茶,就赞茶,我把茶籽说根芽……

人也好,水也好,水里加糖比蜜甜,恭喜夫妻结百年……

茶男茶妇,成双成对,姜盐泡茶,多滋多味。

之子于归,茶喝双杯。宜其家室,再要糖茶。”

歌农事

正月采茶正月正,哥哥姐姐看龙灯。

二龙强宝赐吉利,风调雨顺好年成。

二月采茶是毛针,妹妹采茶要细心。

早上露水凉雾重,日出采茶是上品。

三月采茶南风凉,早出晚归采茶忙。

口唱茶歌手不歇,嚼生茶叶满口香。

四月采茶樱桃红,茶园今日又不同。

立夏茶叶夜夜老,快采茶叶莫受穷。

五月采茶是端阳,茶树青青茶叶长。

郎提新茶拜丈母,妹拨粽子拌红糖。

六月采茶夏日长,早贪雾凉夜归房。

茶叶片片含辛苦,汗流口渴盼君郎。

七月采茶茶叶粗,采茶不要伤茶蔸。

蓄好茶蔸茶树旺,明年才有好年头。

八月采茶是中秋,茶树已发一大蔸。

月儿圆圆月饼脆,茶香稻香乐悠悠。

九月采茶是重阳,青青茶园快转黄。

哥嫂双双上山去,挥锄挖土茶歌扬。

十月采茶是霜降,茶叶枯落痛心肠。

明年春来发新叶,我陪你来唱一场。

冬月采茶雪花飘,压断嫩枝像把刀。

积雪下边茶根冷,茶树过冬受煎熬。

腊月采茶新年到,家家户户饮茶欢。

唱完茶歌雪以化,正月正好挖茶园。

采茶歌

碣滩岭头春露香,青浪女儿手指长。

过船爬坡采茶去,晌午归来茶满筐。

深山春暖吐萌芽,姊妹雨前试采茶。

嫩叶莫争多与少,筐携落日共还家。

采罢茶叶绣手帕,绣的鸳鸯与茶郎。

哥揉茶来又犁田,姐采茶来又插秧。

去插秧来茶叶老,去采茶来秧要黄。

茶老秧黄不要紧,只要姐在郎心上。

采茶歌

正月采茶过新年,花灯彩球挂堂前。

丰衣足食人欢乐,狮子龙灯闹翻天。

二月采茶茶发芽,姐妹双双摘细茶。

巧手摘下雀儿嘴,头上戴满香茶花。

三月采茶是清明,阳雀声声唤情人。

茶山高高莫怕远,妹妹躲在茶树林。

四月采茶插秧忙,姐妹双双下田庄。

花边裤脚高扎起,暗暗加劲追情郎。

五月采茶是端阳,龙船下水闹沅江。

人为洞庭献珍珠,茶山飞出金凤凰。

姐采茶,妹采茶,茶叶青青香万家。

喝茶莫忘采茶姐,心灵手巧人人夸。

生活茶俗歌

反映社会底层人生活辛劳的茶俗歌谣有:

茶堂倌

日行千里未出门,虽然为官未管民。

白天银钱包包满,晚来腰间无半文。

掺茶师

从早忙到晚,两腿多跑酸。这边应声喊,那边把茶掺。

忙得团团转,挣不到升米钱。

敬碣滩歌

一杯茶,敬神仙,再把茶种撒满山。来年长出朱雀来,根扎岩土嘴朝天。

二杯茶,敬祖先,香茶一杯庆丰年,喝口清茶有清福,子孙后代享平安。

三杯茶,敬土地,风调雨顺是丰年,高山弯坡茶叶绿,感恩戴德报万年。

歌时事的

太阳才起东山坡,今年开园喜事多。

农民种茶有补贴,摘茶姑娘歌儿多。

清明茶园翻绿波,茸茸雀嘴笑呵呵。

总理赞语似纯雷,如今茶园赛金窝。

阳雀枝头唱茶歌,干发茶王点子多。

再创名牌市场大,茶乡生活十个螺。

一箩茶叶一箩歌,茶叶没有茶歌多。

哥哥挑箩收茶去,一片茶叶一金坨。

官庄茶会歌

一杯清茶待友朋,知心人到茶水浓。

三杯浓茶当杯酒,品茶味在不言中。

嫂嫂泡茶味道浓,哥哥揉茶是真功。

夫唱妇和茶歌美,唱得茶丰人也丰。

仪式丧礼茶俗歌

仪式歌也是流传在沅陵茶歌中最为丰富的部分,如流传于官庄高华山一带的茶山祭祖《祭祀茶歌》:

