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1864年3月,在哥伦比亚学院董事会的例会上,哥伦比亚学院的校长、法学博士查尔斯·金(Charles King),向董事会递交了他的辞职信,内容如下。
致哥伦比亚学院董事会主席,令人尊敬的汉密尔顿·费什(Hamilton Fish)先生:
我亲爱的汉密尔顿·费什先生,为了践行我昨天在董事会会议上宣布的辞职一事,现在我正式辞去哥伦比亚学院校长一职,该辞呈最迟将于7月底举行学生毕业典礼时生效,最早则可以在学院认为适当的任何一天。
早在很多年前,我就被告诫需要休息。我也确实觉得,校长的日常责任和事务性工作对我而言正变得越来越沉重。
因此,我决定离开工作了15年的这个岗位,在过去的15年里,这个岗位的工作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与自豪。对于您和董事会的各位先生在私人以及工作关系中给予我的那些理解与支持,请允许我向你们表达我最衷心的感谢。我向你们保证,我将一如既往地关心你们、尊重你们。
你们的公仆
哥伦比亚学院校长查尔斯·金,
于哥伦比亚学院校长办公室
1864年2月2日
宣读完这封信后,董事会通过了如下决议。
决议
董事会接受了金校长的辞呈,该辞呈将会在本学期末学生毕业典礼结束后生效,董事会将任命一个三人委员会妥善处理金校长辞职的后续问题。
董事会任命的三人委员会的成员分别是波特主教(Potter Bishop)、布莱弗德先生(Mr.Bradford)与拉格斯先生(Mr.Ruggles)。
该委员会一经任命,就开始筹划金校长辞职后校长职位空缺的解决方案,在4月4日举行的董事会上,波特主教做了如下汇报:
鉴于金校长的辞呈,董事会任命我们组成三人委员会,负责筹划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现在正式将以下说明与解决方案提交给董事会,以供商讨:
我们的老朋友,多年来一直受人尊重的查尔斯·金校长,向董事会递交了辞呈,要求辞去哥伦比亚学院校长一职,理由是他早在很多年前就被告诫需要休息。他也感觉到,校长的日常责任和事务性工作对他而言正变得越来越沉重。
董事会认为,多年来,金校长一直尽心尽力地在各方面服务于学院,现在我们无法拒绝他提出的辞职请求,因此,董事会决定接受金校长的辞职申请,该申请将于本学期结束之际生效,具体时间,将在与校长交流意见后另行决定。
金校长在其任期内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哥伦比亚学院搬到了现在这个好地方,并且,它的教育体系有了极大的拓展,教学设施与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数量有所增加,重要性与影响力也随之提高。
本着坦率、慷慨、高尚、真诚的精神,即将退休的金校长与董事会一直保持着非常礼貌而友好的工作关系;就私人关系而言,我们之间的交往也非常愉快。
有鉴于此,哥伦比亚学院的董事们经过慎重考虑,接受了金校长的辞职申请。他用饱满的热情与卓越的才干,在这一岗位上尽力为学院的发展争取最大的利益,对于他的努力与付出,董事们一致地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最诚挚的谢意。
哥伦比亚学院的董事们衷心地希望他们即将退休的金校长永远健康,永远幸福,并真诚地祈盼还能继续与他一起,为了最大程度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经过董事会主席与成员的确认后,这些说明与决议将会转交给金校长。
董事会已经通过了这些说明与决议。
在5月18日举行的董事会例会上,董事会已经决定要举行学院下一任校长的遴选。遴选工作开展得很顺利,我们邀请神学博士、法学博士弗里德里克·奥古斯都·波特·巴纳德来担任下一任校长,并且巴纳德博士已经接受了这一邀请。他的回信如下。
致纽约城哥伦比亚学院董事会办事员威廉姆·贝茨先生(William Beits,Esq.):
您在18日发给我的通知我被董事会选为哥伦比亚学院校长的公函已经收到了。
这是董事会给予我的莫大荣誉,对此我备感荣幸,我很乐意接受这个职位。我希望自己能够切实地就任,并承担起应负的职责。在某种程度上,我也非常高兴能够推动贵学院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进步。
如果能够与您所说的委员会进行磋商,我将非常乐意,不胜荣幸。
此致
敬礼!
您忠心的公仆
巴纳德,
于华盛顿特区
1864年5月20日
6月6日,董事们通过了以下决议,并将之提交给了之前任命的筹备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员有神学博士本杰明·海特牧师(Rev.Benjamin I.Haight,S.T.D)、法学博士威廉姆·贝茨(William Betts,LL.D)、医学博士亨利·安德森(Henry J.Anderson,M.D.)、律师爱德华·约翰(Edward Jones,Esq.)与神学博士摩根·迪克斯(Morgan Dix,S.T.D)5人。
决议
在即将召开的毕业典礼结束时,董事会将向学院宣布,令人尊敬的弗里德里克·巴纳德博士不负众望,光荣当选为哥伦比亚学院的校长,董事会将邀请他出席此次大会,并将学院的管理权正式授予他。巴纳德博士的正式上任定于秋季学期的第一天,即10月3日,从那天起,他就将开始履行校长的各项职责。当天,前任校长将把学院的钥匙交到新校长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