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
男人正准备打仗,天天舞枪使棒,喊杀喊打的。
嫘母说:“人的手,最好是使筷子,吃饱了去劳作,干自己的活,实在没事干,就空手。除了这些,手拿啥都不好。拿弓矢、棍棒、石头去打架打仗不好,伸手拿人家的东西更不好,即便是拿东西赠人,也不那么好,让人家觉得不好意思,脸上挂不住。”
原先,人跟动物一样,都是用爪子抓食儿的。自从雷电点燃草木,人学会了用火。火是好火。火好是好,就是烧手。火烧手,是火族提醒人族:不要把手伸得太长,不要到处伸手。女娲造人的时候,就没有把人的手造得比腿还长。火族规定,火做出来的食物,不能直接用手去抓。人族在许多次被烧伤、烫伤之后,慢慢地知道用木棍用树枝去刨火中的食物。
彤鱼氏,是轩辕黄帝的第三位妻子,她在黄帝家里专管饮食。
彤鱼氏家族发明了筷子跟烹调术。
据说,起初彤鱼氏的先人是用一根树枝当筷子。一根树枝能插鱼烤鱼,一根树枝插吃物,好处是不烧手,但不能像手指头一样把食物捏起来,毕竟不方便。彤鱼氏先是找了三四根树枝插食物,树枝多了,一只手拿不住,另一只手来帮忙,弄得十个指头也忙不过来。两只手和众多树枝把人忙得一头汗,事情弄得越来越乱。那两只闲不住的手只好停下来,彼此商量了一下,决定忙一只手,闲一只手,就是说,只用一只手拿筷子。左手爱清闲,对右手说:那就辛苦你啦。
用几根树枝做筷子合适呢?右手来回摆弄着一把树枝,选来选去。右手说,感觉两个树枝最合适,人族站立起来就只用两条腿嘛,若是三条腿,站着不动倒是稳当,可走起路来就很麻烦。找来两个树枝,一个长一个短,它俩老是比长短,一比长短,就配合不到一起。右手忽然想起,人的两条腿一样长短才方便走路呀,于是把两个树枝折了一拃多长,截长补短。这就是最初的两根筷子。
彤鱼氏的先人想,咋用这两根筷子呢?
那个先人嘴里嘟囔道:幸亏五个指头中,四个指头向一边弯曲,大拇指向另一边弯曲,这样才能捏住筷子,要是五个指头都向一边,那就不好办了。他右手的五个指头慢慢地摆弄着两根筷子,五个指头开始争抢筷子,老是打架。两根筷子,五个指头一把抓,不中;五个指头都抢着拿筷子,也不中;四个指头拿筷子,仍不中。他只好跟各位指头商量一下,以拇指跟食指、中指为主,捏着筷子的腰,无名指、小指尽量不来掺和。如果哪天中指、食指不舒服了,其他指头再顶上来。
彤鱼氏的那个先人摆弄着筷子,拇指跟食指配合着,教两根筷子模仿两个指头的分合、拿捏,教两根筷子向小鸟的喙学习,叨东西。就这样,摸索出使筷子的最方便最省劲最简易最合适的姿势。筷子便成了加长的手指头,不怕冷热的手指头,跟手指头一样灵活的手指头……使筷子的动作就这样定下来了。
身体细长,兄弟成双,光爱吃干,不爱喝汤。哈,可惜可惜呀,筷子好是好,就是不能喝汤。
彤鱼氏嫁给黄帝之后,带来了家族里使筷子的忌讳:不兴把筷子插到饭上。不兴用筷子敲碗。不兴颠倒着使筷子。不兴拿筷子指指点点,更不兴用筷子指人。拿起筷子少说话。筷头不兴朝上。不兴嚼筷子。不兴用筷子反手夹菜。防着筷子掉地上……彤鱼氏说了这些规矩,拿眼睛看黄帝,黄帝拿眼睛看嫘母,意思是问嫘:咱们还讲这些规矩不?
嫘母说:“规矩总有它的道理,咱黄帝家使筷子也得讲规矩呀。”
昌意拿筷子时,手靠筷子的上端,大多数人拿筷子手是靠下的。彤鱼氏说:“拿筷子手高,找媳妇家远,昌意将来找媳妇,会找个离咱家很远的闺女。”
彤鱼氏说:“吃饭不能掉筷子,谁掉筷子谁到外面会被人打。”
昌意吃饭时筷子掉了。嫘母捡起筷子,轻轻地敲了一下昌意的头。昌意咧嘴要哭,嫘母说:“吃饭不兴哭,我先打你一下你就不挨别人的打了。”昌意笑起来。
黄帝跟炎帝的仗就要打起来,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都不说话。
彤鱼氏的儿子雍父把筷子碰掉了,彤鱼氏打了他一巴掌。
嫘母没吭声,把筷子捡起来,换了一双,给孩子。
雍父又把筷子碰掉了,彤鱼氏脸色大变:“你这孩子,咋阵不省事?”
黄帝马上要打仗,心中本来就不舒坦,一看孩子老弄掉筷子,觉得这是不是预示着接下来的仗不好打?他皱起了眉头。
嫘母说:“筷子掉在地上,捡起来就中了,打小孩子弄啥。筷子掉在地上不奇怪呀,要是筷子在空中飘着,不往地上掉,那才是遇到幺蛾子了。”
黄帝一听,大笑起来:“是这个理,是这个理,筷子要是飞起来,不落地,那才是遇见鬼啦。”
彤鱼氏一下子明白了嫘母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