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无射山之谜

◎《茶经》无射山之谜

无射山,因无射而得名。无射,是古代十二音律之一。陆羽《茶经》卷七引《坤元录》记载:“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无射山,云蛮俗当吉庆之时,亲族集会,歌舞于此山,山多茶树。”这是陆羽《茶经》中唯一记载的一座与音乐和歌舞有关联的茶山,即无射山。从某种意义上说,无射山称得上是我国茶文化艺术表演的源头。找到了无射山,无疑可以加深湘茶的文化底蕴,提高湖南茶叶的历史地位。但是,无射山具体在什么地方,一千多年来都没有定论,成为《茶经》至今未能破解的一道难题,引发了中外茶学界的好奇与关注。

◆ 《寻找无射山》茶文化研讨会

◆ 无射山获“中国茶文化历史名山”称号

《坤元录》又名《括地志》,是唐太宗贞观年间编辑而成的地理著作,五百五十卷,序略五卷。题名魏王李泰撰,实则出自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等人之手。然而,查证中华书局1980年本《括地志辑校》卷四并未作“无射山”,而是“无时山”,与陆羽《茶经》所引之“无射山”,有一字之差。“时”与“射”,是形近而误,还是山之异名?那么原《坤元录》所述是“无射山”,还是“无时山”?让人难以琢磨。陆羽是中唐天门人,属于古楚地,离武陵郡并不太远。而且,武陵山脉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茶叶著名产区之一,其“五溪蛮”歌舞民俗和茶树生长环境是基本符合实际的。

◆ 碣滩茶山/唐世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