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丑

文 丑

京剧中的各类诙谐人物均由文丑扮演,表演以滑稽、风趣见长,以插科打诨取胜。按身份、装扮的不同,又分为方巾丑、冠带丑、褶子丑、茶衣丑、老丑、市井丑、女丑等。

(一)方巾丑。主要扮演头戴方巾、身穿褶子、腰系丝绦的文人,包括儒生、书吏、谋士、塾师等各种身份职业,如《群英会》中的蒋干、《一捧雪》中的汤勤、《乌龙院》中的张文远等。

(二)冠带丑。也称官丑,包括袍带丑、官衣丑。头戴盔冠、身穿蟒袍或官衣,多扮演帝王将相、州官县吏。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都有,如《选元戎》中的程咬金、《徐九经升官记》中的徐九经、《棋盘山》中的程咬金、《昭君出塞》中的王龙等。

(三)褶子丑。戴棒槌巾,穿花褶子,多为纨绔子弟、花花公子,如《野猪林》中的高士德、《望江亭》中的杨衙内、《铁弓缘》中的石文等。

(四)茶衣丑。扮演各种行业的下层劳动人民,因身穿短蓝布褂子(茶衣)而得名,如《秋江》中的艄公、《武松打虎》中的酒保、《小放牛》中的牧童等。

(五)老丑。勾老丑脸,戴白髯,均为龙钟老者,表演风格较茶衣丑略微严谨一些,如《乌盆记》中的张别古、《女起解》中的崇公道等。

▲文丑 《群英会》剧照

(六)市井丑。扮演的都是店家、医生、僧人、道士一类的市井小民,穿长衫的居多,如《连升店》中的店家、《请医》中的刘高手等。

(七)女丑。包括彩旦、婆子,都是女性人物。婆子面敷淡妆,是由丑行扮演年纪较大的妇女,如《拾玉镯》中的刘妈妈、《六月雪》中的禁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