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心态也很重要
心态是指人的心理状态。个体的心理状态一般是趋于稳定的,同时又有流动性,会受外界环境和心理压力的影响。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培养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也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
学习不仅考验孩子的心态,对家长心态的考验也尤为明显。很多时候,孩子考试结果出来后,他们认为分数还行,比上次测验多得了几分,是个进步。可回到家后父母看到了成绩单,心态顿时崩了,他们开始焦虑、暴躁、唠叨、比较,做一些令自己和孩子都感到不愉快的事。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Maslow)曾经说过:“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可以说,心态决定一个人的态度、习惯、性格,甚至人生。乐观豁达的心态要从小培养,父母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想要培养孩子的好心态,家长首先要学会乐观和豁达。
好友张璐就是一个心态极好的人,她遇事从不慌乱,理性思维占据主导思想,遇到问题只想解决方案,不会让感性思维影响判断。她曾在儿子5岁时带他去旅行,在当地海洋馆,由于老人的疏忽,再加上人多,等她买完饮料回来,发现孩子不见了。老人急得哭了,海洋馆的工作人员也发出紧急寻人启事。
一个小时后,孩子还是没被找到,张璐回到孩子走丢的海豚湾恋人的表演场馆,询问守在外面的工作人员,是否可以让她去里面看看孩子在不在。这个工作人员是个小姑娘,当天接待的游客很多,她有些疲倦,但还是友好地对张璐说:“游客,您的孩子不会在里面的,上一场演出结束后,我们查看过,不会有人留在里面的。”
张璐无奈,又去了几个地方寻找,但依旧没有结果。就在她查完监控准备报警时,那个负责海洋馆的小姑娘跑到她面前,惊慌失措地说:“我在场馆一个角落的座位上找到了您的孩子,他坐在地上靠着座位睡着了,当时光线又暗,我没有看到。真的对不起,是我的疏忽。”说着说着,她就哭了起来。
众人都以为这件事不能善了,谁知张璐将儿子抱过来,放到地上,看着他说:“宝贝,你已经是大孩子了,是个小男子汉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后果。你这次偷偷跑回场馆里看海豚,就是不负责任的。让妈妈、姥姥,还有那么多工作人员替你担心,是不是不应该啊,你看,那个阿姨为了找到你,着急得都哭了,胳膊也跌伤了,妈妈觉得你应该负起责任来!你去抱抱阿姨,亲一下她的胳膊,再告诉她,别怕,你已经安全了,好不好?”
这个5岁的孩子点点头,跑到那个小姑娘的面前,那个小姑娘已经蹲在地上,眼眶红红地看着他。他对她笑了笑,说:“阿姨,我已经安全了,别怕。”说完,他伸出胳膊抱住了她。
张璐对场馆的负责人说:“这件事我们做家长的要负主要责任,是我们没有在公共场所看顾好自己的孩子,也给你们添了麻烦。我儿子已经找到,也没受伤,这已经很好了,也不要追究谁的责任了。”
这件事张璐处理得非常好,她没有抱怨,也没有焦躁,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更让自己的孩子懂得谅解,体谅他人生活的不易,言传身教地告诉孩子要有豁达的心态。
此外,面对孩子的学习,张璐的心态也很好。她从不会因孩子写作业慢去催促,而是找机会告诉他时间的宝贵,写作业也需要规划好时间,做好时间管理。她也不会因为孩子做错题批评他,而是和他一起复习课本,找到解题思路。孩子考试成绩不高,她不会马上批评,而是鼓励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不足,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成绩,再引导他高效学习。
教育学家杨咏梅认为:“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父母开始转念,孩子就开始转念。”父母的心态对孩子的影响是很直观的,孩子能感受到,并且会潜意识地模仿和复制。正如案例中的张璐,她心态平和,孩子也会以平常心对待学习,没有过多的压力,反而会“无心插柳柳成荫”,取得超出预期的成绩。
我们想要扮演好父母的角色,搞好对孩子的教育,就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以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
第一,不拿孩子攀比,也不拿孩子来满足自己的梦想。
孩子学习的问题不要攀比,要实事求是接受孩子原本的样子,不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更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去炫耀。有些家长年轻时高考没考上心仪的大学,于是将自己的梦想转嫁到孩子身上,逼迫他们去学习。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学习目标也应该由他们自由制订,不要让孩子为父母圆梦。
第二,不追求“完美”孩子,不对孩子实施“揠苗助长”的教育方法,学习成绩要慢慢提升,要给孩子一些时间。
慢一点没有关系,盲目地追求快,反而欲速则不达,学习要遵循孩子的天性,尊重他们的速度,切不可揠苗助长。
第三,不做“独裁式”父母,给孩子空间去独立。
孩子的成长需要独立的空间,学习也需要自主推进,要给孩子一些选择权,不要用父母的权威去指导和说教。学习不是父母给孩子下指令,而是孩子自己做计划,去实施。放手让孩子去做,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孩子的学习才更有动力。
第四,不焦虑、不暴躁、不抱怨、不指责,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犯的错误,接受他们,和他们一起找到办法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成绩。
不要害怕孩子犯错,也不要夸大孩子犯错的影响,犯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要以平常心待之。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不要情绪失控,指责和批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要和孩子心平气和地交流,一起找到犯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改正错误。有时,父母要给孩子一些犯错的机会,孩子只有在错误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道怎么去解决。
第五,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和孩子成为朋友。
有时,孩子考虑问题的角度很新奇,我们会误解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在写一篇作文,妈妈给规定了写作时间,但时间快结束了,孩子还是一个字没有写,反而站在窗前往外看。正常情况下,家长都会很生气,认为孩子磨蹭,不好好写作文反而想着去外面玩。但事实不是这样,孩子站在窗前向外看是为了看“秋天”,为了写好作文,他站在窗前观察,想要写出真实的秋天。如果不会换位思考,这次写作业一定会在“鸡飞狗跳”中结束。有时,父母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试着理解他们,而不是发现问题立即批评。父母心态崩溃,孩子心里也不舒服。
第六,不守旧,教育方式和思想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和孩子一起学习。
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孩子个体的情况不同,教育方法自然也不一样。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要和孩子一样继续学习。思想可以前卫一些,尝试一下创新性的学习方法,比如,用思维导图去增强记忆力。
学习这场“持久战”拼的不仅是孩子的耐力和毅力,对家长的心态也有考验。与其日夜焦虑担心孩子学习不好,不如端正心态,用乐观的心态看待孩子分数的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