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让孩子提升自信心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人们通常会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行为等向他人传递某种信息,使得接收信息者接受某种观点或建议,从而向某种方向活动。心理暗示就是人受他人或外界传递的意愿、建议、情绪和态度等影响的心理特点。
人的情绪或心态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设想一下,如果有人总是通过语言或神态打击我们,说我们做不好事情、听不懂指令,那么我们大概率会消极悲观,做事没有劲头。
孩子在学习时,通常会接收到两种心理暗示。一种是消极的,老师和家长会不自觉地进行打压教育,认为自己的孩子或学生表现不好,没有努力,认为他们不行,考试考不出好成绩。这种消极的暗示传递到孩子心里,他们就会缺少动力,久而久之,会真的认为自己不行,学习效率越来越低,成绩也一直提不上去。
而另一种心理暗示则是积极向上的,如果传递给孩子的是积极的暗示,孩子会受到鼓励,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能做到,学习的拼劲儿会更足,最后一般也会达到老师或家长的期望。
因此,想要孩子高效学习,家长和老师一定要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孩子,让他们接收到一种信息:“我能做到!”可实际上,很多家长习惯用“打压”来给孩子鼓劲儿,害怕孩子受到鼓励或表扬后会骄傲自满。
同事赵姐从不通过鼓励或表扬来激励孩子。她认为小孩子容易骄傲,一旦被夸赞,他们会认为自己什么都会做,什么都做得很好,就不会继续努力用功了。尤其在学习上,对女儿晓意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她每次考试都要认真对待,取得好成绩。
在小学五年级的期末考试中,晓意从考场上出来就情绪低落,不开心,数学卷子的最后一道大题很难,她虽然做完了,但心里没底,不知道做得对不对。回到家后,赵姐问她考试考得怎么样,她一下子就心慌了,声音中也带了丝哭腔,说:“妈妈,我数学的最后一道大题没答好,这次考试一定排名靠后了。”
赵姐让她将那道数学题写出来,她需要看一下。当女儿写完后,她拿起笔在草稿纸上演算,10分钟后,她指着这道题说:“这道题应该这样做,你怎么回事?我记得你做过跟这道题类似的题,这次考试只是换了一种形式,你就不会了?你这样还怎么考重点中学!”
晓意听到妈妈的训斥,心里难过极了,眼泪不自觉地流了出来。她哽咽着说:“妈妈,对不起,我下次一定考好。”
就这样,一场考试以妈妈对女儿的责骂结束。值得一提的是,晓意最后一道大题虽然结果不对,但是老师给了步骤分。当她拿着卷子给妈妈看时,心里其实是有所期待的,希望妈妈会夸她,可她最后听到妈妈说:“下次做题一定要更认真,将题研究透。好了,快点去复习吧。”
事后,晓意曾经对我说:“我一直都想让妈妈满意,可无论我怎么做,考试考多少分,她都对我不满意,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我。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她满意。我现在特别没有自信,觉得自己是个笨蛋。”
我们可以从这段话中看出晓意的生活很压抑,她的心理压力很大,妈妈对她的期待就像一块石头压在心头,不断地将压力传输给她,而妈妈吝啬任何鼓励和赞扬,甚至没有只言片语和一个眼神的支持和夸赞。赵姐认为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要足够严苛,孩子现在虽然累一些,苦一点,但将来是会感激她的。可她不知道,一味打击只会让孩子陷入负面情绪的黑洞,出现心理问题。虽然晓意现在的学习成绩很好,在班级名列前茅,但这存在潜在的危险,一旦孩子压力过大,被“贬低”或责骂过多,压垮心里最后一道防线,她很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会抑郁,出现应激反应。
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心理暗示有深远的影响,心理学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验证了这一点。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够对学生的成绩产生积极影响,他们通过语言、神态、行为等方式向学生传达一种积极的暗示,让学生可以朝着老师的期望努力,最后达到期望。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奥克学校做了一个实验。当时,他对外宣称要做一个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他在小学1—6年级的学生中随机抽取20%的学生,并将这份随机抽取的名单交给校长,告诉他名单上的学生能力超群,将来会不可限量,发展极好。这份名单并没有避讳各班的老师。8个月后,他又来到这所学校对1—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智商明显提升。原来,这是因为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产生了期望,在上课时会通过语言和神态的鼓励,积极地和他们互动,提问问题,这会给这些同学传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他们会认为老师重视自己,自信心会提升,也会更积极地跟着老师学习。而接收到这些孩子积极的反馈,老师会更加卖力地教学,给他们鼓励。这就形成了积极的循环,孩子的表现越来越好,逐渐达到老师的心理预期。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要懂得期望的力量,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将这种预期传达给孩子,让他们朝着预期的方向努力、变化。
下面我给各位家长推荐几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方法。

(1)语言的艺术。
表扬孩子要具体,不可笼统敷衍,可以具体到某件事,细化到自己的感受,务必做到真诚。比如孩子在期末考试考了全班第一,父母这个时候表扬可以具体到孩子平时的表现:“你平时学习就很认真,有时复习到很晚,妈妈都好佩服你能够坚持下来,这次考试你取得了好成绩,这是你努力的成果,妈妈为你感到骄傲。”值得注意的是,鼓励和表扬的话不要过多,点到为止,这样孩子会更珍惜。
(2)和缓的态度。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很重要,面对孩子的学业,家长难免会心急、焦虑。在孩子考试考不好或写作业磨蹭时,切忌用强势的方法和严苛的态度应对,“横眉冷对”只会将孩子推得更远。可以通过眼神激励,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没有放弃他们,还对他们充满信心和期待。
(3)行为激励。
好的家庭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学习,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我们需要首先成为这样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爸爸和妈妈也在努力,也在逐渐改变,他们和孩子站在一起。
(4)恰到好处的物质奖励。
如果说鼓励和表扬是对孩子精神上的奖励,那么还需要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物质奖励。比如,答应孩子各科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就全家去海洋馆,或其他家庭条件可以支撑的物质奖励,给孩子一个自我激励。要注意,奖励机制一旦设置,孩子完成了目标,就一定要按照约定履行,切不可食言,伤害孩子的心。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心理暗示时也需要有针对性,任何精神和物质鼓励都要遵循适度原则,做到“量体裁衣”,对孩子的激励才会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