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总序

20世纪90年代,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王承绪先生主编的“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名著丛书”,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丛书所收录的著作至今依然是高等教育学等相关学科学习和研究必备的学术文献。本世纪以来,多家出版社相继推出了多种高等教育著作译丛,例如“京师高等教育译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国际高等教育译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世界高等教育研究名著译丛”(教育科学出版社)、“美国研究型大学探索译丛”(河北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与全球化丛书”和“北大高等教育文库·大学之道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等。一些教育著作译丛虽然并非以高等教育为主要内容,但也包含了部分高等教育的译著,例如“影响力教育理论译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非洲教育译丛”(浙江大学出版社)等。

国外高等教育著作的译介不仅满足了我国高等教育决策者、管理者以及公众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的需要,而且有力促进了我国学者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只要将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研究状况与当下进行粗略对照,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20多年来高等教育研究的长足发展。这其中固然有诸多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广泛和充分吸收其他国家高等教育研究成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大量高等教育译著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是西学东渐的产物,迄今已逾百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等教育真正稳定发展的时间不过数十年。对于高等教育这样复杂的事业而言,几十年的经历实在是过于短暂了,而基于这些有限经验形成的认识则更具局限性。在当代社会急速变革的条件下,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日趋复杂,如何合理认识高等教育的内在本质与职能,如何科学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如何妥善处理高等教育内外部各种关系,更需要非同寻常的智慧、远见和胆识。而要拥有这一切,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尤其是主导这些实践的思想观念,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从更大的方面说,高等教育机构自建立之日起,就与文化传播、交流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同文化教育之间的交流、相互影响始终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古希腊的学园对古代东方高等教育机构的借鉴,古罗马对希腊文明的吸纳,文艺复兴后欧洲各国在学术研究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尤其是近代以来,文化、学术、教育的交流在促进不同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广泛、显著和重要。在一定意义上,一段高等教育的历史,同时也是不同文化、学术交流不断开展、推进和深化的历史。作为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途径,译著始终是这段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丰富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决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推进国外高等教育名著的译介,出版“新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名著丛书”。丛书将按专题分辑出版。

丛书第一辑收录美国十二位著名大学校长的主要教育著作。他们是: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1869—1909年,任职期间,下同)和洛厄尔(1909—1933)、耶鲁大学校长波特(1871—1886)、密歇根大学校长塔潘(1852—1863)、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吉尔曼(1875—1902)、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巴纳德(1864—1889)和巴特勒(1902—1945)、布朗大学校长威兰德(1826—1855)、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1891—1906)、斯坦福大学校长乔丹(1891—1913)、克拉克大学校长霍尔(1888—1920)、纽约大学校长布朗(1911—1932,1906—1911年曾任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传统学院向现代大学的转变,完成了以学术职业化为核心的“学术革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制度,从而开创了“美国教育史的新纪元”。[1]

在这个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过程中,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是,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集中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大学校长。他们之所以著名,并非仅仅因为他们任职于著名的大学(事实上,在那个时期,至少与欧洲的古老大学相比,美国大学大多并不“著名”),而在于他们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于他们富有管理智慧和教育素养,更为重要的是在于他们有着高尚的人格、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志向。正是在这些校长的努力下,哈佛大学等原本较为知名的大学“旧邦新命”,焕然一新;一些原本不知名的大学从平庸走向卓越,成为世界著名学府,美国由此开始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罗杰·盖格称这些校长为“巨人校长”,他们开创了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巨人校长时代”。[2]

迄今为止,除克拉克·科尔、德雷克·博克等少数几位美国著名大学校长的著作之外,国内尚未有对美国大学校长著作的系统译介。“新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名著丛书”第一辑收录的这十二位校长的著作集中反映了他们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解,以及他们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他们的思想和实践业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宝贵的精神财富。系统译介这些著名大学校长的教育著作,呈现优秀大学领导者的理念和实践,有助于了解这些校长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探讨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机制与社会保障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我们相信,本丛书的出版将进一步深化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帮助我们不断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改革实践经验,为推进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

在丛书第一辑即将付梓之际,我们由衷地感谢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正是他们的远见卓识和专注于学术著作出版事业的坚定信念,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术经典问世。在现行科研评价体制下,学术著作的翻译得不到应有重视,从事翻译主要是出于译者对学术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我们对参与丛书翻译、校对工作的各位同仁表示崇高的敬意。

李子江 张斌贤

2019年12月

[1]劳伦斯·维塞.美国现代大学的崛起[M].栾鸾,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2]约翰·塞林.美国高等教育史(第二版)[M].孙益,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