祭祀茶歌

四月采茶茶满园,茶树底下小蛇盘。

多烧香烛黄表纸,保佑茶山得平安。

七月采茶七月七,各处乡亲来祭祖,

摘些细茶丢篮内,祖宗来把郎保佑。

十月采茶茶叶黄,姐在房中许猪羊,

猪和羊来都许过,卖罢茶叶早回乡。

九月过了十月忙,十月家家焚宝香。

十月有个香茗会,香茗大会谢玉皇。

赞采茶诗

为儿亲,去采茶。手提筐,身穿麻。

山又高,路又窄,哭哭啼啼往前跨。

抬头望,见乌鸦,呱呱叫,叫呱呱。

朝前走,标清浪,过碣滩,翁子矶下乱交加。

山坡赶羊羊乱跑,好似猛雨打残花。

奏乐师,不要慌,不要忙,请再奏一曲《山坡羊》。

回头心胆怕,用手扳住茶树丫。

怀念儿亲双泪洒,盈筐雀舌,满筐龙芽,采得香茶便归家。

曲曲弯弯路,重重叠叠丫。

不觉红日渐西斜,急转路三忿。……

忙烹茶,自吁嗟,怀念儿亲泪如麻。……

为采茶,上高山,顾不得山遥路远,急急忙忙往前钻!

奏乐师,听得端,请吹一调《行乡子》,壮一壮孝子行颜!

抬头望,望无边。

青山顶上接云霞,不怕远,来采茶,手提筐筐往上爬。……

提起茶叶回家转,烹此新茶与亲餐。

一路之上不敢慢,急急犹如虎下山。”

这首仪式丧礼歌流行于沅陵清浪滩、碣滩一带,因沅陵茶山多在沅酉两岸,茶农一生在水里讨生活,在高山上种茶采茶,非常辛苦,民间以采茶编成唱词作丧礼司仪歌,寄托生者对逝者的哀思和悼念。

茶俗情歌

沅陵的茶俗情歌,感情色彩及表现出来的民情风俗,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把爱情表现的大胆、泼辣、直率、热烈的有:

太阳出来照红岩

太阳出来照碣滩,情妹给我送茶来。

红茶绿茶都不受,只爱情妹好人才。

喝口香拉妹手!沅江酉水难分离。

在生之时同路耍,死了也要同棺材。

把爱情表现含蓄、委婉的有:

高山顶上一棵茶

高山顶上一棵茶,不等春来早发芽。

两边发的绿叶叶,中间开的白花花。

大姐讨来头上戴,二姐讨来逗娃娃。

唯有三姐不去讨,手摇棉车心想他。

望郎歌

八月望郎八月八,八月十五望月华。

我手拿月饼来坐下,倒一杯茶香陪月华。

我咬口月饼喝口茶,想起我情哥乱如麻。

四月望郎正栽秧,小妹田间送茶汤。

送茶不见情哥面,不知我郎在何方。

渣渣落在眼睛头

红丝带子绿丝绸,默念情哥在心头。

吃茶吃水都想你,眼泪落在茶碗头。

娘问女儿哭啥子,渣渣落在眼睛头。

以茶为媒,以饮茶、送茶来表达对情人的思念和爱慕,篇篇美玉,散发着浓烈的生活气息。男女对唱的山歌情歌有:

哥唱:妹儿采茶在山腰,青苔闪了妹儿腰;有心拦腰扶一把,怎奈隔着河一条。

妹唱:这山采茶望那山,讨得嫩叶做毛尖。哥哥不嫌味道苦,卖茶买来油盐米,娃儿大小笑哈哈。高高山上一棵茶,一对麻雀往上爬。问你麻雀爬啥子,口干舌燥想喝茶?岩上绿了枇杷茶,郎在崖下放木漂。滩陡水急穿云过,差点闪断妹的腰。

◆ 秋天的红星茶场/徐小珍摄

歌唱爱情的有:

盘瓠撒种留茶乡,二月开园采茶忙。

姐姐采茶伤了手,定是心里想着郎。

三月清明茶园忙,妹妹牵手上山岗。

妹妹采多姐采少,快叫情郎来帮忙。

四月采茶栽秧忙,情哥下田姐姐想。

田里山上歌相应,相约月下学牛郎。

五月端午粽子香,采茶妹子心里慌。

求亲不过五月半,情郎哥哥在何方。

现代创作的茶歌

沅陵本土作家张远文根据2001年4月朱镕基总理来湖南怀化品官庄茶后,赞言“官庄茶真好喝”的场景,作《总理请喝官庄茶》,在官庄一带传唱:

