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京剧中的盔帽

二 京剧中的盔帽

京剧服装的再一大类,是角色头上戴的各式各样的帽子。各种帽子有个总称叫盔头,分成冠、盔、巾、帽四大类。

冠 是皇帝戴的帽子,有平天冠、九龙冠。还有一种硬胎上缀黄色或红色大绒球的皇冠,后台名王帽;皇子戴的是紫金冠;后妃戴的是凤冠;女道士戴的是道姑冠;《别姬》中虞姬戴的是如意冠。

盔 武将头上戴的叫盔。身份高、本领大的武将,如项羽、关羽、赵云、岳飞等戴夫子盔;领兵的元帅戴的有戟头和红缨的帅盔;大将所戴的有扎巾盔,如高宠;荷叶盔,如花云、王平等;盔后面垂下一束红缨的是倒缨盔,一般用于粗豪孔武的将官,如马超、周仓等。

▲凤冠

▲盔头

巾 是家居或消闲外出时戴的帽子。高官在家戴四方巾、硬胎的相巾;有钱的富户戴员外巾;年轻的风流倜傥且家境又好的书生戴文生巾,样式是扇子形硬边,左右如意头,巾背后有两条长长的飘带;年轻的有武艺的武士或未上阵打仗的武将戴武生巾,样式基本和文生巾一样。不同的是,武生巾顶部中间插有红绸子结成的蝴蝶结,似燃烧的火焰,但巾的背后没有那两条飘带。没有钱的穷书生或者高傲方正的读书人,戴黑色或蓝色、古铜色的软胎的方形样式的方巾或较方巾高的高方巾。如果是丑角扮演的高官子弟或纨绔恶少,则戴缎面绣花上小下大,背后有一对桃形小翅的棒槌巾。还有,有些穿箭衣或开氅,身份不太高却武技高深的武士和武将则戴缎制绣花,前可折叠,后有一块高出前面的以铁丝支撑的硬片的扎巾,如《四杰村》中的廖习冲、《一箭仇》中的史文恭等。而《定军山》中的黄忠,自谭鑫培改扎巾以后,也一直沿袭至今。另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巾,如武将消闲时戴的便帽叫将巾;关羽未曾发迹时戴绿缎制成的夫子巾;老年人或做买卖的经济人戴古铜色、宝蓝色或紫黑色诸色的鸭尾巾;丑角文人如蒋干戴的是四轮巾;诸葛亮戴的缎面上绣太极八卦的八卦巾等,不一而足,极其美观。

帽 京剧舞台上的帽子,主要是样式繁多的纱帽。纱帽,硬胎,黑绸或黑平绒蒙面。前低后高,半圆形。横插一对帽翅,史称展角。舞台上纱帽的应用极多,是大小文官戴的官帽。官职的大小,性格的忠奸,要从不同的帽翅表现出来。宰相戴的长翅纱帽,翅长一尺多,翅宽一寸多,翅尾上翘,名为相纱。最典型的如《铡美案》中的包拯所戴即是。还有一种改良相纱。把黑色纱帽改成绣花帽子,帽翅上加上珠子等装饰品,更为光彩夺目。《甘露寺》中的乔玄、《追韩信》中的萧何等高官戴的就是这种帽子。还有一种和相纱貌似的叫文阳的帽子。这帽子也有一对翅,翅的样式是如意头上缀珠子,帽子上面有两个大绒球。这是封王的官员所戴的官帽,如《草桥关》中的铫期、《阳平关》中的曹操等。纱帽翅是方形的纱帽叫方纱,又称忠纱,一般是忠正不阿的文官所戴,如《二进宫》中的杨波、《海瑞罢官》中的海瑞等。纱帽翅是菱形的纱帽叫尖纱,一般是由花脸应工的奸巧狡诈的官员所戴,所以又称奸纱,如《四进士》中的顾读、《算军粮》中的魏虎等。而一般小官吏,如门官、狱官、县丞等,则戴圆翅纱帽的圆纱。

武官中官阶较高、封侯掌兵的戴侯帽。硬胎,平顶方形,两侧有遮住双耳的大宽边的耳子,所以它又叫耳不闻,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连环套》中的巴永泰,戴的就是侯帽。官职较低的武官或都头捕快、绿林侠士所戴的帽子为罗帽,分硬胎、软胎两种。硬胎有花、素之分。花罗帽上面缀满珠子和绒珠,一摇动哗哗作响。《连环套》中黄天霸及各种英雄戴的都是花罗帽;素罗帽黑缎或黑平绒蒙面,上无装饰,不开打时的武松所戴即是。软胎罗帽也分花、素两种。花者缎面绣花,与所穿抱衣抱裤颜色一致。《拿高登》中的花逢春、《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及梁山泊里许多步军头领大都头戴花罗帽。《快活林》中的武松、《夜奔》中的林冲都戴的是软胎黑罗帽。此外,还有汉族以外民族的帝王将相戴的鞑帽、太监戴的太监帽、和尚戴的僧帽、劳动人民戴的毡帽等。

▲纱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