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宝殿清目谢活佛

◎董其昌宝殿清目谢活佛

◆ 董其昌像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著名的书画家。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董其昌在任上因公三次离京远游,跋涉数千里之外,饱览了祖国中原和长江中下游的瑰丽风光。

◆ 龙兴讲寺“眼前佛国”匾额/郭川陵摄

第一次在万历二十年(1592)夏,作为持节使臣,出使武昌册封楚王朱华奎。一路上兴致勃勃地观看吕梁山的流泉飞瀑,游览惊涛拍岸、乱石穿云的嘉鱼县赤壁沙渚,经黄州(今湖北黄冈)而归。

第二次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秋,又作为持节使臣,出使长沙封吉藩朱翊銮。他逐舟于烟波浩瀚的洞庭湖,信步潇湘道上,品味两岸的汀洲丛木、茅庵樵径,畅游黄冈赤壁,乘兴登庐山,又临石钟山,探水石奏鸣之趣。

董其昌于沅陵龙兴寺题“眼前佛国”也就是这一年,游历了洞庭湖又偏爱禅宗的董其昌专程溯江而上,来到湖湘著名的佛学圣地——辰州龙兴寺。这里不仅香火鼎盛,而且有自己所崇尚的先贤王守仁先生的足迹。不料一路辛劳,途中患了眼疾,船到沅陵,双眼难以睁开。就在他深为不能目睹大唐龙兴讲寺的雄姿以及当朝太后赠送的“千佛袈裟”镇寺之宝而遗憾时,寺庙住持高僧为他送来一碗透着栗子清香的碣滩茶,让他一半喝下,一半擦拭双眼。董其昌依照老和尚说的去做,刚把半碗茶水擦拭完,眼疾就痊愈了,突然呈现在眼前的是宝相庄严,气势恢宏的佛学讲寺。耐不住激动,董其昌当下挥毫书写“眼前佛国”四个大字,献给讲寺住持,被住持视为珍宝,制作匾额悬于宝殿正中,流传至今。

◆ 林则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