总理请喝官庄茶

阳雀子落在山坡坡

树头画眉离了窝

辰龙关口溪桥陌咧

界亭山翠云雾多

云雾多

漫茶歌

茶山一座连一座

茶树一棵挨一棵

采摘毛尖清浅芽哎

纤纤玉指快如梭

碗转金汤曲尘花咧

一品香茗乐呵呵

湘西门户南天钥

蝴蝶儿翩翩留住脚

官庄茶香飘千年咧

总理品茗醉心窝

醉心窝

怡清波

吉祥如意日子过

和谐农村新生活

碾雕白玉织红纱哎

茶叶片片装满箩

总理请喝官庄茶咧

神清气爽大中国

茶俗儿歌

儿歌是民间歌谣中的一朵鲜花,最为有趣和绚丽。

王婆婆,在卖茶

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么姑说闲话。

这是一首用指头做游戏时唱的儿童茶俗歌。先将双手的大拇指中指、无名指撮在一起,各形成一个圈,然后将右手食指穿入左手圈内,将左手小指叠入右手圈内,左的食指与右手小指迭在一起,右手食指代表王婆婆,左手大拇指、中指、无名指代表三个观音,右手大指、中指、无名指代表三匹马,左手食指和右手小指代表两个童儿,左手小指代表么姑。游戏时,边唱歌边扣相关的指头。这首茶俗儿歌,形式活泼,易唱易记,老少皆宜。

佛句茶俗

茶与佛家结缘很早,佛家在寺庙念经做佛事活动的时候常饮茶。

大路边一棵茶

大路边上一棵茶,不等春来就发芽。

问你为何发得这么早?烧香居士要吃茶。

烧杯香茶念起来

初一十五庙门开,烧香居士上庙来。

打开佛门迎接你,烧杯香茶念起来。

近当代茶诗词赋

在我国古代和现代文学中,涉及茶的诗词、歌赋和散文比比皆是,数量可观,质量上乘。到了现代,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如毛泽东、朱德等都有咏茶的作品。省著名剧作家石煌远先生为碣滩茶作《碣滩茶赋》:

碣滩茶赋

沅陵碣滩,泉清风舒,三伏亦无暑,三九如春初,四季吐绿,云蒸雾煮,山名美誉银壶。

碣滩茶起于秦汉,兴于唐宋,如《翰苑集》之序中云:“邑中出茶处多,先以碣滩产者为最”。最在质清,最在品贵,最在位孤。历引帝相尝新,先贤远至,君民结缘,烹茶同诉。或曰茶仙茶圣,或聊茶公茶母,或感茶姑凤娇之冰心素洗,方安李旦于皇室危都……

天地阳阴,万物互补;人间悲喜,难分祸福。王阳明书院举盏说心悟;董其昌宝殿清目谢活佛;林则徐借茶辰州撰清联;沈从文追香梦里回芸庐。茶中生甜,甜在知苦。茶中有福,福在知足。

◆ 茶艺展示/郭川陵摄

碣滩贡茶,虽历为御饮天香,名传千古。但却情牵子民凡夫。君可见,开门七件事,先以茶清目,村村茶烟起,宾朋挤满屋。早茶化痰解渴,午茶舒筋活骨,夜茶提神壮气,兴起时茶锣茶鼓,茶歌茶舞。以娱茶神、以谢茶祖、以助茶坛论战、群雄逐鹿,以庆世博添金、茶香五湖,吾民因茶而富,因茶而福。惊乎!乐乎!

题净眼师房

唐/王昌龄

白鸽飞时日欲斜,禅房寂历饮香茶。

倾人城,倾人国,斩新剃头青且黑。

玉如意,金澡瓶,朱唇皓齿能诵经。

吴音唤字更分明。日暮钟声相送出,袈裟挂着箔帘钉。

辰郡农家杂咏

明/林元炯

男女三五人,相随入深谷。

远闻唱歌声,乃是采茶曲。

(注:辰郡,指湖南辰溪、沅陵一带。林元炯系明末沅陵县丞。诗中反映当时辰州流行采茶歌曲。)

游龙泉寺

清/谢纯臣

(一)

香刹从来古,秋风客到稀。

溪光平入座,竹色冷浸衣。

地僻鸟无语,林深花自飞。

蒲团相对坐,茶话总清机。

(二)

