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时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的心态归于一种平和的状态。在这之前,我们需要足够了解孩子,知道他们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那么小学阶段的孩子有什么心理特征呢?

(1)情绪波动大,心态不稳定,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孩子的心情就像天气一样善变,前一秒还开怀大笑,后一秒就有可能悲伤不已。他们的感情很纯粹,不懂得掩饰自己的内心,这个特点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家长老师第一时间关注到他们的异常,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他们的心态和心情。

(2)可塑造性强。孩子的“心理防护塔”在不断地建造,家长可以通过高效的方式锻炼他们,让他们保持平和的心态。

(3)对外界事物敏感、好奇,愿意主动接触新鲜事物。

(4)有较强的好胜心,但抗打击能力差,缺少持之以恒的决心。

(5)自尊心强,但自我管理水平低,需要家长细心引导。

在了解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后,我们处理孩子的学习生活时就会更有针对性,引导他们制订学习计划或学习目标时也能避免触碰到他们身上的“逆鳞”,让孩子在温馨祥和的环境下学习。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制订不同的方法来调整孩子的心态,要因人而异,将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同事张伟在孩子学习上属于“粗线条”管教,孩子基本处于“放养”状态。他平时工作忙,对女儿的关注少,有时察觉不到女儿学习心态的变化。他的女儿菲菲性格内向,内心敏感,容易受身边人的影响,但她相对来说比较自律,学习上的事情都靠自己,没有让张伟操过心。渐渐地,他对女儿的关注更少了,一门心思扑到了工作上。

等菲菲到了小学五年级,班里其他同学的家长都加大了对孩子的关注度,课后休息时家长积极辅导,而菲菲的学习节奏却没有变化,依旧按照之前的学习方法学习,完全没有小升初的紧迫感。结果,她在五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考的成绩理想,她的心态一下就崩了,她对同桌说:“我感觉爸爸妈妈一点儿都不关心我的学习,这次考试我考得这么差,老师一定会叫家长的,我该怎么办啊!”

班主任老师了解到了菲菲的情况,她细心地开导她说:“菲菲,这次考试的成绩只是代表你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老师一直都很相信你,对你的期待也很高,你学习很自律,完全可以自主学习,也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没有必要为了一次考试而闷闷不乐。”

菲菲听了班主任老师安慰的话,心里舒服很多,但还是有点难过,认为父母不在意她的学习,不关心她。

对于菲菲这样能够自主学习的学生来说,家长的确需要“无为而治”,但并不代表可以“不作为”。孩子可以自己学习,但家长也需要给予适度的关心,让敏感的孩子知道父母是关心他们的,是对他们充满希望的。

对于内心敏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家长需要增加关注度;而对于外向活泼的孩子,关注过多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误解。养育孩子,教育子女,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个度,坚持适度原则。

孩子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需要家长悉心引导,帮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调整心态。那么,小学生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呢?

第一,学会将内心的想法说出来,主动和身边的人沟通,寻求帮助,及时疏导郁结心理,保持心态平和。

孩子的自尊心都要强一些,有时会拒绝沟通和交流,将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尤其是一些男同学,越长大自尊心越强,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他们会给家长带来一种“我不需要任何帮助”的假象,用坚硬的外壳把柔软的内心藏起来。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引导孩子面对真实的自己,主动说出心中所想,早点解开心结。

第二,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上,如体育运动,让运动调节心理。

鼓励孩子进行体育运动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心情愉悦,锻炼意志力。当孩子学习累时,心里不平静时,不妨放下书走出去,去户外运动,去亲近大自然,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感兴趣的地方。兴趣和爱好能把孩子的快乐激发出来,他们可以通过运动放松身心,调整心态。

第三,习惯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不给自己过多的压力。

培养一种乐观性思维,当孩子遇到学习上的难题,心里不舒服,心态崩溃时,告诉自己一切都是可以解决的,不要那么在意现在的状态,不要怕,也别哭。当孩子遇到的问题多了,解决的次数多了,自然会养成一种积极思考的习惯。

第四,学会关心自己,给自己寻找快乐的机会,让向上的精神挤走悲观的心态。

要引导孩子从小关心自己的心理状态,一旦悲观失落时,就需要及时调整,补充“快乐能量”。在这里分享一个小妙招,将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记录下来,形成一本“快乐秘籍”,当心态不好时,将这本秘籍拿出来,挑选一件能让你立刻开心的事,去做,去快乐,那么一切烦恼都不会存在啦!

小孩子的世界是很美好的,他们很容易获得快乐。也正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强,我们才要加大精力去引导他们学习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不妨等一等,不要以成年人的标准对待他们,告诉他们慢一点儿也没关系,我们等他们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