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视频点播监管概况

第一节 英国视频点播监管概况

一、视频点播服务及监管的理由

1.何为视频点播

视频点播(Video On Demand,VOD或VoD)是一套可以让使用者通过网络选择自己想要看的视频或音频内容的系统。用户选定内容后,视频点播系统可以用流媒体的方式进行即时播放,也可以将内容完全下载后再播放。视频点播是一种根据观众的要求播放节目的系统,随时提供交互式视频服务,主要用于实现多用户对网络多媒体文件的共享播放。[1]

英国对于视频点播服务的定义主要根据《欧盟视听媒体服务指令》[2]The Audiovisual Media Services Directive,AVMS)。该指令将视频点播服务(on-demand audiovisual media service)定义为:用户可以按照服务商提供的节目分类自由选择观看对象并选定观看时间的视听媒体服务。

视频点播服务可以通过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等多种渠道传播。比如电视网传输的数字电视视频点播、电信网传输的IPTV视频点播和手机视频点播,等等。电视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接入电视,也可以通过机顶盒接入电视,获得视频点播服务。

2.视频点播服务与广播电视服务的关系

视频点播服务在传播属性、市场价值等方面与广播电视服务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二者有高度的类似性:视频点播与电视一样,也是提供动态图像节目,视频点播节目在内容、形态方面,均与广播电视节目类似。

但是,在传播属性方面,视频点播服务与广播电视服务有明显区别。

(1)传播方式不同。视频点播节目是一种非线性的传播,而广播电视节目则属于线性传播。广播电视节目只能直线传播,不能被暂停,无法快进,而视频点播节目则不同,用户可以对节目随时停止,随时快进。这样的传播方式就决定了视频点播用户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传统广播电视的受众仅能决定是否收听或观看某频道,而视频点播节目的观看者不仅有权选择使用某一服务,也有权决定看某个特定的节目,即不仅可以决定观看频道,还可以决定观看频道的内容。“受众是在积极地寻找信息,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消极的接收者?”[3]这是美国法院衡量媒介限制力度大小的重要标准。视频点播与广播电视在用户权利上的差异,决定了对二者监管手段的差异。

(2)视频点播服务具有非侵入性。监管广播电视的重要理由就在于广播电视具有主动侵入性。与广播电视不同,视频点播服务并不具有主动侵入性,它是一种用户有更强主导权的视听服务类型。视频点播无疑为人们提供了接触视频内容的新途径,那就必须考虑它对儿童的影响,而正是由于它的非侵入性,它对儿童的影响从理论上看要小于广播电视。这决定了二者有关儿童保护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3)视频点播服务不具有频谱稀缺性(spectrum scarcity)问题。频谱稀缺曾是对广播电视进行监管的重要理由之一,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频道数量增多,“频谱稀缺论”日渐式微。有学者提出,电子媒体的监管依据主要是频谱资源稀缺性和广播电视的视觉冲击性,但是由于网络资源的无限拓展性和视听媒体的草根性,政府监管的合法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4]在网络环境中传输的视频点播内容服务,由于网络资源可拓展,自诞生之日起便不具有资源稀缺的问题,这一点明显区别于广播电视。所以“资源稀缺”这一监管原因不适用于对网络视频点播服务的监管。

就广播电视与视频点播的产业关系而言,视频点播服务与广播电视服务间存在强竞争关系,视频点播产业给广播电视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2007年《欧盟视听媒体服务指令》甚至认为,视频点播服务在将来很可能会取代原有的广播电视。人们花在观看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人们花在视频点播节目上的时间多了,自然花在广播电视节目上的时间就会减少。这种对观众有限观看时间的竞争是某种程度上的零和游戏。视频点播发展之初,传统广播电视机构的点播服务最受用户青睐,因此有观点认为,视频点播仅是广播电视的一种补充。但是,视频点播服务与广播电视服务之间的激烈竞争关系说明视频点播服务并非广播电视的补充,而是独自构成了一种视听服务形式,对广播电视市场形成竞争压力。视频点播服务是广播电视服务的替代品而非补充。

视频点播服务与广播电视节目的高度类似与差异,决定了对视频点播服务进行监管的必要,同时也决定了针对广播电视的监管方式并不能完全适用于视频点播服务,视频点播服务需要符合其媒介特性、产业特性的监管方式。

