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

呦呦鹿鸣

剧情介绍

该剧讲述了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医学奖后,记者到家中采访,屠呦呦解释了自己名字的来历,回忆了20世纪60年代响应毛主席号召,努力挖掘中医药宝库、发现青蒿素的经历。屠呦呦母女相拥而泣,记者深受感动,决定写一篇题为《呦呦鹿鸣》的报道文章。

时 间:2015年10月

地 点:北京,屠呦呦家客厅

人 物:屠呦呦,八十五岁(老旦)

女记者,三十岁(花旦)

屠呦呦小女儿李军,五十岁(青衣)

众多科研人员

剧目欣赏

【幕启。八十五岁的屠呦呦正在客厅翻阅科研资料,女儿李军拿着报 纸激动地跑进来。

李 军 (激动地)妈妈——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您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

奖和医学奖!妈妈,您太伟大啦!

屠呦呦 (淡定地)我以为是什么天大的事情,瞧把你激动成这个样子!

李 军 我的妈妈呀,您怎么还跟个没事人似的,您知道吗?你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快准备一下,我估计一会儿记者就该踏破门槛啦!

屠呦呦 算了吧,我可不接受什么采访。再说啦,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

【女儿李军激动地拥抱屠呦呦,一阵敲门声传来。

女记者 (上)请问——屠呦呦教授在家吗?

李 军 (开门)您是哪位?

女记者 我是《北京日报》的记者,屠教授获奖的消息您们都听说了吧,报社领导特地派我来采访,明天头版头条报道屠教授的光荣事迹!

李 军 (笑笑)真是“说曹操曹操到”。你们的新闻敏感度真高!快请进吧!

(对内)妈妈,记者来采访您了——

屠呦呦 哎呀,我不是说了吗?我可没什么好采访的!

李 军 (对记者)我妈妈这个人一向低调,不愿意宣传自己,恐怕……

女记者 没关系,我有办法让屠教授打开话匣子。

【女记者进屋坐下。

女记者 屠教授,祝贺您!诺贝尔科学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您是我们中国本土科学家的骄傲啊!

屠呦呦 不,不,不,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我只是一个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学经历,也不是两院院士的“三无”教授!

女记者 您太谦虚了!我倒是听说,您名字中的“呦呦”两个字大有来历,和您发现的青蒿素还有一些渊源,您能给我讲讲吗?

屠呦呦 (眼睛一亮)咦,你这个小记者,确实跟别人提问的视角不一样。好,我说,你听——

(唱)家父是宁波城坐堂郎中,

悬壶手除沉疴小有盛名。

我生在中医家耳濡目染,

读的是《千金方》《黄帝内经》。

父亲去采野药翻山越岭,

身后边总有我小跟屁虫。

(吟哦状)“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蒿)”,

我的名就取自《诗经·小雅》。

家父取名寄深意,

我研青蒿苦下功。

这也是冥冥中一番注定,

忆往事犹好似儿时梦中。

女记者 太棒了!原来您出身中医世家。“呦呦鹿鸣”的用意太妙了,好像注定您以后会有青蒿素这个伟大的发现!

屠呦呦 是啊,这还要感谢我父亲当年的用心良苦。

女记者 那您再谈谈当年被任命为防治疟疾新药研究——523项目研究组组长的事情,好吗?

【屠呦呦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舞台切光,大屏幕闪现20世纪60年 代的画面,画外音:1967年,一个由全国60多家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集体,悄悄开始了一项特殊的使命,代号“523”,志在帮助北越政府“打击美帝”,研究的指向正是——防治疟疾新药,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参加了这个秘密军事科研任务,屠呦呦就是其中的一员。

【一束追光中,三十九岁的屠呦呦正在实验室反复做着实验,桌子 上堆满厚厚的科研书籍。

屠呦呦 (惊喜地)成功了!我们终于成功了!

【一群科研人员跑上来,把屠呦呦团团围住。

众 人 屠呦呦,你太棒了,经过190次实验失败后,你终于在191号样品中,在60℃低沸点的乙醚实验中成功制取了青蒿提取物。快和我们说说,你是怎么创造这个伟大奇迹的?

屠呦呦 (唱)疟原虫中南亚肆虐战场,

毛主席提指示斗志高昂。

应挖掘中医药伟大宝库,

研古籍遍寻访民间医方。

(念白)公元340年,东晋医书《肘后备急方》中记录了一个“治寒 热诸疟”的药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青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我的视野的……

(接唱)经过了无数次药物实验,

失败中再摸索绝不彷徨。

辨温度改沸点搞清方向,

迎来了青蒿素崭新曙光。

【一阵欢呼中,屠呦呦从回忆中回到现实,舞台光亮。

李 军 妈妈,您真是太伟大了,这段故事你从来没有对我讲过——

屠呦呦 那时候你还小,我又太忙,总不在你们身边——

李 军 是啊,那个时候,您啊——

(唱)为科研接重任抛家舍女,

三四年难见面两地分居。

好容易盼到了重逢之际,

您却是,埋头实验,翻阅古籍,说几句体己话提也别提!

屠呦呦 是啊,我的确不是一个好母亲,对不起你们——

李 军 不!我的好妈妈——

(唱)人都说“三无教授”创造奇迹,

谁知你,呕心沥血、淡泊名利、矢志不渝!

为科研舍女儿全心全意,

才换来,中医中药走向世界这个第一!

母女为科研同舟共济,

这滋味是幸福,是甜蜜,更是一首诗!

(白)妈妈,您就是我的骄傲!我爱您!

屠呦呦 我的好女儿,谢谢你——

【屠呦呦母女幸福相拥。

女记者 (唱)一番话多质朴感天动地,

赛千言胜万语大爱无私!

写报道何需用豪言壮语,

以情为笔,以志为墨,交一篇朴实文题!

屠教授,我想好了,您的这篇报道题目就叫——《呦呦鹿鸣》!

屠呦呦 李 军 (合)呦呦鹿鸣——太好了!

【三人造型定格。

【剧终。

剧中人物介绍

屠呦呦,1930年生,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