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梅巧玲烧劵
2025年09月10日
二 梅巧玲烧劵
梅巧玲是同治、光绪年间最著名的旦角演员,四喜班班主。他的艺术生涯是辉煌的,也是短暂的,四十一岁即撒手人寰。他在菊坛上有很高的声誉,不仅是因为他精湛并富有独创性的技艺,还有他古道热肠、扶危济困的“侠”气,当时有“侠玲”之称。
大概是因为梅巧玲出身贫苦,童年被人卖来卖去,稍长学艺时,又受尽恶师虐待欺凌;在他做了班主后,想到昔日的伤痛,他对同业,尤其是底层的同业更是呵护备至。梅巧玲担任班主期间,曾经赶上清同治帝和孝贞皇太后病逝的两次“断国服”,按规定,是要有两个一百天不能开锣唱戏。作为班主的他,为了让同业仍能拿到全份工资,不惜东摘西借,典当细软,终于两次使百余同仁安渡难关。他的义举被广为传颂,并记载于清人笔记中。
梅巧玲对外行朋友也莫不如此。他的同乡好友御史谢梦渔,博学多才,通晓音律,与其交往甚密。谢为官清正,老且贫,梅巧玲经常送银解困,谢也必写一借据以示将来必还。谢年七十余在北京病逝。梅巧玲亲自前往灵前吊唁,并取出一沓借据,共计3 000两银子,在谢家人惊恐不已之际,已然将手中债券投于火中燃成灰烬,并再次赠银为老友送葬。
梅巧玲的义薄云天,影响了几代人,也包括他的孙子——京剧大师梅兰芳,他的血液里便流淌着祖父侠肝义胆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