万壑秋睛后,云烟列画屏。

山畦曾采菊,仙洞欲餐苓。

鹤舞花光灿,鱼翻水气腥。

归鞭依落照,吟啸几回停。

(注:沅陵县城西郊的龙泉山,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自明以来,就是沅陵近城游览景区。)

暮春喜迟公子登映江阁

清/悦可

晓禽啼破梦,廉慎喜风清。

笑接青云士,遥寻白社盟。

履拖溪雾湿,茶煮竹烟生。

更忆匡庐事,空惭慧远名。

(注:悦可,清朝雍正年间沅陵龙泉寺主持,沅陵人,俗姓韩,法名通一,是清朝时有名的诗僧。)

崇祯十七年甲申侍象崖和尚住辰州大酉洞天

清/灵隐印文禅师

因过曹溪水,忽逢鳌鼻蛇。洞门开碧眼,石堀卧丹霞。

饶舌无多子,破颜有几华。妙年于此处,日以赵州茶。

(灵隐印文禅师,四川梁平人,俗姓王。生平事迹,只是从《黔南会灯录》《锦江禅灯》《五灯全书》和《灵隐印文禅师语录》《密印真传禅师语录》《东山梅溪福度禅师语录》《赤松道领禅师语录》中知道一鳞半爪。幼年作过象崖性珽和尚的侍者,得法川中禅宗耆宿破山海明大师。开法川、滇、黔、湘各地,贵阳东山发昙寺住持诗僧梅溪福度是他的法嗣,也是《灵隐印文禅师语录》的编者。)

与黄仲先、尹钟诸君登沅陵二酉山志感

蔡镇楚

(一)

二酉藏书地,经卷泽后人。

沅芷悲屈子,无射印茶心。

(二)

醉酒二酉寨,书卷传千载。

人生无限意,沅澧育人才。

(三)

今缘二酉山,醉酒白云间。

君问山川意,灵芽各着鞭。

咏碣滩茶

文建虎

沅陵碣滩产名茶,雾满群峰景色佳。

胡后回朝宫廷饮,睿宗越海赴瀛涯。

田中笑忆千年客,总理钟情老紫砂。

两国交流追古昔,香茗见证友谊花。

(注:作者系湖南省农业厅原副厅长)

赞碣滩茶

罗海藩

灵山秀水溢香茶,极目茶园靓风光。

森林覆盖绿成洋,云雾缭绕满山涧。

银豪绿亮嫩香翠,滋味鲜爽尤回甘。

名扬四海迎宾客,顶极茶汤冠碣滩。

(注:作者系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美丽沅江

龚琪

南望雪峰西武陵,沉浮千年黔中郡;

龙兴讲寺今犹在,教化无形济苍生。

二酉藏书薪火传,凤凰屈将气节存;

三塔一线向仙境,碣滩茶香万里熏。

沅酉汇聚太常村,千回百转出洞庭;

更喜好山碧连天,任由大鹏乐盘旋。

诗三首

邓人章

(一)

形若碧云茸若霜,巧艺天工芽中藏,

清汤绿叶醉人眼,越夜长留唇齿香。

(二)

元妃落芳尘,岁月引花经。

天地做庭院,中桌碣滩青。

庭作女儿秀,演绎凤娇情。

人生多少事,杯口一叶清。

(三)

名山名水育名茶,质若素龙遐迩夸。

叶细茸茸如翡翠,云蒸袅袅似烟霞。

清心润肺容颜美,醒脑提神汤色华。

玉液清醇香口齿,不负荆湘第一家。

赠别

钟如玉

才饮官庄界亭茶,辰阳折柳下长沙。

一缕尘埃林际起,翘首云端车影斜。

夏夜碣滩问茶

伍崇岳

五溪湖淹浩渺烟,青嶂岭没雾云天。

坐霞啜饮一湖水,清月更胜碧岩泉。

茶歌

蔡镇楚

荼兮荼兮,嘉木兮灵芽兮。

荼兮荼兮,瑞草兮佳人兮。

荼之味苦兮,荼以益思兮。

荼以轻身兮,荼以明目兮。

荼以醒人兮,荼以解毒兮。

神农尝百草兮,遇毒兮饮茶兮。

注:荼即茶,陆羽在写《茶经》时将“荼”字少写一画,即为“茶”。

碣滩唱茶

石煌远

(一)

