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母退鱼

陶母退鱼

剧情介绍

东晋时期,浔阳县渔场官吏陶侃之母秉公忘私、一身正气,将陶侃差人送来的鱼干全部退回,并修书一封,教育陶侃做一个公私分明、严于律己的好官。官差深受感动,称赞陶母为一代贤母!

时 间:东晋

地 点:浔阳

人 物:陶母:五十余岁(老旦)

差人:二十余岁(丑)

剧目欣赏

陶 母 (上)(引子)昔日家贫寒,度日好艰难。

(念)中年丧夫家不幸,

茅屋薄田年年穷,

可喜娇儿尚发愤,

苦读诗书改门庭。

(白)老身湛氏,中年丧夫,家道贫寒,所生孩儿名唤陶侃,与老身吃糠咽菜,苦度时光。可喜孩儿尚能刻苦读书,衣食虽贫,不贫诗书,终被官府推荐,在这浔阳县当了一名管理渔场的官吏。官俸虽然不厚,倒也再不愁温饱。儿回家时,老身也一再讲说前朝清官为民辛劳的故事,盼望儿能走一条康庄大道,为百姓做一任好官吏噢……

(唱)休恋它一任为官十万白银,

更不能做贪官苦害黎民。

为官一任当秉正,

赢得那万民赞清明。

常把此理对儿教训,

只盼他能正人、更正己,史册标名。

差 人 (内)啊嗐——

【手持瓦坛。

(念数板)昨日奉了上司命,

今日两腿快如风。

手持瓦坛多谨慎,

万不敢磕了碰了,弄个大窟窿。

穿街过巷来到了,

叩打门环不敢停,不敢停……

老太太,老太太,开门来——

陶 母 来了,来了——(开门)是哪位?

差 人 您可是陶老安人?

陶 母 正是老身湛氏,快快请进。

【差人进入。

差 人 参见老夫人——

陶 母 不敢当,尊下奉何人所差?

差 人 奉我家大人陶侃陶大老爷所差。

陶 母 我儿差你到我家何事?

差 人 (举起坛子)您来看,我是奉陶侃大人之命,特送此物来孝敬老夫人的。

陶 母 噢?那是何物呀?

差 人 是这么回事,有一渔户在浔阳江内打上来三条特大的鲜鱼。上交公家作为鱼税。我家大人见此鱼又大又新鲜,便命人把它做成香喷喷的鱼干。老爷想到老娘吃糠咽菜半辈子,也没吃过什么好东西,故此老爷他舍不得自己吃,让我连夜送来孝敬给您用。这鱼干可鲜美了。(边说边打开坛子,闻)嚯!您闻闻这味儿有多香。

陶 母 我不看,我也不闻,快把坛子口封上。

差 人 啊?封上?老太太,这算何意呀?

陶 母 我来问你,这几条鱼干,你家老爷可曾向官府交过钱否?

差 人 老太太,您说的这是什么话?我们是管鱼的衙门,拿几条鱼干要是还给钱,那不叫人笑掉了大牙!

陶 母 你此言差矣!

(唱)做官吏必须要遵纪守法,

哪能够将公物伸手取拿。

虽然说三条鱼干不在话下,

物再小也必须白璧无瑕!

(差人插白:老太太,您是不是小题大作了——)

休说我小题大作,为官一步不能差!

纵然是一针一线不能拿回家!

(白)这样吧,麻烦你再辛苦辛苦,把这坛鱼干替我捎回去!

原封不动交给你家老爷!

差 人 哎哟!老太太,您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说得倒容易,我可怎么回去交代呀?

陶 母 说的也是……这样吧,我写封信,你连同这坛子一起交给我儿子,你先门外等候。

差 人 是、是、是!(下)

【陶母坐于桌边,展开信笺,开始书写……

陶 母 (唱)陶侃我儿听娘言讲——

今一天我又心喜又心伤。

喜的是至今把娘仍放心上,

伤的是娘的话抛在一旁!

做官人公私分明不可忘,

严于律己、防微杜渐第一桩!

用公物孝敬为娘美食享,

我非但不喜反添愁肠。

古语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今日贪鱼明日必贪赃。

娘盼你做一个清清白白、端端正正、一身正气的好官长,

不枉娘受苦半生咽菜吃糠!

这坛鱼娘拒受请儿原谅,

叫来人原礼退回,立即返浔阳!

差人在哪儿?

差 人 来了,来了。

陶 母 这儿有书信一封,连同这坛子美味,一起捎回交给我儿陶侃。

差 人 书信我替您交给陶大人,这坛子美物,您就留下吧?

陶 母 我绝不留下,道理都在信中说明。这里还有一茶之资。(拿出一串铜钱)作为你返回茶饭之用,望你收下。

差 人 老人家,您真是一尘不染,教子有方,就冲您,陶老爷定会鹏程万里。佩服,佩服……这钱我收下,我是真服了您了!得,这儿也没我什么事了,我告辞了……

陶 母 谢谢你来往辛劳。

正是:做官为民古有训,

身处闹市不染尘!

美味也需来路正,

严于律己正气存!

差 人 您真是一代贤母!可为天下母亲做出榜样,我给您点个大赞。

陶 母 见笑了。

【剧终。

剧中人物介绍

陶侃(259—334),字士行(一作士衡)。东晋时期名将。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母湛氏(243—318),东晋名将陶侃(陶渊明之曾祖)的母亲,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被尊称为“四大贤母”。