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变得很自律
笔者曾经收到一位家长的求助信,她在信里写道:“我家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太差了,只要放假就想着看电视,被我抓到好几次了。后来她学聪明了,估算着我回家的时间,一听到走廊里有声音便立即关了电视,跑回房间拿本书看,我每次摸电视都是烫的。她将聪明劲儿都用在看电视和跟我对着干上了。后来,我把电视机拆掉了,她哭了好几天,一句话都不和我说。我怎么管她都没用,她甚至还威胁我要离家出走再也不回来了。”
从这位妈妈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小女孩存在的问题:自控力差,在没有家长或老师的约束时就不能好好学习;缺少兴趣和爱好,迷恋电子产品;没有找到学习目标,从不主动学习,认为学习很痛苦;轻微叛逆,和父母缺少有效沟通。
很多孩子都存在自控力差的问题,做事和学习需要别人监督,一旦失去制约,他们大概率会立即放下学习,去做一些家长不允许他们做的事。这些孩子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自律性差”。
什么是自律?
自律是一种精神力量,是自我管控的能力,这种能力会让我们持续地做某件事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不懈。自律更是一种持之以恒的人生态度。
成为一个自律的人,这件事很难,除去内在的约束,还需要外界环境的推动。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习惯养成,想要改变就很有难度。
文章开头的那位小女孩想要转变现在的状态,就需要提高自律能力,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针对她的情况,笔者给其家长提了几点建议,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家长具体是如何做的。
第一步,先增加父母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增强孩子对家庭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孩子出现叛逆的行为时,他们就像刺猬一样将身上的刺竖起来,因为他们感觉到了危险,要自我保护。这时父母如果拿出更强势的态度,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
这位妈妈按照我的建议,放低姿态,和孩子站在同等的位置上进行沟通,她主动对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以及现在面临的烦恼,请求孩子的帮助。然后慢慢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她表达。
第二步,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的问题。
有了沟通和交流后,小女孩不再反感和妈妈说话了,妈妈也重新安装了电视。同时,她选择在休息日带女儿去周边的景点游玩,野外露营,观察大自然中的昆虫,在草地上放风筝、捉蜻蜓,将周末休息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女儿果然很开心,说:“这比看电视有意思。”
她将女儿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积极向上的事情上,并且鼓励女儿自己选择,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当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时,孩子自然会减少对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需求。
第三步,让孩子了解自律的重要性,举例说明自律会给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影响。
当这位妈妈与女儿进行有效沟通的次数多了,孩子也不再沉迷看电视时,她开始向女儿说出自律的好处。她对女儿说:“你经常埋怨妈妈不让你吃油炸食品,你很不理解,今天我就告诉你原因。我之前很胖,也爱吃甜食和油炸食品,认为那是人间美味,但有一次体检,妈妈被查出来血脂高,尿酸也高,体重超标,血压也有些高。医生说如果不调节饮食结构和减肥,将来会有很多毛病找上门。于是,妈妈开始控制饮食减肥,坚持了一年才将血脂和尿酸降下去,这么多年,我也一直习惯清淡饮食,常做运动,这就是我跟你提到的自律的好处,它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用这样生动的例子告诉孩子自律的好处,让她明白,自律会带来更多的快乐和自由,会让自己收获更多。
第四步,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走上自律的学习之路。
当孩子也认为自律很重要,想要变得自律时,家长就可以引导他们具体去做了,下面是让孩子变得自律的几点小窍门,给各位家长做参考。
(1)让孩子厘清梦想与学习的关系,找到学习目标,主动去学习。
(2)制订学习计划,规划学习时间和内容,给学习指引方向。
(3)找到自律的榜样,向榜样学习。
(4)定期反省和总结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找出自己进步的地方,受到了哪些表扬。让孩子知道自己在进步,给学习的动力蓄满能量。
(5)适当的奖励和恰到好处的鼓励必不可少,让孩子增强自信心。
第五步,坚持下去,父母要做到悉心引导,给孩子多一些关注和支持,定期沟通,和孩子保持友好关系。
这位妈妈按照上述的步骤去做后,女儿逐渐减轻了对电视的痴迷程度,也开始按照妈妈说的坚持去做某件事,一步一步走在变得自律的道路上。虽然刚开始很难,也很不容易坚持,但只要她不放弃,就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主动去学习,从而变成一个自律的人。
孩子就像一朵云一样纯白可爱、自由烂漫,充满希望。在孩子自律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当一阵风,推动他们前进,且给他们一个可接触到的榜样。
要坚信,按照适合孩子自己的方法去培养,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变得自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