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论

(一)导论

本书所收录的信件得以结集出版,乃是受到了很多值得尊重的人的鼓励。这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这些信件所谈到的话题并没有特别清晰的主线。这些信件最初都刊登在一份日报的专栏里,它们只是针对这个特定渠道的一时之作。在将它们重新结集出版时,原本作者是可以对其进行重新编排的,如此一来,无论其具体内容是什么,其中一些普遍的问题或许能得到更好的凸显。与此同时,一些琐碎的文字可以删去,一些重复的部分可以避免,所有那些非普适性的部分也可以完全删掉。然而,由于还有一些其他的紧要工作尚待处理,这一做法显得不太实际,因此,原始信件只是稍作调整后就重印了。笔者乃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接受“稍作调整”的,即这种不完美虽然会些许影响他的声誉,却丝毫不会因此而玷污他所提倡的事业。

很明显,我们的学院组织本身存在着很多问题,倘若公众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需求,那么一切变革都无从谈起。只要人们对现状感到满意,只要赠款毫无条件地捐到学院,那么,当前的大多数学院都不会采取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任何方式的变革都有经济成本,这些学院的管理者和负责人,并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真正的难题在于,这些问题与现存的学院制度密不可分。如果公众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就不会简单地支持改革旧学院,而是会要求建立一种问题更少的新学院。如果有证据表明,公众的情绪已经出现了这种转向,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期待,即使是出于自保的本能,那些旧学院最后也会顺应公众的意愿与选择。

这种变革牵涉方方面面,每个个体都会感到自己的力量是无足轻重的。那些由众多知识分子组成的知识团体,非常清楚当前学院制度中存在的弊端;那些一直在学院中接受教育的人,也能够看到并且认识到这些弊端。但是,他们可能不会相信,这些问题现在就能得到解决。倡导改革的人是孤独的,但是,如果他能把那些知识团体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与他们通力合作,就可以改变留给公众的印象。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群体,如果他们的人数与影响力不够大,那么,这些信件的作者就会倾向于认为,改革现行学院制度的想法纯属虚妄。只有当他们充分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而且能够团结起来共同行动时,改革的目标才有可能较快实现。改革的倡导者在努力表明改革的必要性,并强调下一代甚至后面的好几代人才能看到改革的好处。而事实上,只有现阶段真诚努力与付出,美好的愿望在未来才会实现。

笔者的这些信件针对的可能是当时发生的一些事。尽管笔者在写作时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划,但它们体现了笔者多年来的思考与信念。借此机会,笔者也要感谢他的偶像威兰德博士(Dr.Wayland)[1],是他在一本重要的小册子中首次集中探讨了这个问题,由此强烈地吸引了笔者。笔者在信件里会经常提到他。

1854年12月16日于密西西比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