二、英国视频点播服务的发展历程

英国视频点播服务的发展需以《欧盟视听媒体服务指令》为分水岭来考察。在《欧盟视听媒体服务指令》生效前,视频点播服务在欧盟各成员国中刚刚出现,规模很小,发展较慢,英国也不例外,其视频点播产业作为媒介融合的新型产业当时也处在“婴儿时期”。《欧盟视听媒体服务指令》极有预见性地指出视频点播产业的发展会对传统广播电视产业形成冲击,于是将视频点播等新型视听服务纳入监管范畴。英国通过立法将该指令转化为国内法,并建立了视频点播监管体系。随着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英国视频点播服务蓬勃发展,服务商数量和视频点播种类的增长呈井喷状态。

1.《欧盟视听媒体服务指令》生效前的英国视频点播服务

1999年,金士顿通信公司(Kingston Communications)成为英国首家提供视频点播服务的公司,该公司第一个将电视和网络通过机顶盒连接在一起,向用户提供互动电视(Interactive TV)服务。维珍传媒(Virgin Media)的前身——有线电视服务提供商泰利威斯(Telewest)和英国全国跨媒体传播有限公司(National Transcommunication Limited,NTL)也于2005年开始提供视频点播服务,和传统电视的付费节目提供商天空电视公司(BSkyB)竞争。天空电视公司的视频点播服务于2006年1月上线,随后改名为“天空电脑随时看”(Sky Anytime on PC)。“天空电脑随时看”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内容下载服务。

2007年初的欧洲视听媒体观察站(The European Audiovisual Observatory,EAO)发表了一份报告——《欧洲的视频点播》(Video on demand in Europe[5],对欧洲24个国家中的142家提供视频点播服务的提供商和平台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发现:英国有13家视频点播服务商,通过网络、IPTV、有线、卫星、地面数字电视等途径传输,到2007年底,又出现了3家。冰岛、法国、德国和英国的视频点播服务总数加起来有65家。当时,只有四个国家拥有超过10家的视频点播服务,因此被认为是“发展良好”。[6]2007年英国视频点播市场中,最大且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BBC iPlayer的上线运营。在其正式运营第一天就有100万的下载量,到了2008年4月下载量达到了2000万。BBC iPlayer是一种基于BBC广播频道内容的播客服务,用户可以点播过去7天里播出的电台节目。[7]

在视频点播产业发展之初,鉴于视频点播服务商一般不会对外公布下载数字(涉及商业秘密),因此对其产值的评估比较困难。通信办公室的一份市场情况报告称,2006年整个英国市场的视频点播服务的估值为6600万英镑,这比2005年增长了近50%。[8]

但需要注意的是2005年英国手机娱乐市场产生了6亿英镑的收益,可见那时视频点播所占的市场份额并不高。

2.《欧盟视听媒体服务指令》生效后的英国视频点播服务

2007年《欧盟视听媒体服务指令》生效,并要求成员国两年内将其转化为国内法。2009年、2010年,英国两次立法修改《2003年通信法》以实施该指令。在实施指令前,英国对国内的视频点播市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2007年之后,视频点播服务的发展较为迅速。欧洲视听媒体观察站的报告数据显示,2008年12月,欧盟共有696家视频点播服务,其中英国视频点播服务数量最多,达145家。[9]2008年通信办公室的市场分析也认为,在英国大约有150种视频点播服务。这些服务中,大多数是由传统广播电视机构提供的。在2008年之前的英国,主要由既有的广播电视机构提供视频点播服务,2008年之后,单纯提供视频点播服务的服务商开始出现。

通信办公室的调查显示,从2010年到2014年,15岁以上人群接触视频点播服务的比例从27%上升到了57%,而其中15到24岁、25岁到34岁的群体使用视频点播服务比例更高。[10]2014年,英国可进行视频点播的设备在之前3年中迅速增加,个人电脑成为最流行的视频点播播放设备。各类视频点播节目的观看时长平均每天近20分钟,占英国人均观看视频内容(含电视、视频点播等)总时长的8%。通过电视屏幕观看的视频点播内容的数量超过使用其他屏幕观看的视频点播内容,而视频点播内容中电影和电视剧最受欢迎。[11]

网速提高、带宽技术进步促进了视频点播的发展。英国视频点播的运营方式主要包括:免费观看、订阅观看、按点播付费观看、下载观看。

英国视频点播服务商不仅包含传统的电视平台运营商,也包含许多非传统的内容提供商。视频点播服务的商业模式是多样的,给消费者提供了获取视频内容的多种方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