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做别人家的孩子
“你们班的王皓这次又是第一,语数外三科几乎满分。听说他每天晚上都学到11点,你也和他学学,别总是想着玩儿,马上就小升初考试了,用用功吧!”
“你表哥考上重点大学了,他从小学开始就知道自己学习,一点都不用家里操心。你再看看你,一学习就犯困,不催你,你能磨蹭到第二天去。这周末去你表哥家聚餐,你抽空跟他聊聊,向他取取经。”
“住在隔壁的源源和你一样上小学六年级,她写的作文都在报纸上发表好多次了,你呢?你写的作文能让老师的血压往上升!”
“你同桌的成绩刚开始和你一样,在班级里处于中游,你看,只是一个学期,她就远超你十几分,现在已经在班级的第一梯队了!同样是学习,你怎么效率那么低。”
“别人家的孩子都做得很好,怎么偏偏你不行?一定是你不用功,学习不够努力,从今天开始,晚上不学到10点不许睡觉!”
相信各位家长都对上述内容不陌生,面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家长会将“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目的是想激励孩子,让他们向好学生学习。
网上流行这样一段话:“从小我就有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听话又温顺,次次年级第一……”
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是父母眼中优秀的代名词,泛指比自己厉害的同龄人。这种所谓的“激励”,在孩子眼中却是烦恼。
我的表妹就经常夸奖“别人家的孩子”,拿她的女儿,也就是我的侄女怡怡跟其他孩子比较。久而久之,怡怡变得越来越没自信,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优秀,做什么都不行,也做不好。她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游,学习新知识的速度没有特别快。
端午节聚餐时,表妹又在众人面前夸别人家的孩子,她搂着表姐家的儿子开玩笑道:“严严这次考试可真厉害,又是第一名,我家怡怡就差太多了,我听你妈妈说你学习都不用看着,自己就能学得很好,快给你妹妹说说是怎么做到的。她太笨了,学东西也慢。”
表妹话音刚起,怡怡的脸就红透了,她坐在角落里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也不抬头看其他人。
侄女平时喜欢和我聊天,我看她状态不对,便坐到她身边,说:“你妈妈的初衷是好的,她说这些话只是为了激励你,让你多一些动力去学习。”
怡怡看着我,眼神里透着伤心,说:“可是我很讨厌这样。”说完,她便一个人默默走了出去,表妹在后面喊她,她也没有理会。
后来我和表妹聊天,告诉她怡怡心理压力很大,她现在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打压,把她和别人做比较。我对她说:“怡怡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她这几次考试都有进步,成绩也在逐渐提升。一直否定孩子,看不到她的努力,对于孩子来说太残忍了。她学习的速度是慢,同样的知识,别人听一遍就懂了,她需要听两遍,但她也在努力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肯花更多的时间预习和复习,这都是她的优点。她今天没留只言片语就回家,也是一种反抗,她在用行动告诉我们,她不喜欢被比较,甚至讨厌这样。”
简单的几句话并不能改变表妹心里的想法,她依旧觉得有了比较,孩子才会有动力,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后来,我从舅妈那儿了解到怡怡的现状,她变得更内向了,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走路看到老师或亲戚都会绕一个大圈走,生怕和他们说话。她也越来越没有自信,不敢尝试,也不敢挑战,她觉得自己做不好,也做不到,一定会被比下去。
表妹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的“比较大法”出了问题,可孩子已经形成了心理阴影,极度缺乏自信,学习成绩也在下滑。想要改变现在的状态,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其实,通过比较激励孩子是可行的,但这个“比较”要高效,且要以孩子认可的方式提出。那么,应该如何“比较”呢?
第一,拒绝做别人家的孩子,让孩子做自己,家长要接受孩子的现状。
同样的孩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总会有学习成绩相对差一些的,家长要做的不是焦虑,也不是急着揠苗助长,一夜之间让孩子变成学习好的孩子。一味地夸赞别人家的孩子,批评自己家孩子不足的地方,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父母不爱自己,喜欢别人家的孩子,希望别人家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
其实,为人父母很不容易,他们比较的出发点是美好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学习好,平安健康地长大,将来可以很好地生活。虽然方法是不科学的,会引起孩子的误解,甚至反感。但不可否认,父母是深爱孩子的,会不计回报地为子女计深远。
但孩子不需要做任何人,他们只需要做好自己就可以。家长要转变心态,接受孩子原本的样子,慢一点,学习差一点,没有关系,不要比较,也不要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要和孩子说一句:“孩子,没关系,慢慢来,爸爸和妈妈会一直支持你。等着你去改变。”
第二,孩子可以与自己做比较,跟过去的自己相比。
孩子做事和学习,其实是没有标准的,如果排名靠前,分数很高就是优秀,那么能做到的孩子凤毛麟角。一个班级里只有前几名算是好学生,是众人口中的好孩子,那其他还在努力的同学呢?他们难道不优秀,不努力吗?有些孩子学习慢,掌握知识的速度也慢,难道他们就没有值得父母骄傲的地方吗?
与其和顶尖的“学霸”比较,不如和自己相比,与过去的自己比较。只要这一次的考试成绩比上一次高,排名在慢慢靠前,那么就要肯定他们的努力,他们就是优秀的,是成功的。

第三,让孩子与自己制订的目标做比较。
鼓励孩子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制订的目标相比较。没有达到,就反省目标是否制订得太高,不符合实际,难以达到,还是自己没有努力到位,没有按照学习计划进行。
第四,让孩子跟心中的榜样做比较,心甘情愿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学习中,“偶像”的力量越大,孩子学习越高效。家长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讲“别人家的孩子”,让孩子主动说出自己佩服的人,对方身上有什么优点值得他们学习,再问孩子是否想要成为那样的人。让孩子自己找到学习的榜样,并鼓励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做到。必要时,家长可以给予帮助,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模仿的氛围。
我们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很容易进入误区,如果我们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或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不要试图遮掩,也不用怕会损害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形象,毕竟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已经认识到这样做是错误的,希望他们可以原谅。
“别人家的孩子”只是父母心中对自己孩子的美好期望,父母最爱的始终是自己的孩子。这一点,父母明白,也需要让孩子明白。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学有所得,走更远的路,看更美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