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每一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孩子也是一样,要从小锻炼他们做自己的主人,自己负责自己需要做的事,父母要从帮助他们做事转变成引导他们做事,将孩子的事交到他们自己手上。
在学会自主学习之前,孩子首先要会自己做事。
现在,有很多父母还处在“包办式”养育和“直升机式”养育的阶段。“包办式”养育顾名思义,是指父母包办了孩子所有的事情,不给孩子任何动手和思考的机会,想孩子所想,做孩子所做。而“直升机式”养育则是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上空,无时无刻不“监视”着他们,他们对孩子做事不放心,要时时监工,催促孩子快点。在父母的潜意识里,孩子不会自己做事,还有一种“做不好反而添乱”的感觉,所以他们要一直发挥作用,竭尽全力地帮助孩子。

于是,实施“包办式”养育和“直升机式”养育的父母便开启任劳任怨模式,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上。他们认为自己付出了辛苦,孩子理应很感激,学习劲头会更足,效率会更高,可事实却恰恰相反。
“包办式”养育对孩子未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做了本该孩子做的事,孩子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真正对孩子成长和发展有益的做法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把自己的生活处理好了,才能更好地处理学习的问题。
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父母首先要学会放手,将与学习相关的事情交给孩子,拒绝“直升机式”养育。“直升机式”养育背后都有一个“直升机式”父母,所谓“直升机式”父母就是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径直成为他们的终身保姆和人生规划大师,孩子的一切都要监控,孩子的一切都要亲自上阵。
在这种养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绝大多数会出现很多问题,如不会做家务,没有生活常识,离开父母就生活不能自理,出现社交问题,不会与人沟通和交流,甚至会影响未来的生活,成为“妈宝娃”,影响婚姻和工作。

滢滢从小就在妈妈的强势安排下生活和学习,无论她做什么选择、做什么事情,妈妈都会反对,认为她做得不好,有时还会当众指责她做得不对,她甚至没有选择一支写字铅笔的自由,做什么都需要经过妈妈的允许。她感觉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生活很压抑,也不愿意和妈妈说话。渐渐地,她开始不思考,也不主动写作业,甚至不用想接下来需要做什么,因为她知道,妈妈马上就会过来发出指令。
在妈妈的强势控制和管教下,滢滢的学习成绩不升反降,性格也越来越内向,在学校很少与人沟通。更让她感到无助的是,妈妈知道她的表现后还责怪她:“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就拿这点分数回报我?”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付出也分为有效付出和无效付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对他们的无效付出就像“黑云压城城欲摧”,他们感受到的只有压力和焦虑。而有效付出会让孩子感到如沐春风,生活和学习都有动力。
针对滢滢的学习状况,她的妈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将学习这件事交给她做主。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首先,父母少一些干预,让孩子自己学习。
孩子的事,要孩子做决定。鼓励他们做事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比如,给予孩子充足的选择自由,让他们自己完成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开学前老师都会给家长发一张清单,上面罗列着本学期需要用到的学习用具。将这件事交给孩子完成,家长作为辅助,做最后的验收工作。让孩子独立采购学习用具,可以增强孩子对金钱的认知。做预算、向父母申请资金、采购、讲价,到最后计算花销等环节都可以交给孩子独立完成。再比如,由孩子自己制订学习计划,给孩子选择兴趣爱好的权利,征求他们的意见。
其次,父母少一些催促,让孩子在自己的节奏里学习。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父母要适应他们的节奏。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写作业磨蹭,跟学习有关的事情做得都慢,吸收知识也慢,这个时候不要催促,也别批评。给孩子一些时间,等一等他们,因为他们正在自己的节奏里紧锣密鼓地前进着。不要着急,给慢半拍的孩子一些时间,等待他们蜕变。
最后,当孩子遇到学习问题时,父母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讨论解决办法。
举个例子,试想一下,你在给孩子辅导作业,孩子做好后,你需要检查一遍,这个时候已经很晚了,你却发现孩子有几道题做错了,你是直接将错题标出来,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呢,还是和孩子一起讨论怎么来解答这几道题呢?
这个时候你觉得很难抉择,因为孩子做作业已经很慢了,你和孩子都筋疲力尽,想要快点休息,直接写出正确答案,无疑是最快的。但这样一来,孩子没有理解,下次遇到还是会做错。如果选择继续坚持,和孩子一起讨论怎么解题,找到出题陷阱,再研究正确的解题思路,这势必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孩子休息的时间就会不足。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做,借此机会让孩子反思是否做作业的时间太长,效率太低,有没有提高写作业效率的方法,鼓励孩子主动去思考。然后将这一次的错题留给孩子自己解决,我们只需要跟进一下,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再加以引导和建议。总之,能让孩子做的事情,我们不要越俎代庖。
让孩子主动做事和自主学习,我们要做的是给予他们恰当的鼓励,把握时机去引导。告诉他们:“去做吧!你可以的!爸爸妈妈相信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