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之墟】

【昆仑之墟】

新建的明堂,有三层之高,巍峨雄伟,数里之外就能看到。

明堂坐落在水中央的十字平台上,坐北朝南。正门左右各有一门,东、西、北三面各有两门。九个大门的门口,左右各站两兽,一兽叫开明,虎一样的身上长着九个脑袋,面孔似人;一兽叫陆吾,也是虎身人面,后面扬起九条尾巴。进入明堂,是议事大厅,黄帝的座位高高地立在大厅中央靠后的位置。黄帝就是坐在这里跟大臣们讨论天下大事,探究天下大势。

关于明堂与昆仑之墟,《山海经·海内西经》有所记载:“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偶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这是神话的夸张。后世对于黄帝的“昆仑之墟”误解甚多。其实,《史记·封禅书》说得很清楚:(明堂)“……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昆仑之墟就是黄帝故事的明堂。

在明堂,众鸟在梁柱之间叽叽喳喳,黄帝与风后、天老、五圣、知命、规纪、地典、力牧七圣议事,与常先、大鸿、容光三臣议事,议着轩辕部落的柴米油盐,日常生活。大家说:“嫘祖把桑蚕带来之后,男耕女织的习惯正在形成,女子像蚕丝一样柔软,男子像土地一样勤劳。”黄帝说:“五谷跟桑蚕,正在化育咱们的性格,化解人身上的野性子。”

在明堂,众鸟在梁柱之间叽叽喳喳,黄帝与蚩尤、太常、苍龙、祝融、风后、后土六相议事,议着文道武道。大家说:“嫘祖带来的桑蚕,比猪狗牛羊还温驯,没有一丝一毫侵略性,不过男人得时刻强壮自己,咱不做侵略者,得防着入侵者,不然连猛兽都打不过,更别说保卫家园了。”黄帝说:“农忙干活,农闲操练,这个得记着,忘了可不中。咱得尚武,我总感觉,今后的秩序格局得靠它厘定。嫘祖说的抓阄,好是好,我估摸着行不通,因为人族爱挖软泥儿。[67]嫘祖那天给我说,让咱们寻找一种大家都赢都不输的法子,这真是个好想法,各位要在这个地方用心思。”

在明堂,众鸟在梁柱之间叽叽喳喳,黄帝与沮诵、仓颉、隶首、孔甲四史议事,与岐伯论道,论着先前的得失教训。大家说:“伏羲以来,祖先发明的许多好东西没有传下来,这中间肯定是哪个地方出毛病了,咱们得琢磨。比如,嫘祖的养蚕抽丝手艺就不能再失传了,宁封子的制陶手艺就不能再失传了,还有杜康酿酒也不能失传了。”黄帝说:“咋样才能叫它不失传呢?靠打仗怕是不中,我看还得靠仓颉的文字,文字不说话,但会说话……”

巫咸看见,众鸟听黄帝议事,也在明堂的屋檐或梁檩间议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巫咸听见众鸟说话,它们在笑话人族活得如何苦、如何累、如何不堪——

麻雀说:“黄帝跟大臣们讨论活着的事情,这对鸟,对兽,对人,对草木,对蚕宝宝来说,都是顶要紧的事。活下来得有吃物,上天宽待我们鸟兽草木,咱们不种不收不藏,不劳而食。”

鸽子说:“上天一样宽待人族,可是人族太贪婪了。我们吃饱肚子,万事皆休。人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吃出花样,还要把吃物存得够许多日子吃,还要把不属于自己的吃物抢过来,太辛苦,太忙碌,也太可怕了。人族为了嘴巴可以不要脑袋,为了肚子可以不要身子,为了活着可以拼死。这太奇怪了,让我的脑子转不过弯来。”

叨木官儿敲敲一根檩条说:“万物的另一件大事是传宗接代。说是大事,也不算多大个事。人族的大脑壳里就把这件事想得过于复杂,羊拉屎似的,生下一堆,该由子孙干的他们自己干了,也不知是帮子孙还是坑子孙,人族的脑袋里是不是生了虫子?”

喜鹊说:“除了活着,除了传宗接代,还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没有了。人族的脑壳里,认为还有比这两件事情更重要的事情。他们高下相慕,左右攀比,争地盘,讲名分,还有啥立功立言打屁股……”

巫咸闭着眼睛听,闭着眼睛想。他心里说:鸟族比人族的见识高明许多呀。

黄帝说:“人未必无兽心,禽兽未必无人心。”

明堂前,不知啥时候长出一棵屈轶草,一人来高,草茎向上,叶子如人手指。这屈轶草十分神奇。《宋书·符瑞志》有记:“天下既定,圣德光被,群瑞毕臻,有屈轶之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草指之,是以佞人不敢进。”就是说,凡有佞人进入明堂,屈轶草就会有一枝弯曲下来,指向佞人,使佞人不敢进入。

那天,屈轶草忽然摇动,伸出一个枝条,指向一个人。

只见那人从桥上走来,走向明堂。

屈轶草一直跟着他,指着他,直到他走进明堂。

他走出明堂时,屈轶草又指着他,直到他消失在桥的那头。

知命看在眼里,对黄帝说:“刚才屈轶草一直指着蚩尤。”

黄帝没有表情,心里想:蚩尤会反?

嘂驫鱻麤靐龖龘厵龗籱钃虋纞麣讟屵嚻饢癵爨齾灪爩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