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考前紧张的心理

克服考前紧张的心理

考前紧张似乎是每一个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其实,适度的紧张感能让自己集中注意力,有时还会让自己超常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考前过度紧张,在考试的重要关头发挥失常,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

“学霸”A现在是北京协和医院的眼科大夫,她小时候就有考前焦虑心理,每次考试必然会跑出去上卫生间。当年在学校里,对面居民楼的邻居都能看到她从教学楼往东边的公厕跑去,过几分钟再飞快地跑回来,几乎每次考试都如此。老师家长都很担心,认为她这样早晚会影响考试,如果高考也像这样出去解决生理问题,耽误十几分钟的做题时间岂不是不妙?但好在她学习成绩非常稳定,即使考前焦虑严重,高考也是排名第一,顺利考入理想中的大学

而另外一个“学霸”B却因考前焦虑导致高考分数比平时测验少了50多分。她原本的水平是620多分,结果高考成绩出来只有570多分。她虽难过却也不得不接受现实,但她心怀梦想,在大学期间很自律,主动学习,最后考研时考入了北京某大学。

考前紧张不是一件小事,而是需要家长和学生认真对待且努力克服的“大事”。长远来说,它会影响人生中多个重要考试,如中考、高考,以及进入社会后所面临的大大小小的职场考试。因此,我们须得用心克服,改善对考试的恐惧和焦虑,克服紧张心理。

同事张姐的女儿小菲就有考前焦虑症,每次考试前一天晚上小菲都睡不着觉,经常半夜还在辗转反侧,好不容易睡着了,凌晨三四点又会醒来。到了考场她更是心跳加快,连手指都会发抖。拿到试卷的那一刻,她大脑一片空白,之前背的东西仿佛都忘了,眼睛一时间很难聚焦,看不清试卷上的题。这个时候她很着急,想要快点恢复正常,可越紧张,这种情况就越难以缓解。十几分钟后,她的手终于不抖了,开始做题,可脑海里不自觉地浮现出妈妈的话,如果考不好,就进不了重点中学了。一定要考出好成绩!这个想法越强烈,她的发挥就越不稳定,最后考试成绩还没有平时测验好。

小菲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考前焦虑症,在考试前或考试中会表现得焦虑、不安、紧张、烦躁。有考前焦虑症的学生大多有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他们往往看重考试的结果,对考试成绩有很高的期待,有来自家长或老师的期望压力,也有一部分压力来自自己。那么,这些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考前焦虑的症状呢?

(1)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素质过低。

(2)孩子本身缺乏自信心,就算掌握了要考的知识,也对考试没信心,认为自己会考砸。

(3)来自外界的压力。比如父母的殷切希望,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一定要考好,否则未来堪忧,制造焦虑心理。这些压力对考前焦虑的孩子来说不是适度的,而是过剩的,他们很难消化这些压力。

(4)过分看重考试的结果,反而在考试的过程中心态失衡。他们把考试成绩看得比学到知识还重要,他们在乎的只有分数。

当我们知道了绝大多数孩子考前焦虑的原因后,就可以想办法帮助孩子克服焦虑心理了。但每一个孩子的考前焦虑来源是不一样的,在关爱和引导孩子之前,我们首先要找到自己孩子考前焦虑的原因,要有的放矢地想办法帮助孩子克服。下面我们以张姐的孩子小菲为例,看看她的考前考虑心理因何而来,以及如何引导她克服考前焦虑的心理。

焦虑来源第一点: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与孩子的实力不符,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考试压力大。

张姐从小菲小学开始就对她抱有期望,希望她能够考入重点中学,在全区范围内排名前十。可小菲的成绩在班级里只是中上游。每次听到张姐在亲戚或同事面前夸下海口,说她下次测验必定考好时,她就会压力很大,心情沉重,并且一段时间内吃不好,睡不好,学习效率也不高。

解决办法:在引导孩子克服考试焦虑心理之前,父母首先要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水平,实事求是,不给孩子制订过高目标。张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省,她不再望女成凤,只告诉孩子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水平就好,还加强了母女沟通,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初衷是为了她好,希望以后她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焦虑来源第二点:对考试的结果过分执着,认为只有考得好才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

张姐很在意考试成绩,认为学会不重要,学会了,考试也不一定会解题。并且时常告诉女儿,只有考试成绩好才会有前途,将来才能过得好。这导致小菲提起考试就紧张不已。

解决办法:父母和孩子应该重新认识考试,将考试看成是很寻常的事,不要过分关注,要将侧重点放在学习知识上,将知识点理解透彻。让孩子知道,人生处处存在考试,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将来进入职场,他们要面临的考试有很多场,而眼前这场考试不过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寻常考试,让孩子用平常心对待考试。当孩子没有心理负担了,反而会发挥正常,将自己真正的实力检测出来。

焦虑来源第三点:考前休息不好,过度疲劳,对自己没有自信,认为自己复习不够,会考不好。

小菲缺乏自信,考试前会熬夜复习,虽然已将知识点全部复习了一遍,但她对自己仍没有信心,不认为自己会考好。因此,在考前一周的时间内,她都会精神紧绷,食欲不振,晚上睡不着,白天没有精气神儿。

解决办法:重视鼓励的作用,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给予孩子一定的表扬,让孩子知道自己做得很不错,值得鼓励,要再接再厉。注意关注孩子考前的心理,以及饮食要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焦虑来源第四点:对考场有恐惧心理,身体会不自觉地出现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手脚发抖的情况,导致临场发挥失常。

小菲每次走到陌生的考场都会紧张,考场的氛围让她感到不安,老师很严肃,没有学生敢发出声音。此外,当她看到不会做的题就会大脑一片空白,再加上有考试时间的约束,她就更焦虑了。

解决办法:想办法克服考场紧张的状况。可以提前去考场熟悉环境,坐在座位上感受一下。考试时如果还是紧张,可以试着深呼吸,反复试几次,告诉自己不要紧张,这就是一次考试而已,别怕。用自我安慰的方法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暗示自己不要紧张。或者闭上双眼想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事情,比如从前看过的风景、听过的乐曲等。

考前紧张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每一个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考前焦虑感。有考前焦虑症的孩子也不要担心,只要我们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应对,去解决,那么就一定可以让孩子克服考前焦虑心理,在考试中正常发挥。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是常态化的,考试只是检验他们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方法,要重视它,但不必过分在意和执着考试的结果。尽管中考和高考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机会,但孩子人生中的机会并不限于此。他们从考试中检验所学到的知识,也考验了自己的心态、信心和勇气。

那么,从现在开始,重新认识一下考试吧!让考试发挥它的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