银毫点绿,蕊吐清明。

芽摇谷雨,雀舌唱春。

竹露松风柳影,青山碧水天清。

玉盏茗茶国饮,福语茶道天经。

叶叶尖尖都是爱,杯杯盏盏总关情。

一声茶歌邀远客,人间天上又一春。

(二)

碣滩贡茶,千古留名。

色如秋水,品若君清。

风霜雪雨浸润,天地明月精灵。

品味人生之价,不过玉壶冰心。

茶中有福在知足,茶中生爱遇知音。

一阵茶香迎远客,满目诗画天地人。

茶诗组(十四首)

王启亿

碣滩麻埠淇茶

麻姑晴早采春芽,埠头相逢斗新芽。

淇涧汲泉烹春雨,绿满山原香满颊。

碣滩麻天湖茶

天上云霭天外山,山巅湖边是茶园。

茶人相留天上客,茶香飘散到人间。

◆ 借母溪民居/张祖鸾

碣滩麻毛贡茶

毛毛雨润茶树颠,清明新吐毛毛尖。

茶姑精心采制后,供奉天下一品鲜。

碣滩杜泉坪茶

杜宇声里雨如烟,泉流泻玉绕春山。

平畴十里茶歌起,茶香随歌到天边。

碣滩辰龙关茶

辰州碣滩茶名扬,龙恩嘉允迁此乡。

关上烹茶烟绕月,夜暖晨清解暑霜。

碣滩御兴龙茶

地因茶好御赐名,茶乡如春岁月新。

龙团细煮春潮涌,茶香四溢远传名。

碣滩借母溪茶

借此一片好云山,慈母殷勤种茶园。

溪山无尽入春梦,梦里茶香到嘴边。

碣滩五岭春茶

柳林汊边有好茶,茗家都把红星挂。

一杯五岭春雨绿,明月春风满我家。

碣滩官庄干发茶

官爷何事不坐衙,庄上相邀品新芽。

昨天干的事发了,查来查去是好茶。

碣滩官庄银峰茶

一道名茶出官庄,银针锋芒雪里藏。

疑是峰阁听春雨,茶香入梦梦亦香。

碣滩齐眉翠峰茶

齐天高山雾茫茫,眉峰深处是茶乡。

翠黛新烹春茶绿,峰回路转味悠长。

碣滩凤娇茶

碣石潇湘路八千,江滩云雾锁龙团。

自识凤娇娘娘后,从此天下美名传。

碣滩虎溪白毫茶

虎踞龙盘新茶乡,溪山茶姐采茶忙。

制成白毫凝霜质,泡出春色培元阳。

沅陵首届茶文化旅游

武陵沅水起欢歌,茶乡茶韵喜事多。

万人品茶开盛会,一县好山涌春波。

整体开发卓远识,以茶为媒交游多。

文化旅游开新纪,众志成城莫蹉跎。

仙鹤亭记

邓友国

辰州碣滩,环山皆翠。茶树行列,冈峦起伏。日出烟消,高瞻远瞩。尽观其势,翼然临于峰上者,名曰仙鹤。

盖亭之所见,南北武陵,东西沅江,道塔叠翠,碧溪流光,翡翠泛彩。银壶溢香,且有女儿坪上,朝雾袅袅,林霏如纱。神仙峰前,暮岚冥冥,烟光凝遐,更有亭前楼后,机鸣阵阵,东峰西岳,茶歌互答。噫!斯宇之地,茶山茶水,如歌如画。

端坐亭中,品调雀舌,其条索匀紧,锋苗显露,银毫隐芬。沏后,芽叶亭亭玉立,如鱼似虾,影壁传神;汤色黄绿明亮,如泡日月,互映生辉;滋味鲜爽回甘,如焚椒兰,烟斜雾横。醉矣,乐矣!碣滩茗优,果为上乘。

把金樽,听明月,凭栏则思远。府志载:邑中出茶处多,先以碣滩为最。唐睿宗时列为贡品,传至天竺、日本。新中国成立,千亩荒坡舞旌旗,濯濯童山焕生机。历来贡品,推陈出新,时值壬子,田中访华,不忘问及。自辛酉清明,茶圣刘先和,季季迢迢千里,传道授业解惑,不遗余力。碣滩独占鳌头,香飘万里。放眼去,云端仙鹤东南飞,皇后依依更依依。

仙鹤亭前,山低水小,满目清烟。仙鹤寿同日月,碣滩名垂青天。为颂扬先和之属,特以其名谐音“仙鹤”筑建此亭,以志纪念。时壬申六月廿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