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才更高效
关于小学生的教育各位家长可谓众说纷纭,也都在摸索中前行。大家想找到高效的学习方法给孩子的学习保驾护航,想为孩子多做一些事情。其实,“学霸”们总结出来的高效学习方法大同小异,归纳总结起来就是“十二字箴言”:课前预习,认真听讲,课后复习。这几个字说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会产生千差万别的结果。家长在引导孩子执行高效的学习方法时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有人强调“监督式”学习,像一架直升机盘旋在孩子上空督促他们学习;有人崇尚“无为而治”,将学习这件事交到孩子手中,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和自由;也有人直接复制和模仿“学霸”们的学习方法,“学霸”熬夜,他们就挑灯夜读,“学霸”晨读,他们也闻鸡起舞。
毫无疑问,“学霸”们的学习方法是高效的,但高效的不一定是最好的,而最好的一定是适合的。我们要找到的就是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
我接触过很多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主心骨”的家长,他们似乎有些执着,四处搜罗高效的学习方法,只要听到好学生分享出来一种学习方法,他们就立即让自己的孩子试一试。采用这种学习方法后,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他们就会认为这个方法很有效,要积极推广。反之,当孩子成绩没有提高时,他们则会认为孩子不认真,没有好好学。而事实上,孩子的确认真学了,学习方法本身也没有问题,可孩子的成绩依旧没有提升。
原因就在前文中提到的“适合”二字上。学习方法很好,但不适合,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案例,看看这位家长是如何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的。
小区邻居芳姐是一个很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家长,从女儿小瑜上小学开始,她就积极跟学校的老师及学生家长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果有高效的学习方法,她一定会及时应用在孩子身上。
这一次,芳姐和班里一个总是得满分的孩子的家长聊天,那位家长和她分享学习经验:“我家孩子的学习完全离不开我的督促,他自控力差,写作业总溜号,必须得看着学,多做题,做得多了才知道哪里有不足。没想到效果很好,这次考试又得了满分。小学生年龄太小了,还不会学习,我们要多监督他们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就好了。”
芳姐认为很有道理,回去就开始落实,监督小瑜学习。她变成“直升机式”妈妈,无论小瑜是否需要,她都一直“盘旋”在她身边,督促她学习,并且给她安排了题海战术,多做题,巩固知识。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小瑜开始反抗,每次写作业时会把房间门反锁不让她进来,也变得不爱说话,不跟她分享在学校的趣事了。
芳姐很奇怪,于是在与我沟通时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对她说:“适合孩子自身的学习方法才是高效的,我们要复制的也是这样的方法。小瑜本身是一个很自律的女孩,她会主动写作业,预习新课程,完全不用你督促。现在你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她心里不舒服,当然会把房间门反锁了。”
芳姐点点头说:“哦,就像上次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就很适合小瑜,所以她成绩提高得很快。”
我也点点头,说:“是,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很重要。其他孩子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是最适合他们的,我们不能确认这种学习方法是不是也适用于我们的孩子。所以,对于那些高效学习方法,我们需要多尝试,然后留下最适合的。”
我们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合,契合度才高,这样的学习方法才会产生高效的结果。
那么,我们要如何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呢?
首先,学生学习要虚心,向优秀的同学请教,互相分享学习经验和心得。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主动跟同学们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学习要虚怀若谷,虚心地向同学学习,请教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主动去问,去吸收他人的学习经验,效果会更佳。
其次,在学习中不断完善和更正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最符合自己学习习惯的方法。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一直是靠死记硬背来记忆新知识,每次记忆都要耗费很长时间,背单词只是单纯地背单词,没有应用在文章和口语里,虽然这个方法很笨,但效果很好,这个孩子的分数也会很高。有一天,这个孩子从同学那听来几个高效的记忆方法,有归类记忆和理解记忆,他听完恍然大悟,深觉这个记忆方法更高效,节省时间,于是自己开始尝试,慢慢成为自己常规的学习方法之一。这个过程就是更新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了,孩子会在不断地学习中吸收更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成绩。
最后,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兴趣,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是特殊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我们要做的是尊重他们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接受有成功案例的高效学习方法,让他们主动去尝试。
寻找好的学习方法不能人云亦云,应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摆在面前,只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就足够了。家长从别人身上学来的经验要经过筛选、磨合,再应用到孩子身上,切忌“一刀切”式吸收,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在哪儿?它就藏在孩子的学习习惯中,在日渐磨合和完善的学习经验中,在孩子主动开始学习的行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